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第1页========== 目 录 哲学上的两条基本路线、 两个基本派别 一、哲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2) 二、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的根本 对立…(15) (一)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属于 唯物主义阵营;断定精神是 第一性的,构成唯心主义阵营…(15)(二)绝大多数哲学家承认世界的 可知性;不可知论者否认认 识世界的可能性…(23)(三)在哲学上企图超出两个基本 派别,那是玩弄“调和派的骗人把戏” …(31)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发生、发展都 有其阶级基础和认识根源…(37) 1 ==========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5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7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8)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始至终都是有党性 的 …(85) 辩证唯物主义 一、物质和意识 …(92) (一)世界的物质性…(92) 世界统一于物质… …(92) 物质是无限可分的…(97)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101)唯心主义者攻击物质概念的反动 本质…(105)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10)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110) 2 ==========第3页========== 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13)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117)批判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124)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 本形式…(131) 物质只有在时间和空间内运动…(131)时间空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统一…… …(134) 批判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 时空观…(136) (四)物质运动有它自身的规律性…(145) 世界是物质的有规律的运动…(145)人们能够认识、运用规律,但是 不能创造、消灭规律…(152)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规律性的批 判…(159) (五)意识的社会性 …(161)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161)社会实践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 f础……(167)批判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关 于意识的错误观点…(172) 3 ==========第4页========== (六)意识是存在的反映…(178) 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178)反映论同符号论是不能调和的…(182)不可知论者否认意识有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 …(185) (七)意识的能动作用 (193)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 …(193)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抹杀了意识的 能动作用…(196) 二、实践和认识00…(200) (一)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先 的基本的观点…(200)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04)必须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212)批判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割裂认 识和实践的联系…(215) (二)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认 识的辩证途径…(225)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25) 4 ==========第5页========== 理性认识更深刻更正确地反映着客观现实 ……((229)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234)批判“经验论”和“唯理论”…(238)理论来自实践,理论指导革命实 践……(249) (三)认识是在无穷无尽的矛盾运 动中前进的…(256) 认识是受历史条件限制的…(256)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无限过程…(258)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261) (四)真理的发展过程…(266) 真理是客观的全面的具体的…(26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275)真理的阶级性 …(285) 真理的发展规律 …(291) 批判相对主义,批判“终极真理”…(294) (五)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05) 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在于说明 世界,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305)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308) (六)批判唯心论先验论…(312) 5 ==========第6页========== 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 的运动和发展的科学 …(320) (一)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是一 致的 …(320》 (二)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最 普遍的规律的科学…(331)(三)唯物辩证法是现实发展的反 映,唯心辩证法是概念的自 我发展…(340)(四)认识史上的辩证法和形而上 学的对立…(348) 四、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68) (一)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的学 说…(368)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 的矛盾……(368)批判矛盾融合论……(372)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78) 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的关系之中…(378)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 义的活的灵魂…(388) 6 ==========第7页==========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9) (三)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 面…(400) 必须抓住主要环节…(400)应该把握统一体的主要方面…(406)(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407) 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407)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12)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420)(五)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422) (六)对诡辩论和折衷主义的批判…(424) 五、唯物辩证法的要素、规律和范畴…(440) (一)辩证法的要素…(440)(二)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质的 必然联系……(443)(三)范畴是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现 象之网的网上纽结…(450)(四)量和质… …(458)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458)量和质的互相转化….…(464) 7 ==========第8页========== 批判“庸俗进化论”和“激变论”…(477) (五)肯定和否定…(482) 肯定事物中包含着自己的否定因素,否定中继承了事物的积极 因素…(482)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49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501)(六)现象和本质0…(505)(七)原因和结果 …(511) (八)形式和内容……(521)(九)偶然性和必然性…(527)(十)必然和自由…(535)(十一)可能性和现实性…(542)(十二)局部和全局(546) 历史唯物主义 一、两种对立的社会历史观…0w…(554) (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社会 变动的终极原因,应当在生 产方式的变革中去寻找…(554) 8 ==========第9页========== (二)历史唯心主义主张从人们的 头脑中去寻找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 …(568)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74)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574)(二)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 作月…… …(581)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85) (一)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585)(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 群众的首创精神…(593)(三)天才史观是一种奴役劳动人 民的精神枷锁 …(601) 四、社会基本矛盾… (613)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 …(613) 生产力是生产发展中最活动、最 革命的因素…(613)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 主要的决定的作用…(618) 9 ==========第10页==========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 关系…(62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626)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639) (三)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社会基 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645)随着阶级的产生,社会基本矛盾 就表现为阶级矛盾…(645)“唯生产力论”的要害是否认阶级 矛盾,反对社会变革…(652)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657) 五、阶级、阶级斗争和国家 …(661) (一)阶级 …(661) 阶级是因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的社会集团 …(661)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 定历史阶段相联系…(665)用阶级观点分析一切…(673)批判人性论…(676) (二)阶级斗争…(687) 全部文明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687)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689) 10 ==========第11页==========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693)阶级调和论是中庸之道的表现…(703) (三)国家…(710) 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 的机器…(710)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717)国家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721)所谓“人民国家”、“全民政权” 完全是机会主义的口号…(726) 六、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735) (一)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前夜…(735)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 死的资本主义…(735)“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的政策内容 …(740) 帝国主义使资本主义的矛盾空前 尖锐化…(745)世界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749) (二)武装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革 命的最高形式…(755) 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根 本不同…(755) 11 ==========第12页========== 暴力革命是孕育新社会的助产婆…(760)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夺取政权,必须打碎、摧毁资产阶级的国 家机器10…(770)革命道路是曲折的,最后胜利是 确定无疑的……(776)暴力革命还是和平过渡是马克思 主义与修正主义的根本分歧…(783) (三)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时期…(795)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整 整一个历史时代…(795)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代存在着阶 级和阶级矛盾…(799)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代存在着复 辟和遭受侵袭的危险(805)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从 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816)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 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829)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 命…(839)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854)机会主义的最主要之点,是否认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反对无 产阶级专政…(872) 12 ==========第13页========== 七、无产阶级政党和路线斗争…(880) (一)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880) 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 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880)党必须领导一切…(890)党的力量在于保持和群众的活的 联系……(894)党要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培养接 班人…(899) (二)共产党要有自己的革命领袖…(910) 党需要最有经验和极高威信的革 命领抽…(910)党的领袖是引导革命走向胜利的 旗帜…(912)党要坚决保卫革命领袖,驱逐修 正主义的变节领袖…(920) (三)路线斗争是阶级斗争在党内 的反映…(924) 正确的政治路线是首要的和最重 要的事情……(924)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内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928) 13 ==========第14页========== 修正主义是我们的主要敌人…(939)要有敢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953) (四)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 主义…(963)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崇高理想…(963)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969)“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 主义的原则…(979) 14 ==========第15页========== 哲学上的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 ==========第16页========== 一、哲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在经验批判主义认识论的烦琐语句后面,不能不看到哲学上的党派斗争,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最新的哲学象在两千年前一样,也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党派,而这种实质被冒牌学者的新名词或愚蠢的无党性所掩盖着。唯心主义不过是信仰主义的一种精巧圆滑的形态,信仰主义全副武装着,它拥有庞大的组织,它继续不断地影响群众,并利用哲学思想上的最微小的动摇来为自己服务。经验批判主义的客观的、阶级的作用完全是在于替信仰主义者服役,帮助他们反对一般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6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79页。 无论在哲学上或经济学上,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汲取和改造这些“帮办”①所获得的 ①指资产阶级手下的和神学家手下的有学问的帮办。一编者注 2 ==========第17页========== 成就(例如,在研究新的经济现象时,如果不利用这些帮办的著作,就不能前进一步),并且要善于消除它们的反动倾向,贯彻自已的路线,同敌视我们的各种力量和阶级的整个路线作斗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5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62页。 只要稍微能认真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考虑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经验,就能很容易地看出,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的策略是十分严谨的,是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考虑的,在迂儒或无知的人看来是动摇的表现,其实都是从辩证唯物主义中得出来的直接的和必然的结论。如果认为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采取似乎是“温和的”态度是出于所谓“策略上的”考虑,是为了“不把”工人“吓跑”等等,那就大错特错了。相反地,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政治路线,也是同它的哲学原理有密切关系的。 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列宁选集》第2卷,第377一378页。《列宁全集》第15卷,第378一379页。 3 ==========第18页==========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宜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79一480页。 所以,什么也阻碍不了我们把我们的批判和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和这些人的明确的政治立场结合起来,因而也就是把我们的批判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并把批判和实际斗争看做同一件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是以空论家的姿态,手中拿了一套现成的新原理向世界喝道:真理在这里,向它跪拜吧!我们是从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新原理。我们并不向世界说:“停止斗争吧,你的全部斗争都是无谓之举”,而是给它一个真正的斗争口号。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7一418页。 现在哲学已经变为世俗的东西了,最确凿的证明就是哲学意识本身,不但表面上,而且骨子里都 4 ==========第19页========== 卷入了斗争的旋涡。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6页。 正象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占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05页。 在欧洲全部近代史中,特别是十八世纪末叶,在进行了反对一切中世纪废物、反对农奴制和农奴制思想的决战的法国,唯物主义成为唯一彻底的哲学,它忠于一切自然科学学说,仇视迷信、伪善行为及其他等等。因此,民主的敌人便竭尽一切力量来“驳倒”、破坏和诋毁唯物主义,维护那些不管怎样总是维护或支持宗教的各种哲学唯心主义。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第442页。《列宁全集》第19卷,第2页。 我们的一切反动派,特别是自由派的(路标派的,立宪民主党的)反动派,“求助于”宗教并不是 5 ==========第20页========== 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单靠棍棒和鞭子是不够的:棍棒终究要被折断。路标派帮助先进资产阶级搞到 一种最新式的思想棍棒,精神棍棒。马赫主义这个变相的唯心主义客观上就是反动派的武器,反动派的宣传工具。 列宁,《我们的取消派》,《列宁全集》第17卷,第60页。 老狄慈根一不要把他同他的儿子即自命不凡而实际上毫无战就的著作家混为一谈一对现今盛行于资产阶级国家并受到它们学者和政论家重视的那些哲学流派正确地、中肯地、清楚地说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看法,他说:现代社会中的哲学教授实际上大多数无非是“僧侣主义的有学位的奴仆”。我们俄国那些喜欢自命为先进人物的知识分子,同他们在其他各国的伙伴们一样,很不喜欢用狄慈根的话所作的评价来考察问题。他们所以不喜欢这样作,是因为他们不敢正视真理。只要稍微想一想现代那些有教养的人在国家政治、一般经济、日常生活以及其他方面对于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依赖,就可以了解狄慈根这向锋利的评语是绝对正确的。只要回忆一下欧洲各国经常出现的占绝大多 6 ==========第21页========== 数的时髦哲学流派,从那些和镭的发现有关的哲学流派起,到那些正在竭力抓住爱因斯坦学说的哲学流派止,就可以知道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阶级立场及其对各种宗教的扶持同各种时髦的哲学流派的思想内容之间的联系了。 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列宁选集》第4卷,第604页。《列宁全集》第33卷,第199页。 在哲学方面,修正主义跟在资产阶级教授的“科学”的屁股后面跑。教授们要“回到康德那里去”,修正主义就跟在新康德主义者后面蹒跚而行。教授们重复僧侣们已经说过一千遍的、反对哲学唯物主义的滥调,修正主义者就傲慢地微笑着,嘟哝着(按最新出版的手册逐字逐句地嘟哝着),说唯物主义早已被“驳倒”了。教授们蔑视黑格尔,把黑格尔当作一条“死狗”来对付耸肩蔑视辩证法,而自己却又宣扬一种比黑格尔唯心主义还要浅薄和庸俗一千倍的唯心主义;修正主义者就跟着他们爬到从哲学上把科学庸俗化的泥潭里面去,用“简单的”(和平静的)“进化论”去代替“狡猾的”(和革命的)辩证法。教授们拿他们那些唯心主义的 7 ==========第22页========== 和“批判的”体系去适应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哲学”(即神学),以酬答官家给他们的薪俸,修正主义者就附和他们,努力把宗教变成“私人的事情”,不是对现代国家来说而是对先进阶级的政党来说是“私人的事情”。 对马克思学说的这种“修改”的真正的阶级意义是什么,这无须加以说明,因为这是不说自明的。 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页。《列宁全集》第15卷,第15页。 哲学上的无党性,不过是卑鄙地掩盖起来的对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的阿谀逢迎而已。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62一36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76页。 看一看这位①具有不调和的党性的唯心主义者(哲学上无党性的人,象政治上无党性的人一样,是不可敢药的蠢才)怎样向物理学家说明走这一条或 ①指德国唯心主义者爱德华·冯·哈特曼。一编者注 8 ==========第23页========== 那一条认识论路线究竞是什么意思,会得益不少。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飞列宁选集》第2卷,第29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02页。 现在我们从哲学的党派观点来看一看马赫、阿芬那留斯以及他们的学派。这些先生们以无党性自夸;如果说他们有什么死对头,那末只有一个,只有…唯物主义者。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4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60页。 象阿芬那留斯这类人精心制造出来的认识论的怪论,不过是教授们的虚构和创立“自己的”哲学小宗派的企图而已。事实上,在现代社会的各种思想和派别互相斗争的总的形势下,这些认识论的诡计所起的客观作用却只有一个,就是给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扫清道路,替它们忠实服务。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4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61页。 我们的马赫主义者不敢直率地清楚地道出内在 9 ==========第24页========== 论昔的真相。 事实上,内在论者是反动透顶的反动派,信仰主义的公开说教者,头彻尾的蒙昧主义者。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不公开地用自己的理论性最强的认识论著作来捍卫宗教,替这种或那种中世纪思想辩护。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15一21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20页。 黑格尔的整个学说,如我们所看到的,给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都留下了广阔的活动场所;而在当时的理论的德国,有实践意义的首先是两种东西:宗教和政治。特别重视黑格尔的体系的人,在两个领域中都可以成为相当保守的;认为辩证方法是主要的东西的人,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可以属于最极端的反对派。黑格尔本人,虽然在他的著作中相当频繁地爆发出革命的怒火,但是总的说来似乎更倾向于保守的方面;他在体系上所花费的“艰苦的思想工作”的确比他在方法上所花费的要多得多。到三十年代末,他的学派内的分裂愈来愈明显了。左翼,即所谓青年黑格尔派,在反对正统的虔诚派教徒 10 ==========第25页========== 和封建反动派的斗争中一点一点地放弃了在哲学上对当前的紧迫问题所采取的超然态度,由于这种态度,他们的学说在此之前曾经得到了政府的容忍、甚至保护;到了1840年,正统教派的伪善和封建专制的反动随着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登上了王座,这时人们就不可避免地要公开站在这方面或那方面了。斗争依旧是用哲学的武器进行的,但已经不再是为了抽象的哲学目的;问题已经直接是要消灭传统的宗教和现存的国家了。如果说,在《德国年鉴》中实践的终极目的主要还是穿着哲学的外衣出场,那末,在1842年的《莱茵报》上青年黑格尔派已经直接作为努力向上的激进资产阶级的哲学出现,只是为了迷惑书报检查机关才用哲学伪装起来。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6一21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1一312页。 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 11 ==========第26页========== 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53页。 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对于其他的一定体系来说,不再是一定的体系,而正在变成世界的一般哲学,即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一这样的外部表现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是相同的。 马克思:《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 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德文第一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77一37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46一347页。 12 ==========第27页========== 波特列索夫先生,你没有看到哲学争论同马克思主义派别之间的真正的现实的联系吗?那就让我这个昨天的政治家不揣冒昧地至少向你指出下面几个情况和看法:(1)什么是哲学唯物主义,为什么离开它是错误的、危险的、反动的,对这些问题的争论总是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派别”有“真正的现实的联系”,不然这个派别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就不是社会政治的,也不成其为派别了。只有主张改良主义或无政府主义的那些鼠目寸光的“现实的政治家”才会否认这种联系的“现实性”。 (2)既然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那末在俄国也和在其他国家一样,不同的历史时期使马克思主义的某一方面更加突出,就没有什么奇怪了。在德国,在1848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特别突出,在1848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特别突出,在50和60年代,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特别突出。在俄国,在革命以前,特别突出的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在我国实际中的运用,在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在革命以后,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这并不是说,有时可以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某一方面;这只是说,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某一方面,不取决于主观愿望,而取决于一切历史条件。(3)社 13 ==========第28页========== 会政治反动时期,“消化”丰富的革命教训的时期,对于每个生气蓬勃的派别说来,是把包括哲学问题在内的基本理论问题放在一个首要地位的时期,并不是偶然的。(4)在俄国先进的思想流派中,没有象法国那种同18世纪的百科全书派有联系的或者德国那种同从康德到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古典哲学有联系的伟大的哲学传统。因此,正是对俄国的先进阶级来说,这种哲学“整顿”是不可缺少的,至于这种“整顿”姗姗来迟,在这个先进阶级完全成熟到在最近的伟大事件中起了自己独立的历史作用以后才开始进行,那是没有什么奇怪的。(5)世界其他国家早就准备好进行这种哲学“整顿”,因为例如新物理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有待辩证唯物主义去“处理”。在这方面,“我们的”(波特列索夫的说法)哲学争论就不只具有一定的即俄国的意义。欧洲已为“更新”哲学思想提供了材料,而落后的俄国在1908 一1910年这个被迫沉寂的时期,特别“渴望”求助于这种材料。(6)不久前,别洛鸟索夫把第三届杜马称为拜神杜马。他在这方面,正确地抓住了第三届杜马的阶级特点,公正地痛斥了立宪民主党人的虚伪。 列宁:《我们的取消派>,《列宁全集>第17卷,第58一60页。 14 ==========第29页========== 二、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 路线的根本对立 (一)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属于 唯物主义阵营;断定精神是第一性的,构成唯心主义阵营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象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但是,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这个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也起过巨大作用的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一这个问题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了出来: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 15 ==========第30页==========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创世说往往采取了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混乱而荒唐的形式),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一22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5一316页。 恩格斯在他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中宣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它把存在放在第一位,把思维放在第二位。唯心主义却相反。恩格斯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各派”哲学家所分成的“两大阵营”之间的根本差别提到首要地位,并且直截了当地谴责在别种意义上使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名词的那些人的“混乱”。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6一97页。《列宁金集》第14卷,第94一95页。 16 ==========第31页========== 恩格斯在他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中把哲学家分为“两大阵营”: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认为两个派别之间的基本差别就在于:在唯物主义者看来,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 二性的;在唯心主义者看来则相反。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0一21页。 在我们所涉及的每个认识论问题上,在新物理学所提出的每个哲学问题上,我们探究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透过许多新奇的诡辩言词和学究气十足的烦琐语句,我们总是毫无例外地看到,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是否把自然界、物质、物理的东西、外部世界看作第一性的东西,而把意识、精神、感觉(用现今流行的术语来说,即经验)、心理的东西等等看作第二性的东西,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它实际上仍然在把哲学家划分为两大阵营。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4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54页。 17 ==========第32页========== 在这里,哲学观点的两条基本路线被直率、清楚、明确地描绘出来了。这一点是古典哲学著作家不同于当代“新”体系的制造者的地方。唯物主义承认“自在客体”或心外客体,认为观念和感觉是这些客体的复写或反映。与此相反的学说(唯心主义)认为:客体不存在于“心外”;客体是“感觉的组合”。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巢》第2卷,第2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页。 我们现在完全不是谈唯物主义的这种或那种说法,而是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的区别。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恩格斯主张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马赫主张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的路线。.任何狡辩、任何诡辩(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这样的狡辩和诡辩)都不能抹杀一个明显的无可争辩的事实:马赫关于物即感觉的复合的学说,是主观唯心主义,是贝克莱主义的简单的重复。如果物体象马赫所说的是“感觉的复合”,或者象贝克莱所说的是“感觉的组合”,那末由此必然会得出 一个结论:整个世界只不过是我的表象而已。从这 18 ==========第33页========== 个前提出发,除了自己以外,就不能承认别人的存在,这是最纯粹的唯我论。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0页。 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哲学信徒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唯物主义者把人的感觉、知觉、表象和一般意识看作是客观实在的映象。世界是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这个客观实在的运动。和表象、知觉等等的运动相符合的是我们之外的物质的运动。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7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82页。 波格丹诺夫写道:“代换的领域是和物理现象的领域相合的;用不着以任何东西代换心理现象,因为它们是直接的复合。” 这就是唯心主义,因为心理的东西,即意识、表象、感觉等等,被认为是直接的东西,而物理的东西是从其中引出来的,是代换它的。费希特说,世界是我们的自我所创造的非我。黑格尔说,世界是绝对观念。叔本华说,世界是意志。内在论者雷 19 ==========第34页========== 姆克说,世界是概念和表象。内在论者舒佩说,存在是意识。波格丹诺夫说,物理的东西是心理的东西的代换。只有瞎子才看不出这些不同的说法所包含的相同的唯心主义实质。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3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38一239页。 唯心主义硬说,只有我们的意识才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世界、存在、自然界只是在我们的意识中,在我们的感觉、表象、概念中存在,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却与此相反,它认为,物质、自然界、存在,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因为它是感觉、表象、意识的来源;而意识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因为它是物质的反映,存在的反映;思维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而人脑是思维的器官;因此,如果不愿意大错特错,那就不能把思维和物质分开。 斯人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第636一637页。 20 ==========第35页========== 第111页[586]…《我认为…在哲学上…感性的东西是第一的;但不是仅仅思辨哲学所谓的第一,思辨 感性的东西=第 哲学所谓的第一是指应该超 一的、自己存在 过其界限的东西而言,这里 着的和真实的东西 所说的第一是指非派生的东西而言,是指依靠自身存在着的和真实的东西而言。》 列宁,《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57页。 笛卡儿在其物理学中认为物质具有独立的创造力,并把机械运动看做是物质生命的表现。他把他的物理学和他的形而上学完全分开。在他的物理学的范围内,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 一根据。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0页。 由于蒲鲁东先生把永恒观念、纯粹理性范畴放在一边,而把人和他们那种在他看来是这些范畴的 2i ==========第36页========== 运用的实践生活放在另一边,所以他自始就保持着生活和观念之间、灵魂和肉体之间的二元论一以许多形式重复表现出来的二元论 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87页。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既根本否定二元论,也根本否定唯心主义。当然,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观念的现象和物质的现象,但这决不是说,它们似乎是互相否定的。恰恰相反,观念的现象和物质的现象是同一现象的两个不同的形式;它们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彼此间有密切的联系。因而我们没有任何根据设想它们是互相否定的。这样,所谓二元论就根本倒台了。统一而不可分的自然表现在物质的和观念的两种不同形式上,一我们应该这样去看自然的发展。统一而不可分的生活也表现在观念的和物质的两种不同的形式上,一我们应该这样去看生活的发展。 这就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的一元论。 斯大林:《附录: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351页。 22 ==========第37页========== 自然科学坚决地主张:思想是头脑的机能;感觉即外部世界的映象是存在于我们之内的,是由物对我们感觉器官的作用所引起的。对“精神肉体二元论”的唯物主义的排除(这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就是主张精神不是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对“精神肉体二元论”的唯心主义的排除(这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就是主张精神不是肉体的机能,因而精神是第一性的,“环境”和“自我”只是处在同一些“要素复合”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中。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排除“精神肉体二元论”的方法之外,如果不算折衷主义,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糊涂的混合,就不可能有第三种方法。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8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84页。 (二)绝大多数哲学家承认世界的 可知性;不可知论者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 23 ==========第38页========== 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但是,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在近代哲学家中,休漠和康德就属于这一类,而他们在哲学的发展上是起过很重要的作用的。对驳斥这一观点具有决定性的东西,已经由黑格尔说过了,凡是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所能说的,他都说了;费尔巴哈所附加的唯物主义的东西,与其说是深刻的,不如说是机智的。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6一317页。 24 ==========第39页==========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非如果人有了更多设想,如果人有了更多的感觉 的感官,他能否 或器官,他就能够认识自然界 发现世界上有更 更多的属性或事物。在外部世 多的事物呢?不 界中,不论在无机界或有机界 能。 中,没有什么更多的东西。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需的足够的感官.》(第168页)[632-633] 这对于反对不可知论是重要的 列宁,《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64页。 思维和存在虽有区别但同时互相在统一性中存在着。 马克思:《经济学一一哲学手病》,第86页。 每一个个别人的意识的发展和全人类的集体知识的发展在每一步上都表明:尚未被认识的“自在 25 ==========第40页========== 之物”在转化为已被认识的“为我之物”,盲目的、尚未被认识的必然性、“自在的必然性”在转化为已被认识的“为我的必然性”。从认识论上说,这两种转化完全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它们的基本观点是一个,都是唯物主义观点,都承认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外部自然界的规律,并且认为人完全可以认识这个世界和这些规律,但是永远不能够彻底地认识它们。我们不知道气象中的自然界的必然性,所以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气候的奴隶。但是,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必然性,我们却知道它是存在的。这种知识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呢?它同物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以我们的意识为转移这种知识同出一源,就是说,从我们知识的发展中得来的。我们知识的发展千百万次地告诉每一个人,当对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时侯,不知就变为知,相反地,当这种作用的可能性消失的时侯,知就转化为不知。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9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4页。 恩格斯把休谟和康德的信奉者们放在这两者之间,称他们为不可知论者,因为他们否认认识世界 26 ==========第41页========== 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在《路·费尔巴哈》中,恩格斯只是对休谟的信徒(就是那些被弗雷塞称为“实证论者”而他们自己也喜欢以此自称的人们)使用了不可知论者这个术语,而在《论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恩格斯就公开讲到“新康德主义的不可知论者”的观点,把新康德主义看作不可知论的变种。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0一21页。 我们唯物主义者,象思格斯一样,把康德主义者和休谟主义者叫作不可知论者,因为他们否定作为我们感觉泉源的客观实在。不可知论者这个词来自希腊文:在希腊文里a是不的意思,guosis,是知识的意思。不可知论者说:我不知道是否有我们的感觉所反映、模写的客观实在;我宣布,要知道这点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知论者就否定客观真理,并且小市民式地、庸俗地、卑怯地宽容有关鬼神、天主教圣徒以及诸如此类东西的教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6一127页。《列宁全集》第14卷,射:126近。 27 ==========第42页========== 不可知论(来自希腊文,《α》是不的意思, 《THOCHC)》是知识的意思)是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之间劲摇的,实际上也就是在唯物主义科学和僧侣主义之间动摇的。康德(康德主义者)、休谟(实证论者、实在论者等等)的拥护者和现代的“马赫主义者”都属于不可知论者。 列宁:《纪念约瑟夫•狄慈根逝世二十五周年》,(列宁全集》第19卷,第62页。 恩格斯把哪两条哲学路线对立起来了呢?一条路线是:感觉给我们提供物的正确模写,我们知道这些物本身,外部世界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这就是不可知论者所不同意的唯物主义。而不可知论者路线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他不超出感觉,他停留在现象的此岸,不承认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关于这些物本身(如果用贝克莱所反驳的那些唯物主义者的话来说,就是自在之物、“自在客体”),我们是根本不能确实知道的,这就是不可知论者的十分肯定的声明。这就是说,在恩格斯所谈到的那个争论中,唯物主义者肯定自在之物是存在的,是可以认识的。而不可知论者连关于自在之物的思想都不容许,宣称我们根本 28 ==========第43页========== 不能确实知道自在之物。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巢第2卷,第10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04页。 正是绝对地无条件地承认自然界存在于人的意识和感觉之外这一点,才把辩证唯物主义同相对主义的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区别开来。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68页。《列宁全》第14卷,第277页。 “直接感知的东西”和“实际感知的东西”这类字眼是马赫主义者、内在论者以及哲学上其他反动分子的糊涂话,是不可知论者(在马赫那里有时又是唯心主义者)用以伪装唯物主义者的假面具。对于唯物主义者说来,“实际感知的”是外部世界,而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对于唯心主义者说来,“实际感知的”是感觉,而外部世界被宣称为“感觉的复合”。对于不可知论者说来,“实际感知的”也是感觉,但不可知论者既没有进一步唯物地承认外部世界的实在性,也没有进一步唯心地承认世界是我们的感觉。…对于唯物主义者说 29 ==========第44页========== 来,实在的存在是在人的“感性知觉”、印象和表象的界限之外的;对于不可知论者说来,超出这些知觉的界限是不可能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09一11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08页。 恩格斯公开地明白地说过:他和不可知论者的区分不仅在于不可知论者怀疑模写的正确性,而且还在于不可知论者怀疑能否说物本身,能否“确实地”知道物的存在。巴札罗夫为什么要偷天换日呢?就是为了蒙蔽和搅混唯物主义(以及唯物主义者恩格斯)所说的基本问题,即关于作用于我们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在我们意识之外的存在问题。不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作一个唯物主义者,但在感觉给我们提供的模写的正确性的标准问题上,尽管看法各有不同,却仍然可以作一个唯物主义者。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1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10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天才也表现在:他们蔑视学究式地玩弄新奇的名词、古怪的术语、狡猾的“主 30 ==========第45页========== 义",而直截了当地说,並学上有堆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在两者之间有各色各样的不可知论。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4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47页。 (三)在哲学上企图超出两个基本 派别,那是玩弄“调和派的骗人把戏”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当康德承认在我们之外有某种东西、某种自在之物同我们表象相符合的时侯,他是唯物主义者;当康德宣称这个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超验的、彼岸的时侯,他是唯心主义者。在康德承认经验、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泉源时,他是在把自己的哲学引向感觉论,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感觉论而引向唯物主义。在康德承认空间、时间、因果性等等的先验性时,他就把自己的哲学引向唯心主义。由于康德的这种不彻底性,不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或是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以及“纯粹的”不可知论者即休谟主义者),都同他进行了 31 ==========第46页========== 无情的斗争。唯物主义者责备康德的唯心主义,驳斥他的体系的唯心主义特征,证明自在之物是可知的、此岸的,证明自在之物和现象之问没有原则的差别,证明不应当从先验的思维规律中而应当从客观现实中引出因果性等等。不可知论者和唯心主义者责备康德承认自在之物,认为这是向唯物主义、“实在论”或“素朴实在论”让步。此外,不可知论者抛弃了自在之物,也抛弃了先验主义,而唯心主义者则要求不仅从纯粹思想中彻底地引出先验的直观形式,而且彻底地引出整个世界(把人的思维扩张为抽象的自我或“绝对观念”、普遍意志等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英》第2卷,第20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03一204页。 在一切马赫主义者的一切著作中,象一条红线那样贯穿着“驾凌”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超越它们之问“陈旧的”对立的愚蠢愿望。而事实上这帮人每时每刻地都在陷入唯心主义,同唯物主义进行始终不渝的斗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4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60一361页。 32 ==========第47页========== 我们的狄慈根公正地说道:在一切党派之中,最可鄙的就是中间党派…正如政治上各党派日益集成两个阵营一样…科学也正在划分为两个基本集团(General--klassen):一边是形而上学者①,另一边是物理学家或唯物主义者。名目繁多的中间分子和调和派的骗子,如唯灵论者、感觉论者、实在论者等等,在他们的路途上一会儿卷入这个潮流, 一会儿又卷入那个潮流。我们要求坚决性,我们要求明确性。反动的蒙昧主义者(Retraiteblaser)称自己为唯心主义者②,而所有那些竭力把人类理性从形而上学的荒诞思想中解放出来的人应当称为唯物主义者…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党派比作固体和液体,那末中间分子就是烂泥一类的东西。”③ 正是如此!包括“实证论者”、马赫主义者等在内的“实在论者”等等,就是这样一种讨厌的烂泥,就是哲学上的可鄙的中间党派,它在每一个问 ① 这又是一个欠妥的、不确切的说法,不应当用“形而上学者”,而应当用“唯心主义者”。约·狄慈根本人在其他地方是把形而上学者和辩证论者对立起来的。一列宁注 ②请注意,约·狄慈根已经改正了错误,并且更确切地说明了谁是唯 物主义的敌对派。一一列宁注 ③见他在1876年写的论文《社会民主主义的哲学》,载于《短篇哲学 论文集》1903年版第135页。一列宁注 33 ==========第48页========== 急上都把唯物主义派别和唯心主义派别混淆起来。在哲学上企图超出这两个基本派别,这不过是玩弄“调和派的骗人把戏”而已。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46一34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59页。 马赫和阿芬那留斯通过“要素”这个字眼悄悄地偷运唯物主义;这个字眼仿佛可以把他们的理论从主观唯心主义的片面性”中拯救出来,似乎容许他们承认心理的东西依赖于眼网膜、神经等等,而物理的东西则不依赖于人的机体。事实上,玩弄“要素”这个字眼,显然是一种最可怜的诡辩,因为唯物主义者在读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著作时,马上就会提出一个问题:“要素”是什么呢?以为造出一个新字眼就可以躲开哲学上的基本派别,那真是小孩子的想法。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50页。《列全集》第14卷,第45页。 当马赫说物体是感觉的复合的时候,他是贝克莱主义者。当马赫“修正”说,“要素”(感觉)34 ==========第49页========== 在一种联系上可以是物理要素,在另一种联系上又可以是心理要素的时侯,他是不可知论者、休谟主义者。马赫在自己的哲学上出不了这两条路线,只有极端天真的人才会轻信这个糊涂虫的话,以为他真的“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0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04页。 不管我们的马赫主义者卖弄什么“新”名称,唯物主义和不可知论这两条基本哲学路线之间的关系是不会改变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8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0一191页。 总结:马赫主义者用来作为其体系的基础的“经验”一词,老早就在掩蔽各种唯心主义体系了,现在它又被阿芬那留斯之流用来为其往返于唯心主义立场和唯物主义立场之间的折衷主义服务。这个概念的各种不同的“定义”,只是表现着被恩格斯 十分鲜明地揭示出的哲学上的两条基本路线。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51页。《列宁全巢》第14着,第152页。 35 ==========第50页==========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判断哲学家,不应当根据他们本人所挂的招牌(“实证论”、“纯粹经验”哲学、“一元论”或“经验一元论”、“自然科学的哲学”等等),而应当根据他们实际上怎样解决基本的理论问题、他们同什么人携手并进、他们过去和现在用什么教导自己的学生和追随者。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2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26一227页。 38 ==========第51页==========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发生、发展都有其阶级基础和认识根源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①,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 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侯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末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种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上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并且往往是一种真正的不幸,例如在希腊人那里就是这样。到处引起这种个人不死的无聊臆想的,并不是宗教上的安慰的需要,而是由普遍的局限性所产生的困境:不知道已 ①在蒙昧人和低级野蛮人中间,现在还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梦中出 现的人的形象是暂时离开肉体的灵魂,因而现实的人应当对自己山现于他人梦中时针对做梦者而采取的行为负贵。例如伊姆·特恩于1884年在去亚那的印第安人中就发现了这种情形。一恩:斯注 37 ==========第52页========== 经被认为存在的灵魂在肉体死后究竟怎么样了。同样,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随着宗教的向前发展,这些神愈来愈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直到最后,由于智力发展中自然发生的抽象化过程一几乎可以说是蒸馏过程,在人们的头脑中,从或多或少有限的和互相限制的许多神中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一22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5一316页。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 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 第26页。 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①。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真 ①马克思在页边上写并:“与此相适应的是恩想家、僧侣的设初形 式。”一一原裤者注 38 ==========第53页========== 实地这样想象:它是某种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真实的东西而能够真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但是,如果这种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和现存的关系发生矛盾,那末,这仅仅是因为现存的社会关系和现存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5一36页。 虽然古希腊人的整个宇宙观具有素朴唯物主义的性质,但是在他们那里已经包藏着后来分裂的种子。早在泰勒斯那里,灵魂就被看作某种特殊的东西,某种和肉体不同的东西(比如他认为磁石也有灵魂);在阿那克西米尼那里,灵魂是空气(正象在《创世纪》中一样);在毕达哥拉斯派那里,灵魂已经是不死的和可移动的,肉体对它说来是纯粹偶然的。在毕达哥拉斯派那里,灵魂又是“以太的碎片(rOoπa0 a aidepos)”…,冷的以太是空气,密集的以太则形成海和水气。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28页。 39 ==========第54页==========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作为这样的唯物主义,它不能彻底了解思维对物质的关系。但是,弄清这个问题的那种必要性,引出了关于可以和肉体分开的灵魂的学说,然后引出了灵魂不死的论断,最后引出了一神教。这样,旧唯物主义就被唯心主义否定了。但是在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唯心主义也站不住脚了,它被现代唯物主义所否定。现代唯物主义,否定的否定,不是单纯地恢复旧唯物主义,而是把两千年来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全部思想内容以及这两千年的历史本身的全部思想内容加到旧唯物主义的永久性基础上。这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它不应当在某种特殊的科学的科学中,而应当在现实的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因此,哲学在这里被“扬弃”了,就是说,“既被克服又被保存”;按其形式来说是被克服了,按其现实的内容来说是被保存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78一17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1页。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希腊哲学的伟大创立者的观点: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 40 ==========第55页========== 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只有这样一个本质的差别:在希腊人那里是天才的直觉的东西,在我们这里是严格科学的以实验为依据的研究的结果,因而也就具有确定得多和明白得多的形式。的确,这种循环在实验上的证明并不是完全没有缺陷的,但是这些缺陷比起已经确立了的东西来是无足轻重的,并且一年一年地弥补起来了。如果我们想到科学的最主要的部门—超出行星范围的天文学、化学、地质学—作为科学而存在还不足一百年,生理学的比较方法还不足五十年,而差不多一切生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即细胞被发现还不到四十年,那末这种证明在细节上怎么能够没有缺陷呢!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杭斯选集,第3卷,第45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70一371页。 当然,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过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朴素的了解,不附加以任何外来的成分,所以它在希腊哲学家中间从一开始就是不言而喻的东西。但是,在古希腊人和我们之问存在着两千多年 41 ==========第56页========== 的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要返回到不言而喻的东西上去,也并不是象初看起来那样容易。因为问题决不在于简单地抛弃这两千多年的全部思想内容,而是要批判它,要从这个暂时的形式中,剥取那在错误的、但为时代和发展过程本身所不可避免的唯心主义形式中获得的成果。而这是如何地困难,许许多多自然科学家已经给我们证明了,他们在他们自己那门科学的范围内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是在这以外就不仅是唯心主义者,而且甚至是虔诚的正教教徒。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527一52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39页。 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一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因此,当时任何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说来,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49一350页。 42 ==========第57页========== 从十五世纪中叶起的整个文艺复兴时代,在本质上是城市的从而是市民阶级的产物,同样,从那时起重新觉醒的哲学也是如此。哲学的内容本质上仅仅是那些和中小市民阶级发展为大资产阶级的过程相适应的思想的哲学表现。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9一25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48页。 单是正确地反映自然界就已经极端困难,这是长期的经验历史的产物。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而被用来证明上帝存在的万民一致意见恰恰只证明了这种作为必然过渡阶段的人格化欲望的普遍性,因而也证明了宗教的普遍性。只有对自然力的真正认识,才把各种神或上帝相继地从各个地方撵走(赛奇及其太阳系)。现在,.这个过程已进展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可以认为它在理论方面已经结束了。 在社会事件上,反映就更加困难了。社会是由 43 ==========第58页========== 经济关系、生产和交换,以及那些历史前提所决定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72页。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也助长了资产阶级的宗教倾向。这就是唯物主义在英国的兴起。这个新的①学说,不仅震动了中等阶级的宗教情感,而且还宣布自己是仅仅适合于世界上的学者和有教养的人们的哲学,而跟适合于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没有受过教育的群众的宗教大大不同。随着霍布斯,它作为至高无上的王权的保卫者登上了舞台,并且号召君主专制制度镇压这个强壮而心怀恶意的小伙子,即人民。同样地,在霍布斯的后继者博林布罗克、舍夫茨别利等人那里,唯物主义的新的自然神论形式,仍然是 一种贵族的、秘传的学说,可见,唯物主义之所以被中等阶级仇视,既由于它是宗教的异端,也由于它具有反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系。于是,同贵族的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相反,过去曾经为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斗争提供旗帜和战士的新教教派,继续提供了进步的中等阶级的主要战斗力量,并且直到今天还 ①在德译文中,在“新的”的后面加有:“无神论的”。一原编者注 44 ==========第59页========== 是伟大的自由党”的主要骨干。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51一352页。 英国自然神论者和他们的更彻底的继承者法国唯物主义者,都是真正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法国人甚至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家。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马克思照格斯选集)第4卷,第48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89页。 伏尔泰指出,18世纪法国人对耶稣会派和扬逊派①的争论的漠不关心,与其说是由哲学造成的,还不如说是由罗的财政投机造成的。而实际上,17世纪的形而上学的衰败可以说是由18世纪唯物主义理论的影响造成的,这正如同这种理论运动本身是由当时法国生活的实践性质所促成的一样。这种生活趋向于直接的现实,趋向于尘世的享乐和尘世的 ①扬逊派(由荷兰神学家扬逊的名字而来)是17世纪和18世纪初法国 天主教徒中的反对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反映了一部分法国资产阶级对正统天主教的封建思想的不满情绪。一原编者注 45 ==========第60页========== 利益,趋向于尘世的世界。和它那反神学、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实践相适应的,必然是反神学、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1页。 在欧洲全部近代史中,特别是十八世纪末叶,在进行了反对一切中世纪废物、反对农奴制和农奴制思想的决战的法国,唯物主义成为唯一彻底的哲学,它忠于一切自然科学学说,仇视迷信、伪善行为及其他等等。因此,民主的敌人便竭尽一切力量来“驳倒”、破坏和诋毁唯物主义,维护那些不管怎样总是维护或支持宗教的各种哲学唯心主义。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第442页。《列宁全集》第19卷,第2页。 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 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在唯物主义者那里,这已经是一 46 ==========第61页========== 目了然的了,…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8页。 在黑格尔学派的狄亚多希①的统治下空淡成风,在此之后,自然就出现一个科学的实证内容重新胜过其形式方面的时代。同时,德国以异乎寻常的精力致力于自然科学,这是与1848年以来资产阶级的强大发展相适应的;在这种科学中思辨倾向从来没有多大地位,随着这种科学的时兴,旧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直到沃尔弗式的极端浅薄的程度为止,也就重新流行起来。黑格尔被遗忘了,新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在理论上同十 八世纪的唯物主义几乎完全没有差别,它胜于后者的地方主要只是拥有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的材料,特别是化学和生理学的材料。我们从毕希纳和福格特身上看到这种康德以前的狭隘庸俗思维方式的极为 ① 这是讽刺右派黑格尔分子,他们在三十至四十年代在德国大学中开设很多讲座,并且利用自已的地位来攻击哲学上铰激进的派别的代装人物:右派黑格尔分子以反动的精神解释黑格尔的学说。 软亚多希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们,他们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为争布他的帝国而彼此进行残陆的厮杀。一一原编者注 47 ==========第62页========== 浅薄的翻版,甚至表示效忠费尔巴哈的摩莱肖特也极其可笑地每时每刻都在最简单的范畴上纠缠不清.平庸的资产阶级理性这匹驾车的笨马,在划分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的鸿沟面前就一筹莫展了,可是,在抽象思维这个十分崎岖险阻的地域行猎的时候,恰好是不能骑驾车的马的。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9一12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529一530页。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20页。· 世界和思维规律是思维的唯一内容。 对世界进行研究的一般结果,是在这种研究终了时得出的,因此它们不是原则,不是出发点,而是结果、结论。从头脑中构造出这些结果,把它们作为基础并从它们出发,进而在头脑中用它们来重 48 ==========第63页========== 新构造出世界一一这就是玄想,这种玄想是所有的唯物主义迄今为止都有过的,因为它们对于自然界方面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是清楚的,而对于历史方面的二者关系是不清楚的,它们不理解任何思维对历史的物质条件的依赖性。 恩格斯:《〈反杜林论〉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62页。 无论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人那里,还是在黑格尔那里,占统治地位的自然观都是:自然界是一个在狭小的循环中运动的、永远不变的整体,其中有牛顿所说的永恒的天体和林耐所说的不变的有机物种。和这个自然观相反,现代唯物主义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从这些成就看来,自然界也有自己的时间上的历史,天体和在适宜条件下存在于天体上的有机物种一样是有生有灭的;至于循环,即使它能够存在,也具有无限加大的规模。在这两种情况下,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4一6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8页。 49 ==========第64页==========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特别从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路步前进以来,我们就愈来愈能够认识到,因而也学会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愈多,人们愈会重新地不仅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这种观点是从古典古代崩溃以后在欧洲发生并在基督教中得到最大发展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9一520页。 由于手、发音器官和脑髓不仅在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提出和达到愈来愈高的目的。劳动本身 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猎和畜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以后又有了,纺纱、织布、治金、制陶器和航行。同商业和手工业一起,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从部落发展成了 50 ==========第65页========== 民族和国家。法律和政治发展起来了,而且和它们 一起,人的存在在人脑中的幻想的反映一宗教,也发展起来了。在所有这些首先表现为头脑的产物并且似乎统治着人类社会的东西面前,由劳动的手所制造的较为简易的产品就退到了次要的地位;何况能计划怎样劳动的头脑在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例如,在原始的家庭中),已经能不通过自己的手而是通过别人的手来执行它所计划好的劳动了。迅速前进的文明完全被归功于头脑,归功于脑髓的发展和活动;人们已经习惯于以他们的思维而不是以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当然,这些需要是反映在头脑中,是被意识到的)。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产生了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特别是从古代世界崩溃时起,就统治着人的头脑。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51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6一517页。 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不过是胡说。相反地,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 51 ==========第66页========== 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唯心主义就是僧侣主义.这是对的。注意但(“更确切些”和“除此而外”)哲学唯心主这个义是经过人的无限复杂的(辩证的)认识的一个成 警向分而通向僧侣主义的道路。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地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5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1一412页。 52 ==========第67页========== 原始的唯心主义认为:一般(概念、观念)是单个的存在物。这看来是野蛮的、骇人听闻的(确切些说:幼稚的)、荒谬的。可是现代的唯心主义,康德、黑格尔以及神的观念难道不正是这样的(完全是这样的)吗? 注意 桌子、椅子和桌子观念、椅子观念: 注意 世界和世界观念(神);物和“本体”、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地球和太阳、整个自然界的联系一以及规律、入6Yos①、神。人类认识的二重化和唯心主义(=宗教)的可能性已经存在于最初的、最简单的抽象中 一般的“房屋”和个别的房屋 智慧(人的)对待个别事物,对个别事物的摹写(=概念),不是简单的、直接的、照镜子那样死板的动作,而是复杂的、二重化的、曲折的、有 ①逻各斯。—原编者注 53 ==========第68页========== 可能使幻想脱离生活的活动;不仅如此,它还有可能使抽象的概念、观念向幻想(最后=神)转变(而且是不知不觉的、人们意识不到的转变)。因为即使在最简单的概括中,在最基本的一般观念(一般“桌子”)中,都有一定成分的幻想。(反过来说,否认幻想也在最精确的科学中起作用,那是荒谬的:参看皮萨列夫论推动工作的有益的幻想以及空洞的幻想。)列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 《列宁全集》第38卷,第420一421页。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一1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一6页。 54 ==========第6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70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差不多有半个世纪,其实早在1843年,当马克思刚刚成为马克思,即刚刚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成为比以往一切形式的唯物主义丰富得不可估量和彻底得无可比拟的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的时候,他就已经异常明确地指出了哲学上的根本路线。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43页。《列宁全角》第14卷,第355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天才正是在于:他们在很长的差不多有半个世纪的时期内,发展了唯物主义,向前推进了哲学上的一个基本派别。他们不是踏步不前,只重复那些已经解决了的认识论问题,而是把同样的唯物主义彻底地贯彻(而且表明了应当如何贯彻)在社会科学的领域中,他们把胡言乱语、冠冕堂皇的谬论以及想在哲学上“发现”“新”路线和 56 ==========第71页========== 找出“新”方向等等的无数企图当作垃圾毫不留情地清除掉。这类企图的胡谄瞎说的性质,玩弄哲学上新“主义”的烦琐把戏,用诡辩辞令混淆问题的实质,不能明白了解认识论上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 一·这一切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毕生活动中竭力攻击的对象。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4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55页。 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3页。 用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策和策略一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注意的事情,这就是他们做了最重要最新颖的贡献的地方,这就是他们在革命思想史上英明地迈 57 ==========第72页========== 进的一步。 列宁:《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列宁全集》第19卷,第558页。 恩格斯到英国后才成为社会主义者。他在曼彻斯特同当时英国工人运动的活动家发生联系,并开始在英国社会主义刊物上发表文章。1844年他在回德国的途中路过巴黎时认识了马克思,在此以前他已经和马克思通过信。马克思在巴黎时,受到法国社会主义者和法国生活的影响也成了社会主义者。在这里,两位朋友合写了一本书:《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这本书比《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早一年出版,大部分是马克思写的。它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第90页。列宁全集>第2卷,第7页。 从1845年到1847年,恩格斯是在布鲁塞尔和巴黎度过的,他一面从事科学研究,同时又在布鲁塞尔和巴黎的德籍工人中间进行实际工作。这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同秘密的德国“共产主义者同盟”发生了联系,“同盟”委托他们把他们所制定的社会 58 ==========第73页========== 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出来。这样就产生了1848年出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名的《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第91页。列宁全集)第2卷,第8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1848一1849年的群众革命斗争的时期,是他们生平事业的突出的中心点。他们常常从这一点出发来判断各国的工人运动和民主主义的命运。他们为了最明白最清楚地判断各个不同阶级的内在本性和它们的倾向,也常常回过来研究这一中心点。他们常常根据当时的革命时期来评价以后较小的政治派别、政治组织、政治任务和政治冲突。 列宁:《反对抵制》,《列宁选巢》第1卷,第729一730页。《列宁全集)第13卷,第20页。 1831年在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在1838 一1842年,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即英国的宪章派运动,达到了自己的最高点。无产阶级和资产 59 ==========第74页========== 阶级间的阶级斗争一方面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另 一方面随着资产阶级新近取得的政治统治的发展,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的历史中升到了首要地位。事实日益令人信服地证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关于自由竞争必将带来普遍协调和全民幸福的学说完全是撒谎。所有这些事实都再不能不加考虑了,正如作为这些事实的理论表现(虽然是极不完备的表现)的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不能不加考虑一样。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2一42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25页。 不容置辩的享实是:工人运动正是随着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的发展而展开并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学说正是在它抛弃关于合乎人类天性的社会条件的议论,而着手唯物地分析现代社会关系并说明现今剥削制度的必然性的时候盛行起来的。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选集)第1卷,第51页。《列宁全集》第1卷,第165页。 …现代唯物主义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最新成 60 ==========第75页========== 就,从这些成就看来,自然界也有自己的时间上的历史,天体和在适宜条件下存在于天体上的有机物种 一样是有生有灭的;至于循环,即使它能够存在,也具有无限加大的规模。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新选集)第3卷,第42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24页。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侯,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的葬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 达尔文的著作①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马克思:致斐拉萨尔(1861年1月16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574页。 套·达尔文《根按自然速择的物种起源》。一原编者汪 61 ==========第76页========== 首先是三大发现使我们对自然过程的相互联系的认识大踏步地前进了:第一是发现了细胞,发现细胞是这样一种单位,整个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是从它的繁殖和分化中发育起来的。由于这一发现,我们不仅知道一切高等有机体都是按照一个共同规律发育和生长的,而且通过细胞的变异能力指出了使有机体能改变自己的物种并从而能实现一个比个体发育更高的发育的道路。一第二是能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一切首先在无机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力及其补充,所谓位能、热、放射(光或辐射热)、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各种表现形式,这些运动形式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转变为另一种,因此,当一种形式的量消失时,就有另一种形式的一定的量代之出现,因此,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一最后,达尔文第一次从联系中证明了,今天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有机自然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少数原始单细胞胚胎的长期发育过程的产物,而这些胚胎又是由那些通过化学途径产生的原生质或蛋白质形成的。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 62 ==========第77页========== 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向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1一24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39一340页。 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最伟大代表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纽成部分》,《列宁选渠)第2卷,第441页。《列宁全集》第19卷,第1页。 马克思并没有停止在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上,而是把哲学向前推进了。他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成果,特别是用使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能以产生的黑格尔体系的成果丰富了哲学。这些成果中最重要的就是辩证法,即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 63 ==========第78页========== 的人类认识是相对的。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第442页。《列宁全集》第19卷,第2页。 马克思在1844一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 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86一387页。 在马克思那里有很多新东西,他所感到兴趣的就是从黑格尔和从费尔巴哈继续向前的运动,从唯心主义辩证法到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前进运动。 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86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采取了它的“基本的内核”,把它进一步发展成为科学的哲学唯物主义理论,而摈弃了它那些唯心主义的和宗教伦理的杂质。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列宁主义问题》,第630页。 64 ==========第7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保留了黑格尔关于永恒的发展过程的思想,而抛弃了那种偏执的唯心主义观点;他们转向实际生活之后看到,不能用精神的发展来解释自然界的发展,恰恰相反,要从自然界,从物质中找到对精神的解释…与黑格尔和其他黑格尔主义者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唯物主义者。他们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看出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第88页。《列宁全集》第2卷,第5-6页。 马克思过去和现在都是唯一能够担当起这样一件工作的人,这就是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把包含着黑格尔在这方面的真正发现的内核剥出来,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式的简单形式上建立起来。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以这个方法作基础的,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 65 ==========第80页========== 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规点的成某。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1一122页。《马克思恩格斯集》第13卷,第532页。 把这一切除开之后,还剩下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的功绩就在于,他和“愤薄的、自负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模仿者们”相反,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差别重新提到显著的地位,并且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的事实,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甚至德国的现代经济学派只有借口批判马克思而抄他一点东西(常常抄错了),才可以超过庸俗的自由贸易派。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7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7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是从费尔巴哈那里产生出来的,是在与庸才们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自然他们所特别注意的是使唯物主义哲学向上发展,也就 66 ==========第81页========== 是说,他们所特别注意的不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而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3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48页。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第629页。 正是马克思最先发现了伟大的历史运动规律,根据这个规律,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任何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只是各社会阶级的斗争或多或少明显的表现,而这些阶级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又为它们的经济状况的发展程度、生产的性质和方式以及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的性质 67 ==========第82页========== 和方式所制约。这个规律对于历史,同能量转化定律对于自然科学具有同样的意义,它在这里也是马克思用以理解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历史的钥匙。 恩格斯:《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第三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91页。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人们即人民群众的动机由什么决定,各种矛盾思想或意向间的冲突由什么引起,一切人类社会中所有这些冲突的总和究竟怎样,造成人们全部历史活动基础的客观物质生活生产条件究竞怎样,这些条件的发展规律又是怎样,一马克思对这一切都注意到了,并指出以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的途径,即把历史当做一个十分复杂并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来研究的途径。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86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38一39页。 我在曼彻斯特时异常清晰地观察到,迄今为止在历史著作中根本不起作用或者只起极小作用的经 68 ==========第83页========== 济事实,至少在现代世界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这些经济事实形成了现代阶级对立所由产生的基础;这些阶级对立,在它们因大工业而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里,因而特别是在英国,又是政党形成的基础,党派斗争的基础,因而也是全部政治历史的基础。马克思不仅得出同样的看法,并且在《德法年鉴》(1844年)里已经把这些看法概括成如下的意思:决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因而应该从经济关系及其发展中来解释政治及其历史,而不是相反。当我1844年夏天在巴黎拜访马克思时,我们在一切理论领域中都显出意见完全一致,从此就开始了我们共同的工作。当我们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再次会见时,马克思已经从上述基本原理出发大致完成了发挥他的唯物主义历史理论的工作,于是我们就着手在各个极为不同的方面详细制定这些新观点了。 但是,这个在历史学方面引起变革的发现,这个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主要是马克思作出而我只能说参加了很少一部分工作的发现,对于当时的工人运动却有了直接的意义。法国人和德国人的共产主义,英国人的宪章运动,现在不再象是一种也可能不发生的偶然现象了。这些运动现在已经被看做现代 69 ==========第84页========== 被压迫阶级即无产阶级的运动,被看做他们反对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的历史上必然的斗争的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被看做阶级斗争的形式,但是这一阶级斗争和过去一切阶级斗争不同的一点是:现代被压迫阶级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阶级划分,从而摆脱阶级斗争,就不能争得自身的解放。因此,共产主义现在已不再意味着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意味着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 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92一19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47一248页。 在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中,这里我们只能谈到两点。 第一点就是他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以前所有对于历史的见解,都以下述观念为基础: 一切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应当到人们变动着的思想中去寻求,并且在一切历史变动中,最重要的、决定全部历史的是政治变动。可是,人的思想究竟从哪里来的,政治变动的动因又是什么—一关于这 70 ==========第85页========== 一点,没有人发问过。只有在法国史学家和部分英国史学家的新学派中,才产生了一种信念,认为欧洲历史的动力——至少从中世纪起一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争取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同封建贵族所作的斗争。而马克思则证明,过去的全部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可是,这些阶级是由于什么而产生和存在的呢?是由于当时存在的物质的、可以实际感觉到的条件,即各该时代社会借以生产和交换必要生活资料的那些条件。…从这个观点来看,在充分认识了该阶段社会经济状况(而我们那些历史学专家却完全没有这种认识)的条件下,一切历史现象都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说明,而每一历史时期的观念和思想也同样可以极其简单地由这一时期的生活的经济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0一4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21一123页。 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 71 ==========第86页========== 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这种科学理论说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会发展出另 一种更高级的结构,例如从农奴制度中生长出资本主义。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列宁全集》第19卷,第5页。 黑格尔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中解放了出来,使它成为辩证的,可是他的历史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现在,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象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26页。 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做可按长官的意 72 ==========第87页========== 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都是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确定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选集》第1卷,第10页。《列宁全集)第1卷,第122页。 一般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真实的存在(物质)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感觉、经验等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会意识。在这两种场合下,意识都不过是存在的反映,至多也只是存在的近似正确的(恰当的、十分确切的)反映。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32一33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44页。 73 ==========第88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马克思的学说所以万能,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世界观。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第441页。《列宁全集》第19卷,第1页。 我在马克思的一本旧笔记中我到了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拿来作为本书的附录。这是一份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但是这些笔记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单行本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08一20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12页。 74 ==========第89页========== 这部著作①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列宁全巢)第21卷,第30页。 我们这一世果观,首先在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问世,经过了二十余年的潜伏时间,到《资本论》出版以后,就以日益增长的速度,扩大它的影响,并为日益广大的阶层所接受。现在,它已远远越出欧洲的范围,在一切有无产者和无畏的科学理论家的国家里,都受到了重视和拥护。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1页。 马克思一再把自己的世界观叫作辩证唯物主义,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马克思读过全部手稿) ①指《共产党宜言》。一编者注 75 ==========第90页========== 阐述的也正是这个世界观。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5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59页。 社会民主党的整个世界观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屡次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完全继承了法国十八世纪的和德国十九世纪上半期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历史传统,即绝对无神论的、坚决反对一切宗教的唯物主义的历史传统。 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列宁选集》第2卷,第375页。《列宁全集》第15卷,第376页。 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结成了一个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列宁,《又一次消灭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0卷,第185一186页。 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528页。 76 ==========第91页==========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敌人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一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80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32页。 现代历史的全部经验,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都无可争辩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 列宁,《论无产阶级文化》,《列宁选集》第4卷,第361一362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282页。 77 ==========第92页==========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列宁全集》第19卷,第5页。 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一切被压迫阶级一直受着这种精神奴役的痛苦。只有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第446页。《列宁全集》第19卷,第8页。 无论少数社会民主党议员之间有多大的分歧,我们还是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政党的一切党团,都将欢迎这部书①,把它看做自己理论的圣经,看做 ①指《资本论》。一编者注 78 ==========第93页========== 一个武库,他们将从这个武库中取得自己的最重要的论据。 恩格斯:《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 一为〈莱茵报)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36一237页。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7页。 在德国,不消灭一切奴役制,任何一种奴役制都不可能消灭。彻底的德国不从根本上开始进行革命,就不可能完成革命。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5页。《马克思恩格斯金集,第1卷,第467页。 79 ==========第94页========== 面且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我们发现了这个多年来已成为我们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而且德国工人约瑟夫·狄慈根不依靠我们,甚至不依靠黑格尔也发现了它。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37页。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页。 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①和革命的”。后一品质真正是马克思主义完全地和无条件地所固有的,因为这个理论直接为自己提出的任务就是揭露现 ①请注意,马克思在这里说的是唯物主义的批判,他认为只有这种批 判才是科学的批判,这种批判就是把政治、法律、杜会和习俗等等方面的事实拿来同经济、生产关系体系,以及在一切对抗性社会关系基础上所必然形成的各个阶级的利益加以对照。俄国的社会关系是对抗性的关系,这儿平是谁也不能怀疑的。可是还没有人试把这些:关系当做根据来进行这种批判。一列宁注 80 ==========第95页========== 代社会的一切对抗和剥削形式,考察它们的演变,证明它们的暂时性和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必然性,因而也就帮助无产阶级尽可能迅速地、尽可能容易地消灭任何剥削。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者之所以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是偶然地结合起来(即不仅因为学说的创始人本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选集第1卷,第81页。《列宁全集》第1卷,第305页。 列宁的方法的原理,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基本上已经有了。这个学说,照马克思的话说来,“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的方法正是从头到尾都贯串了这种批判的和革命的精神的。可是,如果以为列宁的方法仅仅是马克思的方法的恢复,那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列宁的方法不仅是马克思的批判的和革命的方法的恢复,不仅是马克思的唯物 81 ==========第96页========== 主义辩证法的恢复,而且是这个方法的具体化和进 一步发展。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主义问题》,第15页。《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78页。 在全世界革命工人的新的丰富经验的光辉照耀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了我们了解当前事变的全部规律性。它将帮助为铲除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而斗争的全世界无产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斗争目的,更坚定地顺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更可靠地取得胜利和巩固胜利。 列宁,《争取到的和记载下来的东西》, 《列宁全集》第28卷,第455页。 马克思是严格根据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 一切前提确定无产阶级策略的基本任务的。只有客观地考虑某个社会中一切阶级相互关系的全部总和,因而也考虑该社会发展的客观阶段,考虑该社会和其他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成为先进阶级制定正确策略的依据。而在观察各个阶级和各个国家时,不应当认为它们是静态的,而应当认为它们是 82 ==========第97页========== 动态的,也就是说,不应当认为它们处于不动的状态,而应当认为它们处于运动的状态(这个运动规律是从每个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中产生出来的),观察运动时又不仅要着眼于过去,而且要着眼于将来,并且不是按照只看到缓慢变化的“进化论者”的庸俗见解进行观察,而是要辩证地进行观察…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602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55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理论。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320页。 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2页。 83 ==========第98页========== 我们必须懂得,任何自然科学,任何唯物主义,如果没有充分可靠的哲学论据,是无法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复辟坚持斗争的。为了坚持这个斗争,为了把它进行到底并取得完全胜利,自然科学家就应该做一个现代的唯物主义者,做一个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的自觉拥护者,也就是说应当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列宁选集>第4卷,第608一609页。《列宁全集)第33卷,第204页。 84 ==========第99页==========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始 至终都是有党性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自始至终都是有党性的,他们善于发现一切“最新”流派背弃唯物主义以及纵容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的倾向。因此他们对赫胥黎的评价完全是从彻底坚持堆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的。因此他们责备费尔巴哈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责备他因个别唯物主义者犯有错误而拒绝唯物主义,责备他同宗教作斗争是为了革新宗教或创立新宗教,责备他在社会学上不能摆脱唯心主义的空话而成为唯物主义者。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4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58页。 如果把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其他著作中的一些哲学言论考察一下,那末你们就会看到一个始终不变的基本论点:坚持唯物主义,轻夷地嘲笑一切模糊问题的伎俩、一切糊涂观念和一切向唯心主义 85 ==========第100页========== 的退却。马克思的全部哲学言论,都是以说明这两条路线的根本对立为中心的,但从教授哲学的观点看来,这种“狭隘性”和“片面性”也就是马克思的全部哲学言论的缺点之所在。事实上,鄙弃这些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无聊的伎俩,正是沿着 十分明确的哲学道路前进的马克思的最伟大的功绩。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44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56一357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坚决地捍卫了哲学唯物主义,并且多次说明,一切离开这个基础的倾向都是极端错误的。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里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观点,这两部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第442页。列宁全集》第19卷,第2页。 和马克思完全一致并同马克思密切合作的恩格斯,在自己的一切哲学著作中,在一切问题上都简 86 ==========第101页========== 单明白地把唯物主义路线跟唯心主义路线对立起来。不论在1878年、1888年或1892年,他对于“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而创立新路线(如创立什么“实证论”、“实在论”或其他教授的骗人理论)的无数煞费苦心的企图,一概表示轻视。恩格斯同杜林的全部斗争始终是在彻底贯彻唯物主义这个口号下进行的。恩格斯谴责唯物主义者杜林用空洞的字眼来混淆问题的实质,谴责他夸夸其谈,采用向唯心主义让步和转到唯心主义立场上去的论断方法。在《反杜林论》的每一节中都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就是哲学唯心主义的谎言和糊涂观点。只有头脑被反动教授哲学腐蚀了的人才会看不见这种提法。直到1894年恩格斯给《反杜林论》的最后增订版写最后一篇序言的时候,他还是继续探究新的哲学和新的自然科学,还是象以前那样坚决地捍卫自己的明确坚定的立场,把大大小小的垃圾般的新体系清除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44一34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57页。 马克思不但坚决驳斥了始终这样或那样地同宗 87 ==========第102页========== 教相连的唯心主义,而且坚决驳斥了现时特别流行的休谟观点和康德观点,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论、批判主义和实证论,认为这类哲学是对唯心主义的一种“反动的”让步,至多是“把当众逐出的唯物主义羞答答地从后门放进来”。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82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34页。 客观主义者谈论现有历史过程的必然性;唯物主义者则是确切地肯定现有社会经济形态和它所产生的对抗关系。客观主义者证明现有一系列事实的必然性时,总是不自觉地站到为这些事实做辩护的立场上;唯物主义者则是揭露阶级矛盾,从而确定自己的立场。客观主义者谈论“不可克服的历史趋势”;唯物主义者则是谈论那个“支配”当前经济制度、造成其他阶级的某种反抗形式的阶级。可见 一方面,唯物主义者运用自己的客观主义比客观主义者更彻底,更深刻,更全面。他不仅指出过程的必然性,并且阐明正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态提供这一过程的内容,正是什么样的阶级决定这种必然性。例如现在,唯物主义者不会满足于肯定“不可 88 ==========第103页========== 克服的历史趋势”,而会指出存在着一定的阶级,这些阶级决定着当前制度的内容,使得生产者不自己起来斗争就不可能有出路。另一方面,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 列宁,《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列宁全集》第1卷,第378一379页。 89 ==========第104页========== ==========第105页========== 辩证唯物主义 ==========第106页========== 一、物质和意识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 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8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8页。 在这里略谈一下“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适宜的。在这个问题上,尤什凯维奇先生千百次明显地表 92 ==========第107页========== 现出了我们的马赫主义者所造成的那种极端混乱。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反驳杜林从思维的统一性中推论出世界的统一性时说道:“世界的真正的统 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三两句骗人的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的。”…尤什凯维奇先生引用了这一段话并“加以反驳”:“这里首先不明白的是:‘世界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个说法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挺有意思吗?这个人公开乱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的是声明自己“不明白”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恩格斯以杜林为例指出:稍微彻底 一点的哲学,都会或者从思维中推论出世界的统一性一那样它就毫无力量反对唯灵论和信仰主义(《反杜林论》第30页),它的论据也必然会是些骗人的话;或者从存在于我们之外的、在认识论上早就叫作物质并且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中推论出世界的统一性。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4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76一177页。 93 ==========第108页========== …《自然界是有形体 自然界是 的、物质的、感性的》… 物质的 (第201页)[665] 列宁:《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捕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65页。 如果说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那末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这个运动、即这个物质的运动的无限错综复杂的表现来对物质进行无止境的研究;在物质之外,在每一个人所熟悉的“物理的”外部世界之外,不可能有任何东西存在。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5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64页。 第116页[590]一费尔巴哈对于别人说他没有给自然界下定义的指责作了如下的答复: 《我所理解的自然界是一 可见,自然界= 切感性的力量、事物和存在物 超自然的东西以的总和,人把这些东西当做非 94 ==========第109页========== 人的东西而和自己区别开来」外的一切事物。…或者具体地说,不管有神 费尔巴哈是杰出 论信仰的超自然的暗示怎样, 的,但不深刻。 自然界对人来说就是作为人的 恩格斯更深刻地 生活的基础和对象而直接地感 确定了唯物主义 性地表现出来的。自然界就是 和唯心主义的区 光、电、磁性、空气、水、火、土、 别。 动物、植物、人(这里所说的人是不由自主地无意识地活动着的存在物),我所理解的《自然界》就是这样,它不是什么神秘的、模糊的和神学上的东西》(上面所讲的和斯宾诺莎不同)。 列宁,《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58一59页。 我们是怎样从存在的唯一性转到它的统一性的呢?全靠我们对它的想象。我们一旦把我们的仿佛框子一样的统一思想扩展开来,去包围存在,唯一的存在就在思想中变成统一的存在,变成思想统一体;因为一切思维的本质就在于把意识的要素联合 95 ==========第110页========== 为一个统一体。 最后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第一,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第 二,思维,如果它不做蠢事的话,只能把这样一种意识的要素综合为一个统一体,在这种意识的要素或它们的现实原型中,这个统一体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如果我把鞋刷子综合在哺乳动物的统一体中,那它决不会因此就长出乳腺来。因此,存在的统一性,关于把存在理解为一个统一体的根据,正是需要加以证明的;当杜林先生向我们保证,他认为存在是统一的而不是什么两重性的东西的时候,他无非是向我们说说他个人的无足轻重的意见罢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8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6页。 物理学和以前的天文学一样,达到了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必然指出运动着的物质的永远循环是最终结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69页。 96 ==========第111页========== 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原子的可破坏性和不可穷尽性、物质及其运动的一切形式的可变性,一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支柱。自然界中的一切界限,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可变动的,它们表示我们的智慧接近于认识物质,但是这丝毫也不证明自然界、物质本身是符号、记号(即我们智慧的产物)·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8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97页。 …辩证唯物主义坚决认为,日益发展的人类科学在认识自然界上的这一切里程碑都具有暂时的、相对的、近似的性质。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自然界是无限的,而且它无限地存在着。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6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77页。 霍夫曼的书①已经读过。这种比较新的化学理论,虽然有种种缺点,但是比起以前的原子理论来 ①奥·威·霍夫曼《现代化学通论》。一一原编者注 97 ==========第112页========== 是一大进步。作为物质的能独立存在的最小部分的分子,是一个完全合理的范畴,如黑格尔所说的,是在分割的无穷系列中的一个“关节点”,它并不结束这个系列,而是规定质的差别。从前被描写成可分性的极限的原子,现在只不过是一种关系,虽然霍夫曼先生自己时时刻刻都在回到旧观念中去,说什么存在着真正不可分割的原子。总起来看,这部书中所证实的化学的进步的确是极其巨大的,肖莱马说,这种革命还每天都在进行,所以人们每天都可以期待新的变革。 恩格斯,《致马克思(1867年6月16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309页。 化学,物理东西的抽象的可分性,恶无限性 一原子论。生理学一细胞(由分化而产生的个体和种的有机发展过程,是合理的辩证法的最令人信服的检验),以及最后,各种自然力的同一性及其相互转化,而这种相互转化把范畴的一切固定性都结束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45一546页。 98 ==========第113页========== 物质的可分性。这个问题对于科学实际上是无关紧要的。我们知道:在化学中,可分性是有一定的界限的,超出了这个界限,物体便再不能起化学作用了一原子;儿个原子总是结合在一起一分子。同样,在物理学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某种—对物理学的观察来说一最小的粒子;它们的排列制约着物体的形式和内聚力,它们的振动表现为热等等。但是,物理学上的分子和化学上的分子究竟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我们直到现在还不知道。一黑格尔很容易地把这个可分性问题对付过去了,因为他说:物质既是两者,即可分的和连续的,同时又不是两者①;这不是什么答案,但现在差不多已被证明了(见第5张第3页下端:克劳胥斯).②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88页。 ① 见黑格尔《逻辑学》第1册第2篇第1章关于康德的时间、空间、物质不可分和无限可分的二律背反那一个注释。一原编者注 ②恩格斯援引札记《气体运动说),在《自然辩证法》手稿中,这篇札 记位于第5张对折页稿纸的第3页的末尾(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30页)。一一原编者注 99 ==========第114页========== 第158一159页[147]:…《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不是它们的外在的并列,也不是不适合的、与它们的规定相对立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联在一起的东西都是分开的和对立的、 应用于原子 彼此不相干的、因而也是不 和电子的关 相容的,一相反地,这个统 系。总之就 是物质的深 一中每一个的自身都是这种统 远的无限性 一,每一个只是自身的扬弃,而且无论哪一个对另外一个而言都没有自在的存在和肯定的现有的存在的优越性。如前面已经指出的,有限性只不过是对自身的超出;因此,在有限性中包含着无限性即有限性自身的他者》…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34 一35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14一115页。 100 ==========第115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8页。 物质概念,除了表示我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客观实在之外,不表示任何其他东西。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巢》第2卷,第27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82页。 “物质正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从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哲学唯物主义是同承认这个特性分不开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66页。《列宁全巢》第14卷,第275页。 101 ==========第116页========== 注意。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侯,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撒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如果自然科学企图寻找统一的物质本身,企图把质的差异归结为同一的最小粒子的结合所造成的纯粹量的差异,那么这样做就等于不要看樱桃、梨、苹果,而要看水果本身,不要看猫、狗、羊等等,而要看哺乳动物本身,要看气体本身、金属本身、石头本身、化合物本身、运动本身。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8一599页。 确实有人认为,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物质和运动!当然不知道,因为抽象的物质和运动还没有人看到或体验到;只有各种不同的、现实地存在的实物和运动形式才能看到或体验到。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运动无非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运动形式的总和;象“物质”和“运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 102 ==========第117页========== 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因此,要不研究个别的实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就根本不能认识物质和运动;而由于认识个别的实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我们也才认识物质和运动本身。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巢》第20卷,第579页。 人们想把神设想为在我们之外的存在物。但是难道这就是不承认感性存在的真理吗? 在我们之外的存 (也就是)《不承认在感性存 在=不以思维为 在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吗?难道 转移 除了感性以外,我们还有在我们以外的、不以思维为转移的存在的其他标志和其他准绳吗?》(第148页)[618] 列宁;《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61页。 象马赫主义者那样把关于物质的某种构造的理论和认识论的范畴混淆起来,把关于物质的新类型 103 ==========第118页========== (例如电子)的新特性问题和认识论的老问题,即关于我们知识的泉源和客观真理的存在等等问题混淆起来,这是完全不能容许的。有人对我们说:马赫“发现了”红、绿、硬、软、响、长等等“世界的要素”。我们要问:当人看见红,感觉到硬等等的时候,人感知的是不是客观实在呢?这个老而又老的哲学问题被马赫搞乱了。如果你们认为人感知的不是客观实在,那末你们就必然和马赫一起陷入主观主义和不可知论,你们就理所当然地受到内在论者即哲学上的缅施科夫派的拥抱。如果你们认为人感知的是客观实在,那末就需要有一个关于这种客观实在的哲学概念,而这个概念很早以前就制定出来了,它就是物质。 列宁:《唯物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7一128页。 …物质这个概念在认识论上,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指的只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 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坚决认为:任何关于物质构造及其特性的科学原理都具有近似的、相对的性 104 ==========第119页========== 质;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的界限;运动着的物质会从 一种状态转化为在我们看来似乎和它不可调和的另 一种状态;等等。不管没有重量的以太变成有重量的物质和有重量的物质变成没有重量的以太,从“常识”看来是多么稀奇;不管电子除了电磁的质量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质量,是多么“奇怪”;不管力学的运动规律只适用于自然现象的一个领域并且服从于更深刻的电磁现象规律,是多么奇异,等等, 一这一切不过是再一次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6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76页。 唯心主义者攻击物质概念的反动本质 他们的其次一个“新”思想是:“物质”或“实体”的概念是旧的非批判观点的残余。你们看到了没有,马赫和阿芬那留斯把哲学思想向前推进了,使分析更深刻了,把这些“绝对者”、“不变的实质”等等消除了。你们只要看一看贝克莱的著作,查考一下这类说法的出处,就会看得出这类说法不过是自命不凡的虚构。贝克莱十分肯定地说,物质是《nonentity》(不存在的实质)(第68节), 105 ==========第120页========== 物质是无(第80节)。贝克莱嘲笑唯物主义者说:“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你们可以在别人使用‘无'这个词的意思上使用“物质’一词。”(前引书第196一197页)贝克莱说,起初人们相信颜色、气味等等“是确实存在的”,后来抛弃了这种见解,承认它们只是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但是,那些旧的错误概念没有彻底消除;其残余就是“实体”这个概念(第73节),也就是贝克莱主教在1710年彻底揭露的那种“偏见”(第195页)!1908年在我们这里竞有这样一些滑稽人物,他们认真地相信阿芬那留斯、彼得楚尔特和马赫之流,以为只是“最新的实证论”和“最新的自然科学”才彻底消除了这必“形而上学的”概念。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4页。 贝克莱说:“物质或未被感知的物的存在不仅是无神论者和宿命论者的主要支柱,而且也是各色各样的偶像崇拜所依据的原则。”(第94节) 在这里,我们就接触到了从关于外部世界的存在的“荒谬”学说中得出的“有害”结论,这些结 106 ==========第121页========== 论迫使贝克莱主教不仅从理论上改斥这个学说,面且把这个学说的信奉者当作敌人大肆攻击。他说:“无神论的和反宗教的一切渎神体系是建立在物质学说或有形实体学说的基础上的…物质的实体对于各时代的无神论者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朋友,这是用不着说的。他们的一切怪异体系之依存于物质的实体,是如此明显、如此必要,以致一旦把这个基石抽掉,整个建筑物就一定倒塌。因此,我们不必特别注意无神论者的个别的支派末流的荒谬学说。”(前引书第92节第203一204页) ·“物质只要被逐出自然界,就会带走很多怀疑论的和渎神的体系,带走无数的争论和纠缠不清的问题〈马赫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发现的“思维经济原则”!1876年阿芬那留斯发现的“哲学一按照费力最小的原则对世界的思维”!〉,这些争论和问题使神学家和哲学家经常感到烦恼。物质使人类白费了那么多的劳动,所以即使我们提出来反驳物质的那些论据被认为是没有充分说服力的(而我则认为它们是十分清楚的),我还是相信,真理、和平和宗教的一切友人都有理由希望这些论据被认为是充分有力的。”(第96节) 贝克莱主教在直爽地议论,愚蠢地议论1现在, 107 ==========第122页========== 同样的一些主张把物质”“经济地”赶出哲学的思想却具有狡猾得多的、被“新”术语弄得更混乱得多的形式,使得幼稚的人把这些思想当作“最新的”哲学!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2一2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5一16页。 贝克莱不只是直言不讳地说出他的哲学倾向,他也竭力掩盖他的哲学的唯心主义真面目,把它说成没有荒谬见解的并为“常识”所能接受的。他本能地保护自己,使自己不被人责难为现在所谓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和唯我论者。他说,我们的哲学“没有使我们失去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物”(第34节)。自然界依然存在着,实物和幻想的区别也依然存在着,不过“两者同样地都存在于意识中”。“我决不对我们通过感觉或思考能够认识到的任何一物的存在提出异议。我用眼睛看到的和用手触到的那些物是存在的,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我们否定其存在的唯一的物,是哲学家们〈着重号是贝克莱加的〉叫作物质或有形实体的东西。否定它,不会给其余的人类带来任何损害;我敢说,他 108 ==========第123页========== 们任何时候都不会觉察出缺少了它…无神论者的确需要这个徒有其名的幽灵来作为他们的不信神的根据…”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6页。 让我们把外部世界、自然界看作是神在我们心中所唤起的“感觉的组合”吧!承认这一点吧!不要在意识之外,在人之外去探求这些感觉的“基础”吧!这样我将在我的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范围内承认全部自然科学,承认它的结论的全部意义和可靠性。为了我的结论有利于“和平和宗教”,我需要的正是这个范围,而且只是这个范围。这就是贝克莱的思想。这个正确地表达了唯心主义哲学的本质及其社会意义的思想,我们以后在谈到马赫主义对自然科学的态度时还会碰到。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4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7一18页。 109 ==========第124页==========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98一9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5页。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因而不单纯是物质的特性。现在没有而且永远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 恩格斯:《<反杜林论〉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64页。 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物体。物体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各种物体的形式和种类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认识,离开运动,离开同其他物体的一切关系,就谈不到物体。物体只有在运动中才显示110 ==========第125页========== 出它是什么。因此,自然科学只有在物体的相互关系中,在物体的运动中观察物体,才能认识物体。 恩格斯:《致马克思(1873年5月3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0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82页。 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对象是运动着的实物。实物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种类又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认识,物体的属性只有在运动中才显示出来;关于不在运动着的物体,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1页。 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8页。 无论运动本身,或者它的任何一种形式,例如机械力,都不能同物质分开,都不能把它们作为某 111 ==========第126页========== 种特殊的东西、某种异物同物质对立起来,否则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恩格斯,《‘反杜林论〉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64页。 …《本质中的生成,即本质的反思运动,因此就是一种从无到无、从而回到自己本身的运动》…(第15页)[467] 这是机智而深刻的。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是有着“发展到无”的运动。不过“从无开始”的运动,倒是没有的,运动总得是从某个东西开始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5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38页。 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从星球到原子,甚至直到以太粒子,如果我们承认以太粒子存在的话。这些物体是互相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由此可 112 ==========第127页========== 见,物质没有运动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9页。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例如,历史的运动创造了社会关系,工业的运动给我们提供了工业产品,等等。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41页。 自然界中整个运动的统一,现在已经不再是哲学的论断,而是自然科学的事实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37页。 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运动和平衡。平衡是和运动分不开的,①在天体的运动中是平衡中的运动和运动中的平衡(相对的)。但是,任何特殊相对的运动,即这里在一个 ①在页边上写着:“平衡=吸引胜过排斥”。一原编者注 113 ==========第128页========== 运动着的天体上的个别物体的任何个别运动,都是为了确立相对静止即平衡的一种努力。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在太阳上只有整个质量的平衡,而没有个别实物的平衡,或者,如果有,也只是一种极微不足道的、由密度的显著差别所决定的平衡;在表面上是永恒的运动和波动,分解。在月球上似乎是绝对的平衡占了统治地位,没有任何相对的运动一死亡(月球=否定性)。在地球上,运动分化为运动和平衡的交替:个别运动趋向于平衡,而整体运动又破坏个别的平衡。岩石进入了静止状态,但是风化、海浪、河流、冰川的作用不断地破坏这个平衡。蒸发和雨、风、热、电和磁的现象也造成同样的情景。最后,在活的机体中我们看到一切最小的部分和较大的器官的继续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在正常的生活时期是以整个机体的持续平衡为其结果,然而又经常处在运动之中,这是运动和平衡的活的统一。 一切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89一590页。 114 ==========第129页==========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这对于我们的形而上学者来说当然是一道难题和一服苦药。这确实是显著的矛盾,而在杜林先生看来,任何矛盾都是荒谬。但是这总是事实:悬挂着的石头代表一个可以由石头的重量及其与地面的距离确切地计算出来的、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一例如垂直地落下,从斜面滚下,绕轴旋转一随便加以利用的机械运动的一定的量,而装上了子弹的枪也是这样。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这根本不是什么困难。对辩证的观点来说,这一切对立,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都只是相对的;绝对的静止、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个别的运动趋向于平衡,总的运动又破坏平衡。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7一68页。 宇宙空问中的运动,各个天体上较小的物体的机械运动,热、电流或磁流这些分子振动,化学的分解和化合,有机生命—一宇宙中的每一个物质原子在每一瞬间总是处在这些运动形式的一种或另一种中,或者同时处在数种中。任何静止、任何平衡 115 ==========第130页========== 都只是相对的,只有对这种或那种确定的运动形式来说才是有意义的。例如,某一物体在地球上可以处于机械的平衡,即处于力学意义上的静止;这绝不妨碍这一物体参加地球的运动和整个太阳系的运动,同样也不妨碍它的最小的物理粒子去实现由它的温度所造成的振动,不妨碍它的物质原子去经历化学的过程。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9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5页。 “理解就是用概念的形式来表达”。运动是时问和空间的本质。表达这个本质的基本概念有两个:(无限的)不间断性(Kontinuitat)和“点截性”(=不间断性的否定,即间断性)。运动是(时问和空间的)不间断性与(时间和空间的)间断性的统一。运动是矛盾,是矛盾的统一。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83页。 116 ==========第131页========== 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运动着的物体的性质是从运动的形式得出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1页。 研究运动的性质,当然应当从这种运动的最低级、最简单的形式开始,先理解了这些最低级的最简单的形式,然后才能对更高级的和更复杂的形式有所阐明。所以我们看到:在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关于简单的位置移动的理论,即天体的和地上物体的力学,随后是关于分子运动的理论,即物理学,紧跟着它、几乎和它同时而且有些地方还先于它发展起来的,是关于原子运动的科学,即化学。只有在这些关于统治着非生物界的运动形式的不同的知识部门达到高度的发展以后,才能有效地阐明各种显示生命过程的运动进程。对这些运动进程的阐明,是随着力学、物理学和化学的进步而前进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8页。 117 ==========第132页========== 一切运动都存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中。然而运动只是在每一个吸引被另一个地方的与之相当的排斥所抵偿时,才有可能发生。否则一个方面会逐渐胜过另一个方面,于是运动最后就会停止。所以,字宙中的一切吸引运动和一切排斥运动,一定是互相平衡的。因此,运动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这一定律,就采取这样的表达方式:宇宙中有一个吸引运动,就一定有一个与之相当的排斥运动来补充,反过来也一样;或者如古代哲学在力的守恒或能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科学中形成以前很久所说的,字宙中一切吸引的总和等于一切排斥的总和。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10页。 对运动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就是对物体的认识。所以,对这些不同的运动形式的探讨,就是自然科学的主要对象。 恩格斯:《致马克思(1873年5月3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07页。 一切运动都是和某种位置移动相联系的,不论这是天体的、地上物体的、分子的、原子的或以太粒 118 ==========第133页========== 子的位置移动。运动形式愈高级,这种位置移动就愈微小。位置移动决不能把有关的运动的性质包括无遗,但是也不能和运动分开。所以首先必须研究位置移动。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1一49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8一409页。 机械运动。在自然科学家那里,运动总是不言而喻地被认为是和机械运动,和位置移动相等的。这是从化学产生前的十八世纪遗留下来的,并且大大妨碍了对各种过程的清楚的理解。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由于同样的误解,还产生了想把一切都归结为机械运动的狂热,一甚至格罗夫也 “强烈地倾向于认为物质的其他状态是运动的变形或者最终会归结为这些变形”(第16页) 这样就把其他运动形式的特殊性抹煞了。这决不是说,每一个高级的运动形式并非总是必然地与某个现实的机械的(外部的或分子的)运动相联系;正如高级的运动形式同时还产生其他的运动形式一样,正如化学作用不能没有温度变化和电的变化,有机生命不能没有机械的、分子的、化学的、 119 ==========第134页========== 热的、电的等等变化一样。但是,这些次要形式的存在并不能把每一次的主要形式的本质包括无遗。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子中的分子的和化学的运动;但是难道这样一来就把思维的本质包括无遗了吗?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1页。 一切运动都包含着物质的较大或较小部分的机械运动,即位置移动,而认识这些机械运动,是科学的第一个任务,然而也只是它的第一个任务。但是这些机械运动并没有把所有的运动包括无遗。运动不仅仅是位置移动,在高于力学的领域中它也是质变。发现热是一种分子运动,这是划时代的。但是,如果我除了说热是分子的某种位置移动之外再也不知道说些别的什么,那末我还不如闭口不谈为妙。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6页。 既然我们面前的物质是某种既有的东西,是某种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那末运动也就是 120 ==========第135页==========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只要认识到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那就不能不得出这个结论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9页。 运动不灭已经表现在笛卡儿的这个命题中:宇宙永远保存着同量的运动。自然科学家把这一点表达为“力的不灭”,这是不完全的。笛卡儿仅仅用量去表达也同样是不充分的:作为物质的本质表现、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的运动本身,和物质自身一样,是不灭的,这里包括量的方面。这就是说,在这里哲学家的理论也是在两百年之后才被自然科学家所证实。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88一589页。 格罗夫一不是职业的自然科学家,而是英国的一个律师一仅仅由于整理了物理学上已经达到的各种结果,就证明了这样一件事实:一切所谓物理力,即机械力、热、光、电、磁,甚至所谓化学力,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互相转化,而不发生任 121 ==========第136页========== 何力的损耗;这样,他就用物理学的方法补充证明了笛卡儿的原理:世界上存在着的运动的量是不变的。因此,各种特殊的物理力,即所谓物理学上的不变的“种”,就变为各种不同的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互相转化的物质运动形式。这么多的物理力的存在的偶然性,从科学中被排除出去了,因为它们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已经被证明。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巢)第3卷,第45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68一369页。 现代自然科学必须从哲学那里采纳运动不灭的原理:它没有这个原理就不能继续存在。但是物质的运动,不仅是粗糙的机械运动、单纯的位置移动,而且还是热和光、电压和磁压、化学的化合和分解、生命和意识。有人说,物质在其无限存在的整个时期只有唯一的一次,而且是在一个和它的永恒性比较起来只是无限短的时间内,有可能分化自己的运动,从而展开这个运动的全部丰富内容,而在此以前和以后则永远只局限于单纯的位置移动,这样说,就是主张物质是会死亡的,而运动是短暂的。运动的不灭不能仅仅从数量上去把握,而且还必须 122 ==========第137页========== 从质量上去理解;一种物质,如果它的纯粹机械的位置移动虽然也带有在适当条件下转化为热、电、化学作用、生命的可能性,但它不能够从自身产生出这些条件,那末这样的物质就丧失了运动;一种运动,如果它失去了使自己转变为它所应当具有的各种不同的形式的能力,那末即使它还具有潜在力,但是不再具有活动力了,因而它部分地就被消灭了。但是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9一46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76一377页。 当耐格里断言自然界中大概有许许多多为我们感官所不能觉察到的运动形式的时候,这是一种可怜的遁辞,等于取消运动不可创造这个规律,至少对我们的认识来说是这样。要知道,这些运动形式是可以转化成我们能觉察到的运动的!这样一来,例如,接触电就容易解释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9页。 形成我们宇宙岛的太阳系的炽热原料,是按自 123 ==========第138页========== 然的途径、即通过运动的转化产生出来的,而这种转化是运动着的物质本来具有的,从而转化的条件也必然要被物质再生产出来,即使是在千万年后多少偶然地、但是以那种也为偶然性所固有的必然性再生产出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77页。 批判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唯心主义者可以认为世界是我们感觉(即使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高度“协调起来的”感觉)的运动:唯物主义者则认为世界是我们感觉的客观泉源的运动,即我们感觉的客观模型的运动。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唯物主义者可以承认没有运动的物质的存在(即使是暂时的、在“第一次推动”之前的…存在);辩证唯物主义者则不仅认为运动是物质的不可分离的特性,而且还批驳对运动的简单化的看法等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7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85页。 124 ==========第139页========== 哲学唯心主义利用新物理学或由新物理学得出唯心主义结论,这不是由于发现了新种类的实物和力(即新种类的物质和运动),而是由于企图想象没有物质的运动。对这种企图,我们的马赫主义者不作实质性的分析。对恩格斯的“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可想象的”的论断,他们又不愿意去反驳。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7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80页。 唯心主义者也不想否认世界是运动,就是说,是我的思想、表象、感觉的运动。至于什么在运动,唯心主义者拒绝回答,并认为这是荒谬的问题。只有我的感觉在交替变换,只有我的表象在消失和出现,仅此而已。在我之外什么也没有。“在运动着”一这就够了。再想象不出比这更“经济的”思维了。如果唯我论者坚持自己的观点,那末,任何证明、任何三段论法和任何定义都驳不倒他。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7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82页。 使运动和物质分离,就等于使思维和客观实在 125 ==========第140页========== 分离,使我的感觉和外部世界分离,也就是转到唯心主义方面去。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7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82页。 想象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这种意图偷运着和物质分离的思想,而这就是哲学唯心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74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83页。 唯能论物理学是那些想象没有物质的运动的新的唯心主义尝试的泉源,这种尝试是由于以前认为不可分解的物质粒子的分解和从来没见过的物质运动形式的发现而产生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8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89页。 电被宣称为唯心主义的合作者,因为它破坏了旧的物质构造理论,分解了原子,发现了新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这些新形式极不同于旧形式,也从来没有被人考察和研究过,真是不同寻常,“奇妙非凡”, 126 ==========第141页========== 以致可以把自然界解释为非物质的(精神的、思想的、心理的)运动。我们对无限小物质粒子的知识的昨天的界限消失了,因此,唯心主义哲学家断定,物质也消失了(但思想仍然存在)。每一个物理学家和每一个工程师都知道电是(物质的)运动,可是谁也弄不清楚什么东西在运动,因此,唯心主义哲学家断定,可以用下面这个“经济”得诱人的建议欺骗没有哲学修养的人们:让我们想象没有物质的运动吧…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89一29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99页。 至于说到华德的认识论中同“新”物理学有关系的其他各点,还必须提一下他反对物质的坚决斗争。华德在嘲笑假说太多而且相互矛盾的时侯反问道:什么是物质?什么是能量?是一种以太还是凡种以太?或者是某种被人们任意地加上了未必有的新质的新的“理想液体”?华德的结论是:“除了运动,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确定的东西。热是运动的形态,弹性是运动的形态,光和磁也是运动的形态。正如人们所推测的那样,甚至质量本身归根到底也 127 ==========第142页========== 是某种东西的运动形态,这种东西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或气体;它自身既不是物体,也不是物体的混合物;它不是现象的,也不应当是本体的,它是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用语加于其上的真正的apeiron〈希腊哲学的用语=无限者、无尽者〉。”(第1卷第140页) 这个唯灵论者是始终如一的,他把运动和物质割裂开来。在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转化为不是具有不变质量的物体的那种东西的运动,转化为一种在未知以太中的未知的电的未知电荷的运动,一这种在实验室和工厂里发生的物质转化的辩证法,在唯心主义者看来(正如在广大的公众以及在马赫主义者看来一样),不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确证,而是反对唯物主义的论据:“.…专门(professed)解释世界的力学理论,由于力学的物理学本身的进步而遭到致命的打击…”(第143页)我们回答道,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力学反映这一物质的缓慢运动的规律,电磁理论反映这一物质的迅速运动的规律…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8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96--297页。 128 ==========第143页========== 无论如何,直到现在“在合理的力学中没有从严格的静到动的桥”。 现在读者终于看到,隐藏在杜林先生的这个惯用语后面的究竟是什么,这不是别的,正是:形而上学地思维的悟性绝对不能从静止的思想转到运动的思想,因为上述的矛盾在这里挡着他的路。对他来说,运动是完全不可理解的,因为运动是矛盾。而他既断言运动是不可理解的,他本人就违反自己的意志而承认了这种矛盾的存在,因而就是承认:有一种客观地存在于事物和过程本身中的矛盾,而且这是一种实际的力量。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6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32一133页。 从今天的观点看来,关于这个对立的一切不可救药的奇谈怪论都该收场了,因为我们从经验和理论都知道:物质及其存在方式,运动,是不能创造的,因而是它们自己的终极的原因;同时,如果我们把那些在宇宙运动的相互作用中暂时地和局部地孤立的或者被我们的反思所孤立的个别原因,称之为起作用的原因,那末我们绝没有给它们增加什么新的规定,而只是带入了一个混乱的因素而已。不 129 ==========第144页========== 起作用的原因央不是原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8页。 参看 …《当我们一般地谈论运动的时候,我们是这样说的: 切尔诺夫对 物体在一个地方,然后向另外 恩格斯的反驳 一个地方转移。既然物体是在运动,那末它就不再在第一个地方,但也不在第二个地方;如果它在第一个地方或第二个地方,那它就是静止的。如果说它在两个地方之间,那就等于没有说什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它还是在某一个地方,所以同样的困难还是存在着。而运动则意味着物体在一个地方 注意 同时又不在一个地方;这就是 对! 空间和时间的不间断性,一正是它才使运动成为可能。》(第321一322页[241]) 130 ==========第145页========== 运动就是物体在某一瞬间在一个地方,在接着而来的另一瞬间则在另 一个地方,一这就是切尔诺夫附和着反对黑格尔的一切“形而上学者”而重复的反驳(参看他的“哲学论文集”)。 这个反驳是不正确的:(1)它描述的是运动的结果,而不是运动自身;(2)它没有指出运动的可能性,它自身没有包含运动的可能性;(3)它把运动描写成为一些静止状态的总和、联结,就是说,那种(辩证的)矛盾没有被消除,而只是被掩盖、推开、隐藏、搁置起来。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84一285页。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物质只有在时间和空间内运动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 131 ==========第146页========== 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9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6一57页。 正如物或物体不是简单的现象,不是感觉的复合,而是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客观实在一样,空间和时间也不是现象的简单形式,而是存在的客观实在形式。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6一17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79页。 人类的时空观念是相对的,但绝对真理是由这些相对的观念构成的;这些相对的观念在发展中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正如关于物质的构造和运动形式的科学知识的可变性并没有推翻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一样,人类的时空观念的可变性也没有推翻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79页。 132 ==========第147页========== 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这首先就和康德主义不同。康德主义在这个问题上是站在唯心主义方面的,它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客观实在,而是人的直观形式。派别极不相同的著作家、稍微彻底一些的思想家都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两条基本哲学路线在这个问题上也有根本的分歧。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78页。 如果不坚决而肯定地承认我们的发展着的时空概念反映着客观实在的时间和空间,不承认它们在这里也和在一般场合一样接近于客观真理,那末就不可能把敌视一切信仰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坚持到底。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80页。 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学说是同对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解答密切联系着的。这个基本问题就是:我们 133 ==========第148页========== 的感觉是物体和物的映象呢,还是物体是我们的感觉的复合。马赫只是在这两种解答之间无所适从。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8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82页。 时间空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统一 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本来就是,而且按照简单的字义也是: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这种无限性和无限序列的无限性完全不同,因为后一种无限性总是开头就从一,从序列的第一项开始。这种序列观念不能应用于我们的对象,这在我们把它应用于空间的时侯就立刻显示出来了。无限序列一移到空间,就是从某一点起按一定方向延伸到无限的线。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8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4页。 134 ==========第149页========== 正因为无限性是矛盾,所以它是无限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无止境地展开的过程。如果矛盾消灭了,那就是无限性的终结。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9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巢》第20卷,第56页。 恶无限性。真无限性已经被黑格尔正确地安置在充实了的空间和时间中,安置在自然过程和历史中。今天整个自然界也溶解在历史中了,而历史和自然史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是有自我意识的机体的发展过程。自然界和历史的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一恶无限性,这种无限性只是被扬弃了的、虽然是本质的、但不是占优势的因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55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80页。 无限时间内宇宙的永远重复的连续更替,不过是无限空间内无数宇宙同时并存的逻辑的补充一这一原理的必然性,就是德莱柏的反理论的美国人 135 ==========第150页========== 脑子也不得不承认了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78页。 批判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多样性,因此,它把自己所包含的一切发展阶段同时地和一个挨着一个地展示出来,并且注定永远重复总是同一的过程。黑格尔把发展是在空间以内、但在时间(这是一切发展的基本条件)以外发生的这种谬论强加于自然界,恰恰是在地质学、胚胎学、植物和动物生理学以及有机化学都已经建立起来,并且在这些新科学的基础上到处都产生了预示后来的进化论的天才猜测(例如歌德和拉马克)的时侯。但是,体系要求这样,因此,方法为了要迎合体系就不得不背叛自己。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21页。 ①“无限空间内的无数字宙导致无限时间内宇宙的连续更替的观念。 (德莱柏《欧洲智力发展史》第2卷第〔325]页) 136 ==========第151页========== 显然,旧的自然哲学,无论它包含有多少真正好的东西和多少可以结实的萌芽,是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的。正如本书比较详细地阐明的那样,旧的自然哲学,特别是当它处于黑格尔形式中的时候,具有这样的缺陷:它不承认自然界有任何时间上的发展,任何“前后”,只承认“同时”。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一52页。《马克思恩格斯企集》第20卷,第14页。 …从表象中取得的思维,也反映实在;时间是客观实在的存在形式。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是在这里,即在时间的概念中(而不是在表象对思维的关系中)。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66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6页。 恩格斯在揭发不彻底的糊涂的唯物主义者杜林时,抓住他的地方正是:他只谈时间概念的变化(这对于各种极不相同的哲学派别中的比较大的现代哲学家来说是无可争辩的问题),躲躲闪闪地不明确回筌下面的问题:空间或时间是实在的还是观念 137 ==========第152页========== 的?我们的相对的时空观念是不是接近存在的客观实在形式?或者它们只是发展着的、组织起来的、协调起来的…人类思想的产物?这就是而且唯有这才是真正划分根本哲学派别的认识论基本问题。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7页。《列宁全巢》第14卷,第179页。 恩格斯曾经向杜林指出,否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在理论上就是糊涂的哲学思想,在实践上就是向信仰主义投降或对它束手无策。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8一179页。《列宁全巢》第14卷,第181页。 按照杜林先生的说法,时间仅仅由于变化才存在,不是变化存在于时间之中并由于时间而存在。正因为时间是和变化不同的,是离开变化而独立的,所以可以用变化来测度时间,因为在测度的时候总是需要一种与所测度的东西不同的东西。而且,不发生任何显著变化的时间,决不等于不是时间;它宁可说是纯粹的、不受任何外来物的混入所影响的时间,所以是真正的时间,作为时间的时间。事实上, 138 ==========第153页========== 如果我们要把握十分纯粹的、和一切外来的不相干的东西的混入分离开的时间概念,那末,我们就不得不把所有在时间上同时或相继发生的各种事变当作与此无关的东西放在一旁,从而设想一种其中不发生任何事情的时间。因此,我们这样做,并没有使时间概念沉没在一般的存在观念中,而是第一次得到纯粹的时间概念。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巢》第3卷,第9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页。 既然杜林不承认,至少不是明确地承认(因为杜林在这个问题上是动摇的、糊涂的)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他也就不是偶然地而是必然地一直滚到“终极原因”和“第一次推动”中去,因为他使自己失去了防止超出时间和空间界限的客观标准。如果时间和空间只是概念,那末创造它们的人类就有权利超出它们的界限,资产阶级教授们就有权利由于保卫这种超越的合法性、由于直接或间接地拥护中世纪的“荒诞事情”而从反动政府领取薪金了。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80一181页。 139 ==========第154页========== 现在看一看“最新实证论”有关这个问题的“学说”吧!在马赫的著作里,我们读到:“空间和时间是感觉系列的调整了的〈或者协调了的,wohlgeordnete〉体系。”(《力学》德文第3版第498页)这是很明显的唯心主义谬论,它是从物体是感觉的复合这个学说中必然产生出来的。不是具有感觉的人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而是空间和时间存在于人里面,依赖于人,为人所产生。这就是从马赫的著作中得出的结论。马赫感到自己要滚入唯心主义了,于是就“抵抗”,提出一大堆保留条件,并且象杜林一样使问题淹没在关于我们的时空概念的可变性、相对性等等冗长的议论中(着重参看《认识和谬误》)。但是,这没有挽教他,而且也挽救不了他,因为只有承认了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才能真正克服在这个问题上的唯心主义立场.而这是马赫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千的。他根据相对主义的原理建立时间和空间的认识论,仅此而已。实质上,这只能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9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81页。 140 ==========第155页========== 如果空间概念是我们从经验中获得的,然而它不是我们以外的客观实在的反映,那末马赫的理论仍旧是唯心主义的。在人和人的经验出现以前,自然界就存在于以百万年计算的时间中,这一点就证明这种唯心主义理论是荒谬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9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82页。 唯物主义观点是无害的,这种天真的说法使马赫露出了马脚!首先,说唯心主义者“在很长时期内”没有批判这种观点,是不确实的;马赫只是忽视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在这个问题上的斗争,他回避直率而清楚地叙述这两种观点。其次,马赫承认他所反驳的唯物主义观点是“无害”的,实质上也就是承认它们是正确的.因为不正确的东西怎么能够在许多世纪以来都是无害的呢?马赫曾经向之递送秋波的实践标准到哪儿去了?唯物主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的观点之所以是“无害的”,只是因为自然科学没有超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即没有超出物质世界的界限,而把超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这件事让给反动哲学的教授们 141 ==========第156页========== 去作了。这种“无容”也就是正确。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y第2卷,第180一18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83页。 “有害的”是马赫对空间和时间的唯心主义观点。因为,第一,它向信仰主义散开了大门;第二,它引诱马赫本人作出反动的结论。例如,马赫在1872年写道:“不必去设想化学元素是在三维空间中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8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83页。 自然科学毫不怀疑它所研究的物质只存在于三维空间中,因而这个物质的粒子虽然小到我们不能看见,也“必定”存在于那个三维空间中。从1872年起,三十多年来科学在物质构造问题上获得了巨大的辉煌的成就,唯物主义对空间和时间的看法一直是“无害的”,也就是说跟过去一样,和自然科学是一致的,而马赫及其伙伴们所持的相反的看法 142 ==========第157页========== 却是对信仰主义的“有害的”投降。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8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85页。 为要得出空间的度的概念,只要从一点上按三个相反的方向延伸出六条线,而且我们这样得到的是六度。康德很懂得这一点,所以他只是间接地、转弯抹角地把他的数列移到世界的空间性上来。杜林先生却相反,他强迫我们接受空间中的六度,随后又对那位不愿以空间的通常的三度为满足的高斯所表现的数学神秘主义表示难以言喻的愤慨。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8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4页。 在波格丹诺夫看来,空间和时间的各种形式适应人们的经验和人们的认识能力。事实上,恰好相反,我们的“经验”和我们的认识正日益适应客观的空间和时间,日益正确而深刻地反映它们。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89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1页。 ①指的是杜林对德国大数学家卡·弗·高斯关于非欧儿里得几何学 体系,特别是关于多度空间儿何学体系的思想所进行的或击。 一原编者注 143 ==========第158页========== 巴札罗夫象一切马赫主义者一样糊涂,他把人类的时空概念的可变性(即这些概念具有的纯粹相对的性质)同下列事实的不变性混淆起来,这个事实就是:人和自然界只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以内,僧侣们所创造的、为无知而又受压制的群众的臆想所支持的时间和空间以外的存在物,是一种病态的幻想,是哲学唯心主义的谬论,是不良的社会制度的不良产物。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8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89页。 《虽然…人从空间性的和时间性的事物中抽引出空间和时间,但他还是把空间和时间当做这些事物的前提,当做这些事物存在的最初的原因和条件。所以,人以为世界,即一切现实事物的总和、物质、世界的内容,是在空间和时间中产生的。甚至黑格尔也认为物质不仅在空间和时间中产生,而且从空间和时间中产生》 144 ==========第159页========== …(第150页)[621]《还不能理解‖在时间性的是:从时间性事物中分离出来的时间 事物之外 为什么不能和神等同起来。》(第151 的时间= 页)[621] 神 列宁,《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62页。 否定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的哲学,…是荒诞的、内部腐朽的、虚伪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8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0页。 (四)物质运动有它自身的规律性 世界是物质的有规律的运动 每种现象的一切方面(而历史不断揭示出新的方面),都是互相依存的,彼此有极其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形成统一的、有规律的世界运动过程,…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84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36页。 145 ==========第160页========== 世界是物质的有规律的运动,而我们的认识既是自然界的最高产物,就只能够反映这个规律性。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72页。 这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这个循环只有在我们的地球年代不足以作为量度单位的时间内才能完成它的轨道,在这个循环中,最高发展的时间,有机生命的时间,尤其是意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生物的生命的时间,正如生命和自我意识在其中发生作用的空间一样,是非常狭小短促的;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但是,不论这个循环在时间和空间中如何经常地和如何无情地完成着,不论有多少百万个太阳和地球产生和灭亡,不论要经历多长时间才能在一个太阳系内而且只在一个行星上造成有机生命的条件,不论有无数的有机物一定产生和灭亡,然后具有能思维的脑子的动物才从 146 ==========第161页========== 它们中间发展出来,在一个短时间内找到适于生活的条件,然后又残酷地被消灭,我们还是确信: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一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1一46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78一379页。 在第56页(第2卷)上,拉萨尔引用了一般关于赫拉克利特的话摘自 Clemens Al.Stromata第5卷第14章,把这段引文直译出来就是: 《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川注意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 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5页。 147 ==========第162页==========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和这个规律性在人脑中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就是唯物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5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57页。 (第60页)[50]…《不论在天国,在自然界,在精神中,不论在哪 注意 个地方,没有(着重号是黑格尔加的)什么东西不是同时包含着直接性和间接性的》… (1)天国-一自然界 一精 神。打倒天国:唯物主义。 (2)一切都是互为中介(vermittelt)),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打倒天国—整个世界(过程)的有规律的联系。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23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03页。 费尔巴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承认被人148 ==========第163页========== 类的秩序、规律等等观念仅仅近似正确地反映着的客观因果性。费尔巴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同他承认我们意识所反映的外部世界、对象、物体、物的客观实在性是分不开的。费尔巴哈的观点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而所有其他的观点,说得更确切些,在因果性问题上的另外一条哲学路线,即否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路线,被费尔巴哈公允地列为信仰主义的流派。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55一15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56页。 永恒的自然规律也愈来愈变成历史的规律。水在摄氏零度和一百度之间是液体,这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但是要使这个规律成为有效的,就必须有:(1)水,(2)一定的温度,(3)标准压力。月球上没有水,太阳上只有构成水的元素,对这两个天体来说,这个规律是不存在的。一气象学的规律也是永恒的,但是,只有对于地球,或者对于 一个具有地球的大小、密度、星轴倾斜、温度,并且具有同样的氧和氨混合的大气以及等量地蒸发和 149 ==========第164页========== 凝结水蒸气的天体,才是如此。月球上没有大气,太阳上只有由炽热的金属蒸气构成的大气;所以月球没有气象学,而太阳的气象学则和我们的完全不同。一我们的整个公认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是绝对地以地球为中心的,只是为地球建立的。太阳、恒星、星云、甚至密度不同的行星上面的电和磁的强度的情况,我们还根本不知道。元素的化学化合规律,在太阳上由于高温而失去了效力,或者只是在太阳大气圈最外部暂时有效,而在这些化合物接近太阳时便又分解了。太阳的化学仅仅是在产生中,而且必然和地球的化学完全不同,它不推翻地球的化学,但是站在它外面。在星云上面,或许甚至没有六十五种本身就可能是化合物的元素。因此,如果我们想谈谈那些同样适合于从星云到人的 一切物体的普遍的自然规律,那末剩给我们的就只有重量,也许还有能量转化说的最一般的公式,或者如通常所说的热之唯动说。但是,如果把这个理论普遍地彻底地应用到一切自然现象上去,那末这个理论本身就会变成一个宇宙系统从产生到消灭中 一个跟一个地发生的变化的历史表现,因而会变成在每个阶段上由其他规律(即同一普遍运动的其他现象形式)来支配的历史,而这样一来,只有运动 150 ==========第165页========== 才具有绝对普遍的意义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8一55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81一582页。 任何运动形式都证明自己能够而且不得不转变为其他任何运动形式。到了这种形式,规律便获得了自己的最后的表达。由于有了新的发现,我们可以给它提供新的证据,提供新的更丰富的内容。但是,对于如此表述的规律本身,我们是不能再增加什么了。在普遍性方面一其中形式和内容都同样普遍一这个规律是不可能再扩大了:它是绝对的自然规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68页。 在我们看来,所谓“经济规律”并不是永恒的自然规律,而是既会产生又会消失的历史性的规律,而现代政治经济学大全,只要是由经济学家正确地客观地编纂出来的,对我们来说不过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所赖以存在的规律和条件的总汇,一向话, 151 ==========第166页========== 是这个社会的生产条件和交换条件的抽象的描述和概括。因此,在我们看来,任何一个只要是表现纯粹资产阶级关系的规律都不是先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而存在的;那些或多或少地对过去的全部历史起过作用的规律则仅仅表现了以阶级统治和阶级剥削为基础的一切社会所共有的关系。所谓李嘉图规律就属于前者,它无论对农奴制或对古代奴隶制都是不起作用的;而所谓马尔萨斯理论中的站得住脚的东西则属于后者。 恩格斯:《致弗・阿・朗格(1865年3月29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5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469一470页。 人们能够认识、运用规律,但是 不能创造、消灭规律 社会力量完全象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影响,那末,要使它们愈来愈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 152 ==========第167页========== 完全取决于我们了。这一点特别适用于今天的强大的生产力。只要我们固执地拒绝理解这种生产力的本性和性质一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辩护士正是抗拒这种理解的,一它就总是象上面所详细叙述的那样,起违反我们、反对我们的作用,.把我们置于它的统治之下。但是它的本性一旦被理解,它就会在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手中从魔鬼似的统治者变成顺从的奴仆。这里的区别正象雷电中的电的破坏力同电报机和弧光灯的被驯服的电之间的区别一样,正象火灾同供人使用的火之间的区别一样。当人们按照今天的生产力终于被认识了的本性来对待这种生产力的时候,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那时,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即产品起初奴役生产者而后又奴役占有者的占有方式,就让位于那种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和享乐的资料。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9一32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04一305页。 153 ==========第168页========== 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马克思把这点重述了千百次)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在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界的统治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在人脑中客观正确的反映的结果,它证明这个反映(在实践向我们表明的范围内)是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9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4一195页。 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 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8年7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 马克思主义把科学规律一无论指自然科学规律或政治经济学规律都是一样一了解为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人们能发现这些 154 ==========第169页========== 规律,认识它们,研究它们,在自己的行动中考虑到它们,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但是人们不能改变或废除这些规律,尤其不能制定或创造新的科学规律。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2页。 在天文、地质及其他某些类似的过程中,人们即使认识了它们的发展规律,也确实无力影响它们。把这些过程除外,在其他许多场合,人们决不是无能为力的,就是说,人们是能够影响自然界过程的。在一切这样的场合,人们如果认识了自然规律,考虑到它们,依靠着它们,善于应用和利用它们,便能限制它们发生作用的范围,把自然界的破坏力引导到另一方向,使自然界的破坏力转而有利社会。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2页。 当人们讲到“征服”自然力量或经济力量,讲到“支配”它们等等的时候,他们决不是想说:人们能够“消灭”科学规律或“制定”科学规律。恰恰相反,他们只是想说,人们能够发现规律,认识 155 ==========第170页========== 它们,掌握它们,学会熟练地运用它们,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从而征服它们,求得支配它们。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6页。 这是不是说,人们因而就废除了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创造了新的自然规律、新的科学规律呢?不,不是这个意思。问题在于防止水的破坏力量发生作用并利用它以利于社会的这一整个工作程序,是丝毫没有违反、改变或消灭科学规律,没有创造新的科学规律的。恰恰相反,这一整个工作程序是确切地根据自然规律、科学规律而实现的,因为对自然规律的任何违反,即使是极小的违反,都只会引起事情的混乱,引起工作程序的破坏。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2一3页。 有人说,经济规律具有自发性质,这些规律所发生的作用是不可防止的,社会在它们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是不对的。这是把规律偶象化,是让自己去做规律的奴隶。已经证明:社会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社会认识了经济规律以后,依靠它们,就能限制它们发生作用的范围,利用它们以利 156 ==========第171页========== 于社会,并“驾驭”它们,正如在自然力及其规律方面的情形一样,正如上面所举的江河泛滥的例子 一样。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4页。 规律不能“改造”,尤其不能“根本改造”。如果能改造规律,那也就能消灭规律,而代之以另外的规律。“改造”规律的论点,就是“消灭”和“制定”规律这种不正确公式的残余。虽然关于改造经济规律的公式,早已在我们这里流行起来,可是为了准确起见,必须把这个公式抛弃。可以限制这些或那些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可以防止它们的破坏作用(当然,如果有的话),但是不能"改造”或“消灭”规律。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6页。 政治经济学规律,至少是其中的大多数,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发生作用的,以后,它们就让位给新的规律。但是原来的这些规律,并不是被消灭,而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经济条件而失去效力,退出舞台,让位给新的规律,这些新的规律并不是由人们的意 157 ==========第172页========== 志创造出来,而是在新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页。 当然,人们能发现这些客观的规律性,认识它们,并且依靠它们,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但是人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造”它们。 假定说,我们暂且采取不正确理论的观点,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生活中有客观规律性的存在,并宣告可能“创造”经济规律,“改造”经济规律。结果会怎么样呢?这就会使我们陷身在混乱和偶然性的王国,使我们处在奴隶似地依赖于这些偶然性的地位,使我们不仅失去了解事情的可能性,而且简直无法在这偶然性的混乱中找出头绪来。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68一69页。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 一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一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0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页。 158 ==========第173页========== 某些同志否认科学规律的客观性质,特别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经济学规律的客观性质。他们否认政治经济学规律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的规律性。他们认为,由于历史赋予了苏维埃国家以特殊作用,苏维埃国家、它的领导人能废除现存的政治经济学规律,能“制定”新的规律,“创造”新的规律。 这些同志是大错特错了。显然,他们把两种东西混为一谈了:一种是科学规律,它反映自然界或社会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另一种是政府颁布的法律,它是依据人们的意志创造出来的,并且只有法律上的效力。但这两种东西是决不能混为一谈的。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1一2页。 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规律性的批判 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并从其中引出思维的必然性,这是唯物主义。从思维中引出必然性、因果性、规律性等等,这是唯心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6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69页。 159 ==========第174页========== 休谟和康德在因果性理论上的差别是次要的、不可知论者之间的差别;他们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说,他们都否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这就注定他们必然得出某种唯心主义的结论。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6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66页。 我们的这位马赫主义者…就这样顺利地达到了纯粹康德主义的唯心主义:人把规律给予自然界,而不是自然界把规律给予人!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6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63页。 恩格斯在他的论述中一开始就承认自然规律、外部自然界的规律、自然界的必然性,就是说,承认马赫、阿芬那留斯、彼得楚尔特之流叫作“形而上学”的一切东西。如果卢那察尔斯基愿意好好地想 一想恩格斯的“惊人的”论述,就不可能不看到唯物主义认识论同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基本区别:后二者否认自然界的规律性或者宣称它只是“逻 160 ==========第175页========== 辑的”规律性等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9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3页。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宇宙精神”、“意识”的体现,而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却与此相反,它认为,世界按其本质说来是物质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现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不同形态,辩证方法所判明的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发展规律;世界是按物质运动规律发展的,并不需要什么“宇宙精神”。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第636页。 (五)意识的社会性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 161 ==========第176页========== 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9页。 自然科学肯定地认为:在地球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人类和任何生物的状况下,地球就已经存在了;有机物质是后来的现象,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这就是说,当时没有具有感觉的物质,没有任何“感觉的复合”,没有任何象阿芬那留斯的学说所讲的那种与环境"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自我。物质是第 一性的,思想、意识、感觉是高度发展的产物。这就是自然科学自发地主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70一7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66一67页。 物质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而引起感觉。感觉依赖于大脑、神经、眼网膜等等,即依赖于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物质。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于感觉。物质是第一性的。感觉、思想、意识是按特殊方式组成 162 ==========第177页========== 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这就是一般唯物主义的观点,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5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44一45页。 如果完全自然主义地把“意识”、“思维”当做某种现成的东西,当做一开始就和存在、自然界相对立的东西看待,那末结果总是如此。如果这样,那末意识和自然,思维和存在,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如此密切地相适合,就非常奇怪了。可是,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末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巢》第3卷,第74一7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一39页。 (一)物理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着 163 ==========第178页========== 的,它在人出现以前、在任何“人们的经验”产生以前老早就已存在;(二)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即物理的东西)的最高产物,是叫作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3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38页。 同时,马克思也否定唯心主义。认为观念和一般精神方面的发展仿佛是先于自然和一般物质方面的发展,这是不正确的。世界上还没有生物的时候,所谓外部的、无机的自然界就已经存在了。第一个生物(原形质)是没有任何意识(观念)的,它仅仅具有感受刺激的性能和感觉的萌芽。以后动物的感觉能力渐浙发展,随着动物神经系统的发展而慢慢转化为意识。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附录》,(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351页。 思维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而人脑是思维的器官;因此,如果不愿意164 ==========第179页========== 大错特错,那就不能把思维和物质分开。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列宁主义问题),第637页。 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完全一致,认为物质是第 一性的东西,意识、思维、感觉是第二性的东西,因为明显的感觉只和物质的高级形式(有机物质)有联系,而“在物质大厦本身的基础中”只能假定有一种和感觉相似的能力。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巢》第2卷,第4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4页。 机械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也是如此)摆脱不了抽象的必然性,因而也摆脱不了偶然性。物质从自身中发展出了能思维的人脑,这对机械论来说,是纯粹偶然的事件,虽然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处是 一步一步地必然地决定了的。但是事实上,进一步发展出能思维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因而这是在具备了条件(这些条件并非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 165 ==========第180页========== 都必然是一样的)的任何情况下都必然要发生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0一551页。 因为思维过程本身是在一定的条件中生长起来的,它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所以真正能理解的思维只能是一样的,而且只是随着发展的成熟程度(其中也包括思维器官发展的成熟程度)逐渐地表现出区别。其余的一切都是废话。 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8年7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9页。 机体从少数简单形态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形态一直到人类为止的发展系列,基本上是确定了;因此,不仅有了可能来说明有机自然产物中的现存者,而且也提供了基础,来追湖人类精神的史前时代,追溯人类精神从简单的、无构造的、但有刺激感应的最低级有机体的原生质起到能够思维的人脑为止的各个发展阶段。如果没有这个史前时代,那末能够思维的人脑的存在就仍然 166 ==========第181页========== 是一个奇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6一52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38页。 社会实践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4页。 人也是由分化产生的。不仅从个体方面来说是如此一从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所产生的最复杂的有机体,而且从历史方面来说也是如此。经过多少万年之久的努力,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于是人就和猿区别开来,于是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发展和头脑的巨大发展的基础 167 ==========第182页========== 就奠定了,这就使得人和猿之间的鸿沟从此成为不可逾越的了。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6一45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73页。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浙地变成人的脑髓;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就大小和完善的程度来说,远远超过前者。在脑髓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它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展起来了。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是和听觉器官的相应完善化同时进行的一样,脑髓的发展也完全是和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同时进行的。 思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51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3页。 随着手的发展,头脑也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168 ==========第183页========== 首先产生了对个别实际效益的条件的意识,而后来在处境较好的民族中间,则由此产生了对制约着这些效益的自然规律的理解。随着对自然规律的知识的迅速增加,人对自然界施加反作用的手段也增加了;如果人的脑不随着手、不和手一起、不部分地借助于手相应地发展起来的话,那末单靠手是永远造不出蒸汽机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74页。 脑髓和为它服务的感官、愈来愈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劳动和语言起作用,为二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愈来愈新的推动力。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3页。 人也具有“意识”①。但是人并非一开始就具 ① 马克思在页边上写着:“人们之所以有历史,是因为他们必须生产白已的生活,而且是用一定的方式来进行的,这和人]的意识一样,也是受他]的肉体组织所制约的。”一原编者注 169 ==========第184页========== 有“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①。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一3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34页。 对哲学家们说来,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是最困难的任务之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正象哲学家们把思维变成一种独立的力量那样,他们也 一定要把语言变成某种独立的特殊的王国。这就是哲学语言的秘密,在哲学语言里,思想通过词的形式具有自己本身的内容。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的问题,变成了从语言降到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已经指出,思想和观念成为独立力量是个人之间的私人关系和联系独立化的结果。我们已经 ①手稿中接着别去了。“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是我的意识。”一原 编者注 170 ==========第185页========== 指出,思想家和哲学家对这些思想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也就是使这些思想系统化,乃是分工的结果;具体说来,德国哲学是德国小资产阶级关系的结果。哲学家们只要把自己的语言还原为它从中抽象出来的普通语言,就可以认清他们的语言是被歪曲了的现实世界的语言,就可以懂得,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25页。 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完全忽视了人的活动对他的思维的影响;它们一个只知道自然界,另一个又只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3一574页。 171 ==========第186页========== 批判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 关于意识的错误观点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页。 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就是说,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多少抽象的反映,相反地,在他看来,事物及其发展只是在世界出现以前已经在某个地方存在着的“观念”的现实化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弄得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7页。 黑格尔把人变成自我意识的人,而不是把自我意识变成人的自我意识,变成现实的人即生活在现实的实物世界中并受这一世界制约的人的自我意识。黑格尔把世界头足倒置起来,因此,他也就能 172 ==========第187页========== 够在头脑中消灭一切界限;可是,对于环的感性来说,对于现实的人来说,这当然丝毫不妨碍这些界限仍然继续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45页。 有些人说,在“自然”和“社会生活”出现以前就有世界观念,以后这种世界观念成了它们发展的基础,所以“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现象的发展,可以说是世界观念的发展的外在形式或简单表现。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87页。 意识的运动,《有如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是以“构成逻辑 特色!。 内容的纯粹本质的本性(Natur derreinen Wesenheiten)为基础的”。 倒过来:逻辑和认识论应当从“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中引伸出来。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84页。 173 ==========第188页========== 确信在物质世界之外并不单独地存在着一个精神世界,这是对现实世界,包括对人脑的产物和活动方式,进行长期而又艰苦的研究的结果。 恩格斯,《〈反杜林论)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64页。 唯心主义的实质在于:把心理的东西作为最初的出发点;从心理的东西引出自然界,然后再从自然界引出普通的人的意识。因此,这种最初的“心理的东西”始终是把冲淡了的神学掩盖起来的僵死的抽象概念。例如,任何人都知道什么是人的观念,但是脱离了人的和在人出现以前的观念、抽象的观念、绝对观念,却是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神学的虚构。任何人都知道什么是人的感觉,但是脱离了人的和在人出现以前的感觉,却是胡说、僵死的抽象概念、唯心主义的谬论。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31一23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37页。 企图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去证明任何思维产 174 ==========第189页========== 物的现实性,这正是一个叫做黑格尔的人所说的最荒唐的热昏的胡话之一。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81一8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7页。 阿芬那留斯不仅反驳唯物主义的论点,而且创造了整套的“理论”来推翻这个论点。阿芬那留斯在《人的世界概念》里说:“我们的头脑不是思维的住所、座位、创造者,也不是思维的工具或器官,承担者或基质等等。”…“思维不是头脑的居住者或主人,不是头脑的一半或一面等等,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阿芬那留斯在他的《考察》里同样断然地说:“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能”。感觉不是“头脑的心理机能”。 可见,阿芬那留斯认为头脑不是思想的器官,思想不是头脑的机能。如果我们读一读恩格斯的著作,就立刻会看到与此完全相反的明确的唯物主义论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说道:“思维和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这个思想在这部著作里重复了 175 ==========第190页========== 许多次。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里,我们可以看到下述的费尔巴哈和恩格斯的观点: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Stofflich)、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Erzeugnis)。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或者在第四页上也可以读到:自然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等等,等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巢》第2卷,第83一84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80一81页。 绝对观念,普遍精神,世界意志,心理的东西对物理的东西的“普遍代换”,一这些都是同一个观念,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任何人都知道(而且自然科学也在研究)观念、精神、意志、心理的东西是进行正常活动的人脑的机能;把这种机能同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物质分开,把这种机能变为普遍的抽象概念,用这个抽象概念“代换”整个物理自然界,这是哲学唯心主义的妄想,这是对自然科 176 ==========第191页========== 学的嘲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34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40页。 恩格斯之所以和“庸俗”唯物主义者福格特、单希纳、摩莱肖特划清界限,就是因为他们迷惑于下述的观点:大脑分泌思想正如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4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6页。 另一方面,认为意识是存在的形式,这并不是说,仿佛意识按其本性说来也是一种物质。只有庸俗的唯物主义者(如布赫纳尔和摩莱肖特)才这样想,他们的理论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根本矛盾的,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很公允地嘲笑过他们。按照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说来,意识和存在、观念和物质,这是一般称为自然或社会的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形式。所以它们既不互相否定,也不是同一现象。问题只在于在自然和社会的发展中,在意识 177 ==========第192页========== (我们头脑中发生的东西)产生以前,总是先有相应的物质变化(我们身外发生的东西)出现;随着某种物质变化之后,迟早一定会有相应的观念变化。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杜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92页。 (六)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页。 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一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准备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61页。 178 ==========第193页========== 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这是整个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3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41页。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象在照像机中一样是倒现着的,那末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象在眼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物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巢》第3卷,第29一30页。 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自身(an und fursich)的主观映象。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1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16页。 179 ==========第194页========== 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上,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失去独立性的外观。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前一种观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符合实际生活的第二种观察方法则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0一3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0页。 180 ==========第195页========== 约·狄慈根写道:“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人类认识器官不会放射出任何形而上学的光来,它是自然界中一个反映自然界其他各种片断的片断。”这也就是人类认识永恒运动着和变化着的物质的唯物主义反映论,—一这个理论引起了整个教授式御用哲学的仇视和恐慌,诽谤和歪曲。 列宁:《纪念约瑟夫·狄慈根逝世二十五周年》,《列宁全集》第19卷,第63页。 理性(理智)、思想、意识,如果撇开自然界,不适应于自然界,就是虚妄。=唯物主义! 列宁:《熙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17页。 客观过程的两个形式:自然界(机械的和化学的)和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这两个形式的关系。人的目的对于自然界最初似乎是不相干的(“其他的”)。人的意识、科学(“概念”)反映自然界的本质、实体,但同时这个意识对于自然界是外在 181 ==========第196页========== 的(不是一下子简单地和自然界符合)。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2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0页。 概念与经验的、感觉的“综合”、总括、总结之间的一致,在 注意 各派哲学家看来都是毫无疑问的。这种一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神(自我、观念、思想等等)那里来的,还是从(由)自然界那里来的?恩格斯在问题的提法上是正确的①。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16页。 反映论同符号论是不能调和的 符号论不能和这种观点(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完全唯物主义的观点)调和,因为它对感性有些不信任,即对我们感官的提示不信任。不容争辩,模写决不会和原型完全相同,但模写是一回事,符号、 ①见恩格斯:《反杜林论》。一原编者注 182 ==========第197页========== 记号是另一回事。模写定要而且必然是以“被模写”的东西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的。记号”、符号、象形文字是一些带有完全不必要的不可知论成分的概念。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40一24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47页。 任何人只要略为留心地读一读《反杜林论》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就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例子,其中恩格斯讲到物及其在人的头脑中,在我们的意识、思维中的模写等等。恩格斯并没有说感觉或表象是物的“符号”,因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在这里应该用"映象”、画像或反映来代替“符号”,关于这点我们将在适当的地方加以详尽的说明。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0页。 我们那些想当马克思主义者的马赫主义者兴高采烈地攻击普列汉诺夫的“象形文字论”,即一种 183 ==========第198页========== 认为人的感觉和表象不是现实的物和自然过程的复写,不是它们的模写,而是记号、符号、象形文字等等的理论。巴札罗夫嘲笑这种象形文字论的唯物主义.但是必须指出,如果他为了保护非象形文字论的唯物主义而反对象形文字论的唯物主义,那他是对的。但是巴礼罗夫又在这里使用要把戏的手法,在批判“象形文字论”的幌子下偷运其否认唯物主义的观点。恩格斯既没有说符号,也没有说象形文字,而说的是物的复写、摄影、模写、镜像。巴札罗夫不是指出普列汉诺夫由于违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说法而犯的错误,而是用普列汉诺夫的错误来蒙薇读者,使读者看不到恩格斯的本来说法,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37一23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44页。 否认理性的权力或要求的学说被称为反理智主义。因此,在哲学方面,“现代物理学的危机”的实质就在于:旧物理学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对物质世界的实在的认识”,就是说,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而物理学中的新思潮则认为理论只是实践的符号、记号、标记,就是说,它否定不依赖 184 ==========第199页========== 于我们的意识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的存在。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6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71页。 的确,现代物理学中的两个学派的区别只是哲学上的,只是认识论上的。的确,基本的差别只是在于:一个学派承认为我们的理论所反映的“最终的”(应当说:客观的)实在,而另一个学派则否认这一点,认为理论不过是经验的系统化、经验符号的体系等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8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94 -295页。 不可知论者否认意识有反映 客观世界的能力 真的,不可知论如果不是(用郎卡郡的一个富于表现力的字眼来说)"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又是什么呢?不可知论者的自然观,完全是唯物主义的。整个自然界是受规律支配的,它绝对排除任 185 ==========第200页========== 何外来的干涉。可是,不可知论者补充道,我们无法肯定或否定已知世界之外的某个最高存在物的存在。… 我们的不可知论者也承认,我们的全部知识是以我们的感宫所给予我们的报告为基础的。可是,他补充道: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感官所给予我们的,是我们通过感官去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呢?接着他又告诉我们:当他讲到事物或事物的特性时,他实际上所指的并不是这些事物和特性(关于这些,他是一点也不能确实知道的),而只是这些事物和特性对他的感官所产生的印象。看起来,这种论点确实是很难只凭论证去驳倒的。但是在有论证之前,已经先有了行动。“起初是行动”。在人类的才智发明这个困难以前很久,人类的行动已经解决了这个困难。对布丁的检验在于吃。当我们按照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特性来利用这些事物的时侯,我们就让我们的感性知觉的正确性受到确实可靠的检验。如果这些知觉是错误的,那末我们关于这种事物可能有什么用途的判断,必然也是错误的,而我们的尝试就必然要失败。可是,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们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它的观念,并且产生我们所预期的目的,那末这就肯定地证明, 186 ==========第201页========== 在这一范围内我们关于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是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相符合的。当我们发现自己遭到了失败的时侯,我们一般地总是不要很久就能找出使我们失败的原因;我们总是发现,我们的行动所依据的知觉,不是不完全的和肤浅的,就是不正确地和其他知觉的结果结合在一起一我们把这叫做有缺陷的推理。只要我们注意正确地训练和运用我们的感官,并把我们的行动限制在正确地形成和正确地运用的知觉所限定的范围之内,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行动的结果证明我们的知觉是和知觉到的事物的客观本性相符合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例子迫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经过科学检验的感性知觉,会在我们的头脑中造成一种在本性上同现实不符合的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念;或者在外部世界和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感性知觉之间,存在着天生的不一致。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386一38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43一345页。 新康德主义的不可知论者出来说道:我们可能 187 ==========第202页========== 正确地知觉到事物的特性,但是我们不能通过任何感觉的或思维的过程来掌握自在之物。这个“自在之物”是在我们的认识范围之外的。对于这一点,黑格尔很早以前就已回答了:如果你知道了某一事物的一切性质,那末你也就知道了这一事物本身:这时剩下来的只是上述事物存在于我们之外这样一个事实;而当你的感官使你知道了这一事实的时侯,你就完全掌握了这一事物,即康德的著名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对此,可以补充的是: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我们对自然界事物的知识确实是十分零碎的,所以他很可以猜想在我们关于每一件事物的少许知识背后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自在之物”。但是这些不可理解的事物,已经被科学的巨大进步逐一地理解,分析,甚至重新制造出来了;而我们能够制造的东西,我们当然不能认为是不可认识的。对于本世纪上半叶的化学来说,有机物正是这样的神秘的东西;现在我们学会了不依靠有机过程的帮助,按照有机物的化学成分逐一地把有机物构造出来。近代化学家声称:无论什么物体,只要知道它的化学结构,就可以按它的成分把它构造出来。我们现在还远远地不知道最高有机物即蛋白体的结构;但是没有理由说,我们在儿个世纪以后还不能 188 ==========第203页========== 达到这种认识,并以这种认识制造出人造蛋白。如果我们达到了这点,我们同时就制造出了有机生命,因为生命,从它的最低形式直到最高形式,都只是蛋白体的正常的存在方式。 恩格斯:《<杜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87一38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45页。 恩格斯批判的不是细节,而是本质;他抓住了 一切休谟主义者同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点,因此穆勒、赫胥黎和马赫都受到他的批判。不管我们说物质是感觉的恒久的可能性(依照穆勒),或者说物质是“要素”(感觉)的比较稳定的复合(依照马赫),我们总是停留在不可知论或休谟主义的范围之内。这两种观点,或者说得更确切些,这两种说法,都包括在恩格斯所叙述的不可知论的观点中。恩格斯说:不可知论者不超出感觉,宣称自己根本不能确切知道感觉的泉源或原本等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0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05页。 189 ==========第204页========== 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只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所谓二者之间有着特殊界限,所谓自在之物在现象的“彼岸”(康德),或者说可以而且应该用一种哲学障壁把我们同关于某些部分尚未被认识的但存在于我们之外的世界的问题隔离开来(休谟),—一所有这些哲学的臆说都是废话、怪论(Schrulle)、狡辩、捏造。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0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98页。 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的任何神秘的、古怪的、玄妙的差别,是十足的哲学胡说。事实上,每个人都千万次地看到过“自在之物”向现象、“为我之物”的简单明白的转化。这种转化也就是认识。马赫主义认为,既然我们只知道感觉,所以我们就不能知道感觉以外的任何东西的存在。这种“学说”是唯心主义哲学和不可知论哲学的旧的诡辩,不过加上了新的作料而已。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1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17页。 190 ==========第205页========== 这些把实践作为一种在认识论上不值得研究的东西而加以排除从而为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扫清地盘的努力,不是什么新东西,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德国古典哲学史中的一个例子里看出来。在康德与费希特之间有一个舒尔兹…他公开拥护哲学上的怀疑论路线,自称为休漠(以及古代哲学家皮浪和塞克斯都)的追随者。他坚决否认任何自在之物和客观认识的可能性,坚决要求我们不要超出“经验”、感觉之外,同时他也预见到了来自其他阵营的反驳…舒尔兹愤慨地回答说:“这类论据只是对于小民百姓(PObel)才是有用的”,因为“我的怀疑论并不涉及到生活实践,而只是停留在哲学的范围之内”。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4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40-141页。 关于思维活动的情形又正好和眼睛一样。为了知道我们的思维能探究到什么,在康德后一百年,企图从理性的批判、从认识工具的研究去找出思维所能达到的范围,是徒劳无益的;正如赫尔姆霍茨用我们的视力的缺陷(这一缺陷的确是必然的:能 191 ==========第206页========== 看见一切光线的眼睛,正因为能看见一切光线,就什么也看不见)和我们的眼睛的构造(它使视力限制在一定的苑围内,而且即使在这个范围内,也不能提供完全正确的再现)去证明我们的眼睛对它所看见的东西的状况的报告不正确和不可靠一样。我们宁可从我们的思维已经探究到和每天还在探究的东西,来看我们的思维能探究到什么。这在量上和质上是已经足够的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83页。 唯心主义否认认识世界及其规律的可能性,不相信我们知识的可靠性,不承认客观真理,并且认为世界上充满着科学永远不能认识的“自在之物”,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却与此相反,它认为,世界及其规律完全可以认识,我们关于自然界规律的知识,经过经验和实践检验过的知识,是具有客观真理意义的、可靠的知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而只有还没有被认识、而将来科学和实践的力量会加以揭示和认识的东西。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第638页。 192 ==========第207页========== (七)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 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换句话说: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 认识论中的实践, 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4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8列。 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8页。 193 ==========第208页==========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是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 如果说动物不断地影响它周围的环境,那末,这是无意地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本身来说是偶然的事情。但是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动物在消灭某一地方的植物时,并不明白它们是在干什么。人消灭植物,是为了在这块腾出来的土地上播种五谷,或者种植树木和葡萄,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可以得到多倍的 194 ==========第209页========== 收获。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7页。 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一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9页。 这里和任何其他地方一样,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这正是因为自然界几乎还没有被历史的进程所改变;但是,另一方面,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人们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这个开始和这个阶 195 ==========第210页========== 段上的社会生活本身一样,带有同样的动物性质,这是纯粹畜群的意识,这里人和绵羊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他的意识代替了本能,或者说他的本能是被意识到了的本能。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作为前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这种绵羊的、或部落的意识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5一3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5页。 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10页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抹杀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的整个哲学体系),一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而形 196 ==========第211页========== 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4一715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1页。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一一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一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gegenstandliche)活动。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页。 197 ==========第212页==========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页。 …我在维也纳的《德语》杂志上看到了摩里茨·维尔特这只凶兆之鸟所写的关于保尔·巴尔特所著一书①的评论®,这个批评使我也对该书本身产生了不良的印象。我想看看这本书,但是我应当说,如果摩里茨这家伙正确地引用了巴尔特的一段话,在这段话中,巴尔特说他在马克思的一切著作中所能找到的哲学等等依赖于物质生活条件的唯一的例子,就是笛卡儿宣称动物是机器,那末我就只好为这个人竟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感到遗憾了。既然这个人还没有发现,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是原始的起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条件起作用,然而是第二性的作用,那末,他就决 ① 保尔·巴尔特《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一原编者注 ② 岸·维尔特《现代德国对照格尔的侮辱和迫害》。一·原编者注 198 ==========第213页========== 不能了解他所谈论的那个问题了。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8月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31一432页。 自然主义的历史观(例如,德莱柏和其他一些自然科学家都或多或少有这种见解)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4页。 199 ==========第214页========== 二、实践和认识 (一)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 首先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而把教授的经院哲学的无数臆说一脚踢开。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42页。 我们已经看到,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①。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7页。 ①指下列著作: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恩格 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和《论历史唯物主义),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1892年)。一原编者注 200 ==========第215页==========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5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0页。 人给自己构成世界的客观 注意 图画;他的活动改变外部现实,消灭它的规定性(=变更它的这些或那些方面、质),这样,也就去掉了它的假象、外在性和虚无性的特点,使它成 注意 为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客观真实的)现实。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55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5页。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马克思恩格斯金集》第3卷,第5页。 201 ==========第216页==========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页。 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一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一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 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列宁选集》第4卷,第453页。《列宁全集》第32卷,第84页。 我们用来作为认识论的标准的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4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40页。 “事在人为”,工人和农民应当把这个真理牢牢记住。他们应当懂得,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 202 ==========第217页========== 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现在特别使人信服。在对富人和骗子切实进行管制、限制,对他们充分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每一步,都胜过一打冠冕堂皇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议论。要知道,“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列宁:《怎样组织竞赛?》,《列宁选集》第3卷,第398页。《列宁全集》第26卷,第386-387页。 马克思丝毫没有陷入空想主义,他没有虚构和幻想“新”社会。相反,他把从旧社会诞生新社会的过程、从前者进到后者的过渡形式,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他以无产阶级群众运动的实际经验为基础,竭力从这个经验中取得实际教训。他向公社“学习”,正象一切伟大的革命思想家不怕向被压迫阶级的伟大运动的经验学习一样,从来不对运动作学究式的“训诫”… 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第211一212页。<列宁全集》第25卷,第411一412页。 203 ==========第218页========== 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一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因此也开始了数学的研究。一后来,在农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埃及的提水灌溉),而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物的产生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力学也发展起来了。不久,航海和战争也都需要它。—一它也需要数学的帮助,因而又推动了数学的发展。这样,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23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 204 ==========第219页========== 的问题。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一4页。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里说:离开实践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对象的〈客观的〉真理性”的问题,乃是经院哲学。恩格斯重复说:对康德和休谟的不可知论以及其他哲学怪论(Sehrullen)的最有力的驳斥就是实践。他反驳不可知论者说:“我们行动的成功证明我们的知觉是和知觉到的物的对象(客观〉本性相符合的(Ubereinstimmung)。”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7页。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 205 ==========第220页========== 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末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7页。 开始是最简单的、普通的、常见的、直接的“存在”:个别的商品(政治经济学中的“存在”)。把它当做社会关系来加以分析。两种分析:演绎的和归纳的,一逻辑的和历史的(价值形式)。 在这里,在每一步分析中,都用事实即用实践来进行检验。 列宁:《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列宁全巢》第38卷,第357页。 对恩格斯说来,整个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是深入到认识论本身之中的,它提供真理的客观标准。…在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界的统治是自然现 206 ==========第221页========== 象和自然过程在人脑中客观正确的反映的结果,它证明这个反映(在实践向我们表明的范围内)是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91一19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4一195页。 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选集)第1卷,第30页。《列宁全集》第1卷,第143页。 物存在于我们之外。我们的知觉和表象是物的映象。实践检验这些映象,区别它们的真伪。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0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06页。 行动的结果是对主观认识的检验和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的标准。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55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5页。 207 ==========第222页========== 卓越的地方是:黑格尔通过人的 从主观的 实践的、合目的性的活动,接近于作 概念和主 为概念和客体的一致的“观念”,接 观的目的 近于作为真理的观念。极其接近于下 到客观的 述这点:人以自己的实践证明自己的 真理 观念、概念、知识、科学的客观正确性。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23 一12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3一204页。 注意 认识的 辩证法 注意 认识向客体的运动从来只能是辩证地进行的:为了更准确地前进而后退一reculer pour mieux sauter(savoir?)①。相合线和相离线:彼 注意 此相接触的圆圈。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 同实在事物的无限多的方面中的一面相符合的标准(=实践)· ①为丁更好的跃进(认识?)而后退。一原编者注 208 ==========第223页========== 这些交错点是矛盾的统一,就是说,在运动(=技术、历史等等)的一定环节上,存在和非存在这两个消逝着的环节在一刹那间相符合。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09一310页。 理论的认识应当提供在必然性中、在全面关系中、在自在自为的矛盾运动中的客体。但是,只有当概念成 黑格尔 为在实践意义上的“自为存在”的时 论实践和 候,人的概念才能“最终地”把握、 认识的客 抓住、通晓认识的这个客观真理。也 观性 就是说,人的和人类的实践是认识的客观性的验证、准绳。黑格尔的意思是这样的吗?要回过来再看。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47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7页。 无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愈展开,马克思意见的全部正确性和深刻性在我们面前也显得愈清楚,愈透 209 ==========第224页========== 彻。 列宁:《伟大的创举》,《列宁选集》第4卷,第17页。《列宁全集》第29卷,第389页。 科学上的规定向来都是由实践,由经验来检验的。如果科学和实践、和经验断绝了关系,那它还算是什么科学呢?如果科学就是象我们某些保守主义同志所形容的那样,那它对于人类早就没有作用了。科学所以叫作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斯大林:《在全苏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列宁主义问题),第594页。 怎样去寻找真理呢?怎样弄清互相矛盾的意见和论断呢? 每个有头脑的人都知道,如果某个问题引起了激烈的斗争,那末为了确定真理,就不要只看争论双方的声明,而要自行审查事实和文件,自行考察,看看有无证人的证词以及这些证词是否确实。 210 ==========第225页========== 不消说,这不是时常都容易办到的。把凑巧碰到,偶然听到的较为“公开地”叫喊的东西等等信以为真,自然要“容易”得多。但是,以此为满足的人,就叫做“轻率的”、轻浮的人,谁也不会认真地理会他的。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列宁:《儿个争论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457一458页。《列宁全集》第19卷,第135一136页。 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如果为我们的实践所证实的是唯 一的、最终的、客观的真理,那末,因此就得承认: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的道路是走向这种真理的唯一的道路。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一14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42一143页。 211 ==========第226页========== 必须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认识…认为在自己面前真实存在着的东西就是不以主观意见(设想)为转移的现存的现实。(这是纯 注意 粹的唯物主义!)人的意志、人的实践,本身之所以会妨碍自己目的的达到…就是因为意志把自己和认识分隔开来,并且不承认外部现实是真实存在着的东西(是客观真理)。必须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52一153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2一233页。 理论观念(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要注意这点—这个统一正是在认识论中,因为“绝对观念”(而观念=“客观真理的东西”)是在总和 中得出来的全集第5卷第236页[VI, 214幻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56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6页。 212 ==========第227页========== “哲学全书”第225节非常好,在那里“认识”(“理论的”)和“意志”,“实践活动”被描述为既消灭主观性的“片面性”,又消灭客观性的“片面性”的两个方面、两个方法、两个手段。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4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4页。 理论要求是否能够直接成为实践要求呢?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2页。 马克思学说把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列宁;《卡·马克思致路·库格曼书信集俄译本序言》,《列宁选集》第1卷,第686页。《列宁全集》第12卷,第100页。 213 ==========第228页========== 列宁说,“革命理论并不是教条”,它“只有同真正群众性的和真正革命的运动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才能最终形成”(《幼稚病》),~因为理论应当服务于实践,因为“理论应当回答实践所提出的问题”(《人民之友》),因为理论应当由实践材料来检验。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主义问题》,第13页。《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76页。 科学和实际活动的联系、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它们的统一,应当成为无产阶级党的指路明星。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列宁主义问题》,第640页。 …不仅实践应当向“科学”学习,而且“科学”也不妨向实践学习。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列宁主义问题》,第334页。《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115一116页。 214 ==========第229页==========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2页。 当然,假如没有资本主义和阶级斗争,也就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但同样正确的是:少数的几个人,比方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假如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知识,也就不能创造出科学社会主义。 斯大林,《略论党内意见分歧》,《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91页。 批判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割裂 认识和实践的联系 康德把认识和客体割裂了开来,从而把人的认识(它的范畴、因果性、以及其他等等)的有限的、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性质当做主观主义,而不是当做观念(=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42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2页。 215 ==========第230页========== “神圣家族”是给哲学家鲍威尔兄弟及其信徒所取的绰号。这班先生鼓吹一种批判,这种批判超越 一切现实、超越政党和政治,否认一切实际活动,而只是“批判地”静观周围世界和其中所发生的事情。鲍威尔先生们高傲地把无产阶级说成是一群没有批判头脑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反对这种荒谬而有害的思潮。为了现实的人,即为了受统治阶级和国家践踏的工人,他们要求的不是静观态度,而是为实现美好的社会制度而斗争。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第90页。《列分全集》第2卷,第7 一8页。 认识只有在它反映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时,才能成为对人类有机体有用的认识,成为对人的实践、生命的保存、种的保存有用的认识。在唯物主义者看来,人类实践的“成功”证明着我们的表象和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的客观本性的符合。在唯我论者看来,“成功”是我在实践中所需要的一切;而实践是可以同认识论分开来考察的。马克思主义者说:如果把实践标准作为认识论的基础,那末我们就必然得出唯物主义。马赫说:就算实践是唯物主 216 ==========第231页========== 义的,但理论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列宁:《唯物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9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9页。 马赫把每个人用来区别错觉和现实的实践标准置于科学和认识论的界限之外,这正是这种生造的教授唯心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说过,人类的实践证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性,并且把那些离开实践而想解决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尝试称为“经院哲学”和“哲学怪论”。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8一139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8一139页。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巢》第3卷,第4一5页。 217 ==========第232页========== 在我们这个动荡不定的时代,也象十六世纪一样,在公共利益的范围内,只是在反动派方面还有单纯的理论家,正因为如此,这些先生们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理论家,而只是反动派的辩护士。 恩格斯:《资本论(第三卷)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页。 资本主义旧社会留给我们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第345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251页。 离开工作,离开斗争,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得来的关于共产主义的书本知识,可以说是一文不值,因为这种书本知识仍然保持了资本主义旧社会中最令人厌恶的特征,即理论与实践脱节。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第346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252、页。 要在群众的革命斗争的烈火中,在生动的实践的烈火中检验第二国际的各种理论教条,就是说, 218 ==========第233页========== 要恢复那个被破坏了的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消灭理论和实践分离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立具有革命理论武装的真正无产阶级的党。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主义问题》,第10页。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73页。 象考茨基、奥托·鲍威尔等等这样学识渊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忠于社会主义的第二国际领袖们所经历的事情可以(而且应当)作为有益的教训。他们完全认识到必须采取灵活的策略,他们自己学习了马克思的辩证法,并且也教过别人(…),但是他们在运用这种辩证法的时侯,竟犯了这样的错误,在实践中他们竟成为这样的非辩证论者,竞成为这样不善于估计形式的迅速变化和旧形式中迅速装满新内容的人,以致他们的下场比海德门、盖得和普列汉诺夫好不了多少。他们破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是“死盯着”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某一形式,而忘记了这个形式的片面性,他们害怕看到由于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必然发生的急剧变化,而继续重复那种简单的、背熟了的、初看起来是不容争辩的真理:三大于二。然而政治与其说象 219 ==========第234页========== 算术,不如说象代数,与其说象初等数学,不如说象高等数学。实际上,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切旧形式都已充满了新内容,因此在数字前面,出现了一个新符号即“负号”,可是我们的聪明角色过去一直(现在还在)国执地向自己和别人担保说,“负三”大于“负二”。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第255一256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83一84页。 总而言之,当时第二国际各党养得肥肥胖胖,不愿意认真地想到革命,想到无产阶级专政,想到群众的革命教育。 不是完整的革命理论,而是脱离了生动的群众革命斗争并变成了陈腐教条的一些自相矛盾的原理和理论片断。为了装饰门面,他们当然也记起马克思的理论,但目的是要阉割这个理论中活的革命的精髓。 不是革命政策,而是萎靡的庸俗见解和小气的政客手腕,议会的外交手腕和议会的拉扰行为。为了装饰门面,他们当然也通过一些“革命的”决议和口号,但目的是要把这些决议和口号搁置起来。 220 ==========第235页========== 不是使党根据本身的错误来接受教育和学习正确的革命策略,而是小心躲避迫切的问题,掩饰和抹杀这些问题。为了装饰门面,他们当然也不反对谈谈迫切而困难的问题,但目的是要用一种“橡皮性的”决议来敷衍了事。 第二国际的面目,它的工作方法,它的武库,就是这样。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义间题,第9一10页。《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72页。 考茨基这位第二国际最有威望的人物,是一个从口头上承认马克思主义弄到实际上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司徒卢威主义”或“布伦坦诺主义”的最典型最鲜明的例子。我们从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用明显的诡辩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活生生的革命的灵魂,他们承认马克思主义中的一切,就是不承认革命的斗争手段,不承认宣传和准备这种斗争手段并用这种精神教育群众。 列宁:《社会主义与战争》,《列宁选集》第2卷,第680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291页。 221 ==========第236页========== 这就是最纯粹最卑鄙的机会主义,口头上承认革命,实际上背弃革命。考茨基的思想仅限于要一个“迁就无产阶级的政府”,这与1847年《共产党宣言》所宣布的“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比较起来,是倒退到了庸人思想的地步。 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第274页。《列宁全集》第25卷,第476页。 把整个运动归结为争取眼前的利益,就是投落后工人之机,就是为满足他们不好的欲望效劳。这就是把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先进工人的明确的政治要求和群众的自发的抗议之间的联系,人为地割裂开来。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党中的倒退倾向》,《列宁全集》第4卷,第249页。 在事实上,他们完全背弃了辩证唯物主义,即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在口头上,他们却百般狡辩,企图避开问题的实质,企图掩饰他们的背弃行为,企图用某一个唯物主义者来代替整个唯物主义,根本不去直接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无数唯物主义言论。按照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公正说法,这真是 222 ==========第237页========== “跪着造反”。这是典型的哲学上的修正主义,只有修正主义者由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又不敢或者是没有能力公开、直率、坚决、明确地“清算”被他们抛弃的观点,才获得了这种不好的名声。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6页。 修正派引证马克思的手法是什么呢?修正派引证马克思的手法就是离开一定时代的具体条件,从马克思的个别原理中引出一些话来顶替马克思的观点。 斯大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结论》,《斯大林全集》第9卷,第80页。 有两派马克思主义者。这两派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工作,都认为自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们毕竟大不相同。不仅不同,他们之间还横着一道鸿沟,因为他们的工作方法正好相反。 第一派通常只限于表面上承认马克思主义,堂 223 ==========第238页========== 皇地标榜马克思主义。他们不善于或不愿意探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不善于或不愿意实现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活的原理变成毫无意思的死的公式。他们的活动不是以经验,不是以考虑实际工作为基础,而是以摘引马克思的词向为基础。他们不是从分析活的现实,而是从类比和历史比拟中求得指示和指令。言行不一一这就是这一派的主要毛病。因此,他们灰心失望,永远抱怨命运,命运也总是愚弄他们,使他们“上当”。这一派的名字是孟什维主义(在俄国),机会主义(在欧洲)。梯什科(约吉赫斯)同志在伦敦代表大会上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一派,说他们不是站在而是躺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 第二派恰巧相反,他们把问题的重心从表面上承认马克思主义转到实行和实现马克思主义。规定适合环境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手段,环境改变时就改变这些方法和手段,一这一派主要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方面。这一派不是从历史类比和历史比拟中,而是从研究周围条件中求得指令和指示。他们的活动不是凭借引证和格言,而是凭借实践经验,依据经验来检查自己的每一个步骤,用自己的错误来教育自己并教导别人建设新生活。 224 ==========第239页========== 这其实也就说明在这一派的活动中为什么言行是一致的,为什么马克思学说完全保持着它的活的革命力量。这一派完全符合马克思所说的话:马克思主义者不能以解释世界为限,而应当更进一步去改变世界。这一派的名字是布尔什维主义,共产主义。 这一派的组织者和领袖是弗·伊·列宁。 斯大林:《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斯大林全集》第4卷,第272一2731。 (二)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认识的辩证途径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论的第一个前提无疑地就是: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泉源。马赫承认了第一个前提,但是搞混了第二个重要前提:人通过感觉感知的是客观实在,或者说客观实在是人的感觉的桌源。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4页。 225 ==========第240页========== 对象、物、物体是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唯物主义自觉地把这个结论作为自己认识论的基础。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0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99页。 马赫主义者是主观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因为他们不充分相信我们感官的提示,不彻底贯彻感觉论。他们不承认作为我们感觉桌源的、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他们没有把感觉看作是这个客观实在的正确摄影,因而直接和自然科学发生矛盾,为信仰主义大开方便之门。相反地,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比它的显现更丰富、更生动、更多样化,因为科学每向前发展一步,就会发现它的新的方面。唯物主义者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唯一的和最终的客观实在的映象,所谓最终的,并不是说客观实在已经被彻底认识了,而是说除了它,没有而且也不能有别的客观实在。这种观点不仅坚决地堵塞了通向一切信仰主义的大门,而且也堵塞了通向教授的经院哲学的大门。这种经院哲学不是把客观实在看作我们感觉的泉源,而是用成套臆造的字眼来“推演出” 226 ==========第241页========== 客观的这一概念,认为客观的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等等,它不能够而且也往往不愿意把客观真理和关于鬼神的教义分别开来。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7一12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7页。 任何没有进过疯人院或向唯心主义哲学家领教过的正常人的“素朴实在论”,都承认物、环境、世界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我们的自我和任何人而存在着。正是这个经验(不是马赫主义所理解的经验,而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经验)使我们坚信: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着的是其他的人,而不是我的高、低、黄、硬等等感觉的单纯复合。正是这个经验使我们深信: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唯物主义自觉地把人类的“素朴的”信念作为自己的认识论的基础。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6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60一61页。 227 ==========第242页========== 我们知识的发展千百万次地告诉每一个人,当对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时候,不知就变为知,相反地,当这种作用的可能性消失的时侯,知就转化为不知。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9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4页。 任何一个没有被教授哲学弄糊涂的自然科学家以及任何一个唯物主义者都认为,感觉的确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的转化。这种转化每个人都能看到千百万次,而且的确到处都可以看得到。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4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40页。 我们的不同的感官可以给我们提供在质上绝对不同的印象。因此,我们靠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体验到的属性是绝对不同的。…同 一个我接受所有这些不同的感性印象,对它们进行加工,从而把它们综合为一个整体;而这些不同的 228 ==========第243页========== 印象又是由同一个物所给与,并显现为它的一般属性,从而帮助我们认识它。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6页。 如果不承认那种认为人类意识反映客观实在的外部世界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就必然会主张不属于任何人的感觉,不属于任何人的心理,不属于任何人的精神,不属于任何人的意志。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5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66页。 理性认识更深刻更正确地 反映着客观现实 …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一如果它是正确的(注意)(而康德和所有的哲学家都在谈论正确的思维)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 229 ==========第244页========== 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01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 抽象的和具体的。运动形式变换的一般规律,比运动形式变换的任何个别“具体”例证更具体得多。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5页。《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0卷,第565页。 …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形成过程,这些概念和规律等等(思维、科学=“逻辑观念”)有条件地近似地把握着永恒运动着的和发展着的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性。…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1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94页。 …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表象的确是较低级 230 ==========第245页========== 的。实质在于:思维应当把握住运动着的全部“表象”,为此,思维就必须是辩证的。表象比思维更接近于实在吗?又是又不是。表象不能把握整个运动,例如它不能把握秒速为30万公里的运动,而思维则能够把握而且应当把握。从表象中取得的思维,也反映实在;…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65一166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5 一246页。 …即使是最简单的概括,即使是概念(判断、推理等等)的最初的和最简单的形成,就已经意味着人对于世界的客观联系的认识是日益深刻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1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90页。 为了要理解,必须从经验上开始理解、研究,从经验升到一般。为了学会游泳,必须钻到水中。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41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1页。 231 ==========第246页========== 理论的方策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17页。 《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紧相联系的思想”。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非半义者?》,《列宁选集》第1卷,第9页。《列宁全集》第1卷,第121页。 的确,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无论对 一切理论思维多么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2页。《马克思恩格斯金集》第20卷,第399页。 概念((认识)在存在中(在直接的现象中)揭露本质(因果律、同一、差别等等)一整个人 232 ==========第247页========== 类认识(全部科学)的真正的一般进程就是如此。 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以及历史的进程也是如此。 列宁:《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55页。 只有了解了资本的内在本性,才能对竞争进行科学的分析,正象只有认识了天体的实际的、但又直接感觉不到的运动的人,才能了解天体的表面运动一样。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52页。 事实上,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久,并且使之确定起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4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7页。 233 ==========第248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01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 不仅从物质到意 辩证法的拥护者黑格尔不能理解从物质到运 识的转化是辩证 动、从物质到意识的辩证 的,而且从感觉注意的转化—尤其不能理解到思想的转化等 后一种转化。马克思纠正了这个神秘主义者的错误 等也是辩证的。 (或弱点?)。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14页。 234 ==========第249页==========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2篇第5章, .:·《区别》“(感觉和认识之间的) 感觉和认识 ·《就在于:那引起感觉的东西是外在的。其原因是:感觉的活动是针对单 一的东西的,相反地,认识则是针对普遍的东西的;而这普遍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是作为实体而存在于灵魂自身中。因此,每个人只要愿意,他自 亚里士多德 己就能思想…而感觉则是不由他作紧密地接近主的,一要感觉,就必须有被感觉 唯物主义 的东西。》(第377页)[286]这里的关键是“外在”一在人之外,不以人为转移。这就是唯物主义。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18页。 亚里士多德处处都把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混合起来,而且混合得处处都显出客观逻辑来。对于认识的客观 235 ==========第250页========== 性没有怀疑。对于理性的力量,对于认识的力量、能力和客观真理性抱着天真的信仰。并且在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即概念与感觉得到的个别对象、事物、现象的实在性的辩证法上陷入稚气的混乱状态,陷入毫无办法的困窘的混乱状态。 列宁:《亚里土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6页。 妙得很!不怀疑外部世界的实在性。这个人就是弄不清一般和个别、概念和感觉、本质和现象等等的辩证法。 列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8页。 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 236 ==========第251页========== 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因而黑格尔陷入幻觉,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其实,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做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1页。 以识。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化学(?)光线(1882年6月8日《自然界》,拉伯克),但是,在对我们所看不到的这些光线的认识上,我们比蚂蚁走得更远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的,这已经表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除了眼睛,我们不仅还有其他的感官,而且有我们的思维活动。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83页。 237 ==========第252页========== 批判“经骏论”和“唯理论” 有一个深入人民意识的辩证法的古老命题:两极相通。因此,当我们要寻找极端的幻想、盲从和迷信时,如果不到那种象德国自然哲学一样竭力把客观世界嵌入自己主观思维的框子里的自然科学派别中去寻找,而到那种单凭经验、非常蔑视思维、实际上走到了极端缺乏思想的地步的相反的派别中去寻找,那末我们就大致不会犯什么错误。后一个学派是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它的始祖,备受称颂的弗兰西斯·培根,曾经渴望应用他的新的经验归纳法来首先达到延年益寿,某种程度上的返老还童,改容换貌,脱胎换骨,创造新种,呼风唤雨。他抱怨这种研究被人遗弃,他在他的自然历史中开出了制造黄金和完成各种奇迹的正式的方子。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7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y第20卷,第389页。 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238 ==========第253页========== 是培根。在他的眼中,自然科学是真正的科学,而以感性经验为基础的物理学则是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部分。…按照他的学说,感觉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页。 培根未能用他的理性解决唯心主义和实在论的矛盾,人们就从这一点得出结论说,理性根本不能解决这个矛盾;唯心主义干脆被丢到一边,经验开始被看做唯一的救星。对认识能力的批判和一般的心理倾向也正是这样产生的。英国哲学从一开始就光是在这种倾向的范围内兜圈子。最后,在一切解决矛盾的尝试失败以后,英国哲学就宣称矛盾是不可解决的,理性是不足以胜任的;于是它不是求救于宗教信仰就是求救于经验。 恩格斯:《英国状况十八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59一660页。 239 ==========第254页========== 洛克和经验论者主张分析的观点。并且常常说:《认识一般地不能有更多的作为了。》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7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54页。 先从可以感觉到的事物造成抽象,然后又希望从感觉上去认识这些抽象的东西,希望看到时间,嗅到空间。经验论者深深地陷入了体会经验的习惯之中,甚至在研究抽象的东西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在感性认识的领域内。我们知道什么是一小时或 一米,但是不知道什么是时间和空间!仿佛时间根本不是小时而是其他某种东西,空间根本不是立方米而是其他某种东西!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确实有人认为,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物质和运动!当然不知道,因为抽象的物质和运动还没有人看到或体验到;只有各种不同的、现实地存在的实物和运动形式才能看到或体验到。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8一579页。 240 ==========第255页========== 因此,当耐格里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原因和结果的时侯,他只是说:我们先用我们的头脑从现实世界作出抽象,'然后却不能认识我们自己作出的这些抽象,因为它们是可以意识到的事物,而不是可以感觉到的事物,但是一切认识都是感性上的测度!这正是黑格尔所说的困难:我们当然能吃樱桃和李子,但是不能吃水果,因为还没有人吃过抽象的水果。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9页。 无论如何,自然科学现在已发展到如此程度,以致它再不能逃避辩证的综合了。可是,如果自然科学不忘记,那些把它的经验概括起来的结论是一些概念,而运用这些概念的艺术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和普通的日常意识一起得来的,而是要求有真实的思维(它也有长期的经验的历史,其时期之长短和经验自然科学的历史正好是一样的),一如果自然科学不忘记这些,那末,它就会使自己比较容易地经历这个过程。正是由于自然科学正在学会掌握二千五百年来的哲学发展所达到的成果,它才可 241 ==========第256页========== 以摆脱任何与它分离的、处在它之外和之上的自然哲学,而同时也可以摆脱它本身的、从英国经验主义沿袭下来的、狭隘的思维方法。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一5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6一17页。 自然科学家相信:他们只有忽视哲学或侮辱哲学,才能从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因为他们离开了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步,而且要思维就必须有逻辑范畴,而这些范畴是他们盲目地从那些被早已过时的哲学的残余所统治着的所谓有教养者的一般意识中取来的,或是从大学必修课中所听到的一点儿哲学(这种哲学不仅是片断的东西,而且还是属于各种不同的和多半是最坏的学派的人们的观点的混合物)中取来的,或是从无批判地和杂乱地读到的各种各样的哲学著作中取来的,所以他们完全作了哲学的奴隶,遗憾的是大多数都作了最坏的哲学的奴隶,而那些侮辱哲学最厉害的恰好是最坏哲学的最坏、最庸俗的残余的奴隶。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1一552页。 242 ==========第257页========== 根据一个老早就为大家所熟知的辩证法规律,错误的思维一旦贯彻到底,就必然要走到和它的出发点恰恰相反的地方去。所以,经验主义轻视辩证法便受到这样的惩罚:连某些最清醒的经验主义者也陷入最荒唐的迷信中,陷入现代降神术中去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99页。 ·在我们之内有实体、变化等观念(莱布尼茨,第150页) 《借助理性来确定最美好的方向,这是自由的最高阶段。》(莱布尼茨,第154页) “莱布尼茨的哲学是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第160页)等等、等等。…《莱布尼茨单子论的乐天的、充满生气的多神教,转变为《先 向康德的 验唯心主义》的森严的,因而也是更偏于精神方面的、激烈的一神教。》 过渡 (费尔巴哈,第188页)第188一220页;1847年的补充。 243 ==========第258页========== 第188页:《唯心主义的、先天的哲学》 《当然啦,在人看来是后天的东西,在哲学家看来就是先夫的;因为 对康德的 人既然收集了经验材料,并把它们结 嘲笑 合在一般概念中,他自然能够提出《先天综合判断》。因此,在较早时期是经验的事,在较晚时期便成为理性的事了…例如电和磁性以前只不过是经验的东西,就是说,它们是偶然的、在个别物体中观察到的特性,而现在,由于多次的观察,它们成了 一切物体的特性,成了一切物体的极重要的特性…因此,只有从人类历史的观点出发,才能对观念起源的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第191一192页)… 灵魂不是蜡块,不是白板…《要创造表象就必须加进某种和对象不同的东西,这种不同的东西是论证表象的本质的,如果我想从对象中引出它来,那就是真正的愚蠢。然而,这 244 ==========第259页========== 个不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是普遍性的形式;因为,正如莱布尼茨所指出的,甚至连一个单个的观念或表象都本来就是某种一般的东西(至少和现实的单个对象相比较时是如此),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是某种没有规定的,消除、消灭差别的东西。感性是庞杂的,非批判的,丰硕的,而观念、表象则限于一般的和必然的东西。》(第192页) 《因此,"Nouveauxessais莱布尼茨surl'entendement humain”① 和康德 的基本思想,和“Der Kritik 必然性和 der reinen Vernunft”②的基本思 普遍性是 想一样,就是:普遍性以及和它不可分 不可分割的 割的必然性表达理性所固有的本性,或表达具有表象能力的本质所固有的本性,因此,它们的桌源不可能是 ① “人类理性新论”。一译者注 ② “纯粹理性批判”,一泽者注 245 ==========第260页========== 感觉器官或经验,也就是说,它们不可能来自外界》…(第193页)列宁,《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433一434页。 《毫无疑问,这个公理》(整体大于部分)《之所以确实可靠,并不是由于归纳,而是由于理性,因为理性的目的和使命根本不是别的,而是概括感觉材料,以便使我们摆脱无聊的重复的工作,以便预示、代替、保存感性经验和感性直观。但是,难道理性是不以感觉为基础而完全独立地进行这种活动吗?难道我所感觉到的这个或那个个别事件在抽象中也是个别的吗?难道它不是具有质的规定性的事件吗?难道在这种质里面没有可 注意 以感觉得到的、个别事件的同一性吗…难道我只见树叶而不见树木吗?难道没有同一性、相同性和差别的感觉吗?难道我的感觉器官不能区 246 ==========第261页========== 别黑和白、昼和夜、木和铁吗?…难道感性知觉不是存在物的必然证明吗?因此,难道高级的思维规律、同一律不同时就是感性的规律吗?难道这个思维规律归根到底不依靠感性直观的真理性吗?》…(第193一194页) Leibniz Nouveaux essais中写道:《一般性就是单一事物之间的相似,而这种相似就是实在。》(第3篇第3章第11节)《但是,难道这种相似不是感性的真理吗?难道被理性列入一门、一类的生物不是同样地刺激我的感觉器官吗?…难道对我的性感觉来说(性感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虽然通常在关于感觉器官的学说中不注意它),女子和雌性动 物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吗?在这里,理说得好!性和感觉或感觉能力之间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呢?感性知觉提供对象,理性 注意 则为对象提供名称。凡是存在于理性 ① “理性新论”。一译者注 247 ==========第262页========== 中的,没有不是先已存在于感性知觉中的,但是,实际上存在于感性知觉中的东西,只是在名义上、名称上存在于理性之中。理性是最高的存在物,是世界的统治者,但这只是在名称 说得好! 上,而不是在实际上。那末名称是什么呢?名称是用来区别的符号,是某种十分显明的标志,我把它当做表明对象的特征的代表,以便从对象的整体性来设想对象。(第195页)列宁:《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435一436页。 挪威在1905年即在帝国主义最猖狂的时代,“实现了”似乎是不能实现的民族自决。因此,“不能实现”的说法不仅在理论上是荒谬的,而且也是可笑的。 皮·基也夫斯基想反驳这一点,他大发雷霆,骂我们是“唯理论者”(同这有何相千?唯理论者仅限于论断,而且是抽象的论断,但是我们指出了最具体的事实!皮·基也夫斯基搬用“唯理论者”这 248 ==========第263页========== 个外国字眼…莫非想说得委婉一些?…他使用这个字眼,莫非象他在自己的文章一开头就用“洗炼的”一词以便用“洗炼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样用得很“成功”?) 列宁《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列宁全集》第23卷,第40页。 理论来自实践,理论指导革命实践 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对于历史是很重要的。并且从个人生活中也可看到,那里有许多真理。反对庸俗唯物主义。注意。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的区别也不是无条件的、不是过分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37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17页。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醉心于最狭隘的实际活动的偏向同机会主义的时髦宣传密切融合的情况下,必须始终坚持这种思想。 列宁:《怎么办?》,《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页。《列宁全集》第5卷,第336页。 249 ==========第264页========== 理论是概括起来的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当然,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可是,理论如果是在和革命实践密切联系中形成的,那末它就能成为工人运动的极伟大的力量;因为理论,而且只有理论,才能使运动具有信心,使它有确定方针的能力,使它能了解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因为理论,而且只有理论,才能使实践不仅了解各阶级在目前如何行进和向哪里行进,而且了解这些阶级在最近的将来会如何行进和向哪里行进。不是别人而正是列宁说过和重复过几十次下面这个著名的原理: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①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主义问题)第16页。《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79 一80页。 马克思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能够把握住实际生活中的这种矛盾,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实际历史中的这种矛盾。 列宁,《欧洲工人运动中的分歧》,《列宁选集》第2卷,第393页。《列宁全集》第16卷,第347页。 ①着重号是我加的。一斯大林 250 ==========第265页==========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被压迫阶级,即历史上最革命的阶级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解放运动。革命理论并不是谁臆想出来的东西,它是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这种理论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形成。它叫做马克思主义。谁如果不尽力研究和运用这种理论,谁如果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同普列汉诺夫、考茨基之流歪曲这种理论的行为进行无情的斗争,谁就不能做一个社会主义者,不能做一个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人。 列宁:《法国社会党人的正直呼声》,《列宁全集》第21卷,第332一333页。 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维护这个具有起码理解力的人都认为是正确的理论,反对毫无根据的攻击,反对败坏这个理论的企图,这决不等于敌视任何批评。 列宁,《我们的纲领),《列宁选集》第1卷,第203页。《列宁全集》第4卷,第187页。 251 ==========第266页========== 列宁比谁都更了解理论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我们党这样一个党的重要意义,因为我们党负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的作用,因为我们党处于复杂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中。列宁还在1902年预察到我们党的这种特殊作用时,就认为必须指出: “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斯大林:《论列宇主义基础》,《列宁主义问题》第16页。《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80页。 你们对于理论的意义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大家知道,理论如果是真正的理论,就能使实际工作者有能力确定方针,认清前途,对工作充满信心,相信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这一切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而且不能不具有莫大的意义。 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儿个问题》,《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127页。 如果说我们有理由以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实际工作成就自豪,那末关于我们在一般经济方面特别是在农业方面的理论工作成就就不能这样说了。而 252 ==========第267页========== 且应当承认,我们的理论思想赶不上实际工作成就,我们的实际工作成就和理论思想的发展之间有些脱节。但是,理论工作不仅必须赶上实际工作,而且要超过实际工作,武装我们的实际工作者去争取社会主义的胜利。 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儿个问题》,《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126页。 新的实践产生对过渡时期经济问题的新的看法。现在,新经济政策问题,阶级问题,建设速度问题,结合问题,党的政策问题,都应该有新的提法。为了不落后于实践,必须立即根据新的情况研究这一切问题。不这样就不能战胜那些引起我们实际工作者思想混乱的资产阶级理论。不这样就不能根除这些已经成为顽固偏见的理论。因为只有和理论上的资产阶级偏见作斗争,才能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阵地。 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127页。 如果那里存在着有清醒的理论头脑的人,能预先告诉他们,他们自己的错误会造成什么后果,能 253 ==========第268页========== 使他们弄清楚,任何一个运动,要是不始终把消灭雇佣劳动制作为最终目标,它就一定要走上歧途,遭到失败,那末,许多蠢事都可以避免,整个过程也将大大地缩短。 恩格斯,《致弗·阿·左尔格(1886年11月29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57页。 有些人认为列宁主义是实践重于理论,就是说,列宁主义的主要点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变为事实,是“执行”这些原理,至于理论,列宁主义似乎是很不关心的。大家知道,普列汉诺夫曾经屡次嘲笑列宁对于理论,特别是对于哲学的“不关心”。大家也知道,现在许多列宁主义的实际工作者不很喜欢理论,特别是因为他们由于环境关系而不得不忙于浩繁的实际工作。我必须指出:对列宁和列宁主义所持的这种非常奇怪的见解是完全不正确的,而且是丝毫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际工作者忽视理论的趋向是和列宁主义的全部精神相矛盾的,而且对工作是有很大的危险的。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主义问题》第15一16页。《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79页。 254 ==========第269页==========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0页。 思想从来也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只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52页。 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 255 ==========第270页========== 务。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08页。 (三)认识是在无穷无尽的矛盾 运动中前进的 认识是受历史条件限制的 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3卷,第5G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20卷,第585页。 人不能完全把握=反映=描绘全部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整体”,人在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画等等时,只能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1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94页。 256 ==========第271页========== 关于自然界的所有过程都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中这一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但是,对这种联系作恰如原状的、毫无遗漏的、科学的陈述,对我们所处的世界体系形成确切的思想映象,这无论对我们还是对所有时代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75一7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页。 不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多么有天才的思想家,如果要求他们在发达的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以前五六 十年就准确地预见到在垄断的、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一切可能性,那就太荒唐了。 斯大林:《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221页。 事实上,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象,总是在客观上被历史状况所限制,在主观上被得出该思想 257 ==========第272页========== 映象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所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页。 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无限过程 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以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59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9页。 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 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 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 258 ==========第273页========== 的知识。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 选集》第2卷,第10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98一99页。 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应当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 注意 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2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8页。 包罗万象的、最终完成的关于自然和历史的认识的体系,是和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相矛盾的;但是这决不排斥,反而肯定,对整个外部世界的有系统的认识是可以一代一代地得到巨大进展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7一28页。 259 ==========第274页========== 一般的含义是矛盾的:它 注意 是僵死的,它是不纯粹的、不完全的,等等,而且它也只是 认识的 认识具体事物的一个阶段,因 辩证法 为我们永远不会完全认识具体事物。一般概念、规律等等的 注意 无限总和才提供完全的具体事物。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09一310页。 思想和客体的一致是一个过程。思想(=人)不应当认为真理是僵死的静止,是象精灵、数目或抽象的思想那样没有趋向的、没有运动的、惨淡的(灰暗的)简单的图画(形象)。 观念也包含着极强烈的矛盾,静止(对于人的思维来说)就在于坚定性和自信心,由于它们,人永远产生(思想和客体的这个矛盾)和永远克服这个矛盾…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2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8页。 260 ==========第275页========== 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关于自然界的所有过程都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中这一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但是,对这种联系作恰如原状的、毫无遗漏的、科学的陈述,对我们所处的世界体系形成确切的思想映象,这无论对我们还是对所有时代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如果在人类发展的某一时期,这种包括世界所有联系一无论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的和历史的一的最终完成的体系建立起来了,那末,人的认识的领域就从此完结,而且从社会按照这一体系来安排的时侯起,未来的历史进展就中断了一这是荒唐的想法,是纯粹的胡说。这样人们就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要毫无遗漏地从所有的联系中去认识世界体系;另一方面,无论是从人们的本性或世界体系的本性来说,这个任务都是永远不能完全解决的。但是,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世界和人这两个因素的本性中,而且还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它在人类的无限的前进发展中每天地、不断地得到解决,这正象某些数学课题在无穷级数或连分数中得到解答一样。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5-一7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页。 261 ==========第276页========== 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 在这里,我们又遇到在上面已经遇到过的矛盾: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巢》第3卷,第125一12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94一95页。 同样,我们已经看到,在思维的领域中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例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和这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 262 ==========第277页========== 限的个别人身上的实际存在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的,是在无穷无尽的前进运动中解决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60一16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33页。 “我们只能认识有限的东西…”①[第13页]。这是完全正确的,只要进入我们认识领域的仅仅是有限的对象。但是这个命题还须有如下的补充:“我们在根本上只能认识无限的东西。”事实上,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久,并且使之确定起来。然而普遍性的形式是自我完成的形式,因而是无限性的形式;它是把许多有限的东西综合为无限的东西。我 ①着重号是恩格斯加的。一原编者注 263 ==========第278页========== 们知道:氯和氢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之下受到光的作用就会爆炸而化合成氯化氢;而且只要我们知道这一点,我们也就知道:只要具备上述条件,这件事情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至于是否只发生过一次或者重复了一百万次,以及在多少天体上发生过,这都是无关紧要的。·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而关于自然规律的永恒性,谁也没有自然科学家谈得多。因此,耐格里说,人们如果不愿意只研究有限的东西而把永恒的东西和它混在一起,就会把有限的东西弄得不可理解,这表明,他不是否认了自然规律的可认识性,便是否认了它们的永恒性。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但是,这种绝对的认识有一个重大的障碍。正如可认识的物质的无限性,是由纯粹有限的东西所组成一样,绝对地进行认识的思维的无限性,是由无限多的有限的人脑所组成的,而人脑是一个挨一个地和一个跟一个地从事这种无限的认识,常做实践上的和理论上的蠢事,从歪曲的、片面的、错误的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的途径行进,往往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侯还是没有得到 264 ==========第279页========== 真理(普利斯特列)①。因此,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是被双重的困难围困着,就其本性夹说,它只能在一个无限的渐近的进步过程中实现。这已经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说:无限的东西既可以认识,又不可以认识,而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耐格里可笑地说着同样的话: “我们只能认识有限的东西,但是我们也能认识在我们的感性知觉范围内的一切有限的东西②。”[第13页] 正是我们的感性知觉范围内的有限的东西的总和构成无限的东西,因为耐格里正是根据这个总和构成他的关于无限的东西的观念。如果没有这个…有限的东西,他就根本没有关于无限的东西的观念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4一55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6一578页。 ①恩格斯指的是1774年约瑟夫·普利斯特列发现氧,普利斯特列自已 甚至也没有想到,他已经发现了新的化学元素,而且这一发现一定要引起化学中的变革。恩格斯在为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写的序言中更详细地谈到这一发现(见《资本论》第二卷序言)。一一原编者注 ②着重号是恩格斯加的。—一原编者注 265 ==========第280页========== (四)真理的发展过程 真理是客观的全面的具体的 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一这都是一回事。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9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8页。 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正是这个“这样或那样”,就把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杜林同辩证唯物主义者恩格斯区别开来了。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1页。 从马克思的理论是客观真理这一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 266 ==========第281页========== 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遵循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4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43页。 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 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历史地,(B)只是同其 他原理联系起来,(Y)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 起来加以考察。 列宁:《给印涅萨·阿尔曼德》,《列宁全集>第35卷,第238页。 第6卷第388页[323一324](第214节) 《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观念。可以把它叫做理性(这是理性概念真正的哲学意义),也可以叫做主体一客体,叫做观念的东西和实在的东西的统一、有限的东西和无限的东西的统一、灵魂和肉体的统一,叫做自身具有自己的现实的可能性,叫做其本 267 ==========第282页========== 性只能当做存在着的本性去理解的东 (观念) 西等等。所有这些说法都是合理的, 真理是全 因为理智的一切关系都包含在观念 面的 中,然而是通过它们的无限回复和内部同一而包含在观念中。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32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2页。 单个的存在(对象、现象等等)(仅仅)是观念(真理)的一个方面。真理还需要现实的其他方面,这些方面也只是好象独立的和单个的(独自存在着的)。真理只是在它们的总和(zusammen)中以及在它们的关系(Beziehung)中才会实现。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29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9页。 真理就是由现象、现实的一切方面的总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构成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3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0页。 268 ==========第283页========== 我们不否认一般的原则,但是我们要求对具体运用这些一般原则的条件进行特别的分析。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总是具体的。 列宁:·《立宪民主党人的胜利和工人政党的任务》,《列宁全集》第10卷,第200一201页。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使之用脚立地后接受过来的黑格尔的伟大辩证法,拿来同那种替某些从我党革命派滚向机会主义派的政治活动家的出尔反尔进行辩护的庸俗手段混为一淡,不应当把它同那种硬将统一过程中各个阶段发展的个别声明、个别因素混作一团的庸俗态度混为一谈。真正的辩证法并不辩护个人错误,而是研究不可避免的转变,根据十分详细研究发展过程的全部具体情形来证明这种转变的不可避免性。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同时也不应当把这个黑格尔的伟大辩证法同那种可以用mettere la coda dove non va il capo(脑袋钻不进去的地方,就把尾巴塞进去)这句意大利谚语来形容的庸俗的处世妙诀混为一谈。 列宁;《进一步,退两步》,《列宁选集》第1卷,第507页。列宁全集》第7卷,第407页。 269 ==========第284页========== 不应当把“我们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欧洲社会主义的胜利上”这个伟大口号变成空谈。这个口号是 一条真理,如果考虑到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是要经过漫长的、艰苦的道路的话。这个口号是一条无庸争辩的、哲学的历史的真理,如果把整个“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当做一个整体来看的话。但是任何一个抽象的真理,如果用在任何一个具体的情况,它就会变成空谈。“每次罢工都隐藏着社会革命的灾祸”,这是没有问题。但是要说每次罢工似乎都可以立即导向革命,那就是胡说。 列宁,《沉痛的但是必要的教圳》,列宁全集》第27卷,第51页。 …一切抽象真理,如果应用时不加任何分析,都会变成空谈。 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报告》(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列宁选集》第3卷,第459页。《列宁全集》第27卷,第82页。 从感觉出发,可以遵循着主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我论(“物体是感觉的复合或组合”),也可以 270 ==========第285页========== 遵循着客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物主义(感觉是物体、外部世界的映象)。在第一种观点(不可知论,或者更进一步说,主观唯心主义)看来,客观真理是不会有的。在第二种观点(唯物主义)看来,对客观真理的承认是最要紧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4页。 一切知识来自经验、感觉、知觉。这是对的。但试问:“属于知觉”的,也就是说,作为知觉的泉源的是客观实在吗?如果你回答说是,那你就是唯物主义者。如果你回答说不是,那你就是不彻底的,你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主观主义,陷入不可知论;不论你是否认自在之物的可知性和时间、空间和因果性的客观性(象康德那样),还是不容许关于自在之物的思想(象休谟那样),结果反正都是 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经验论、经验哲学的不彻底性就在于:你否定经验中的客观内容,否定经验认识中的客观真理。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5一126页。 271 ==========第286页========== 把真理看做认识的工具,这就是在实际上已经转到不可知论方面,也就是离开唯物主义。在这一点上,以及在一切根本点上,实用主义者、马赫主义者、经验一元论者都是一丘之貉。 列宁:《给尼·叶·维洛诺夫》,列宁全集》第34卷,第431页。 现代信仰主义决不否认科学;它只否认科学的“过分的奢望”,即科学想达到客观真理的奢望。如果客观真理存在着(如唯物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如果只有那在人类“经验”中反映外部世界的自然科学才能给我们提供客观真理,那末一切信仰主义就被完全否定了。如果没有客观真理,如果真理(包括科学真理)只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那末,这就是承认僧侣主义的基本前提,替僧侣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为宗教经验的“组织形式”开拓地盘。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4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3一124页。 波格丹诺夫在序言第九页上又说:“…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272 ==========第287页========== …如果真理只是思想形式,那就是说,不能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真理了,因为除了人类的思想以外,我们和波格丹诺夫都不知道别的什么思想。从波格丹诺夫的后半句话来看,他的否定的回答就更加明显了:如果真理是人类经验的形式,那就是说,不能有不依赖于人类的真理,不能有客观真理了, 波格丹诺夫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就是不可知论和主观主义。这种否定的荒谬,即使从前面所举的一个自然科学真理的例子来看,也是显而易见的。自然科学关于地球存在于人类之前的论断是真理,对于这一点,自然科学不容许有丝毫的怀疑。这一点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完全符合的:被反映者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外部世界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自然科学关于地球存在于人类之前的论断,是客观真理。自然科学的这个原理同马赫主义者的哲学以及他们的真理学说,是不可调和的:如果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那末地球存在于任何人类经验之外的论断就不可能是真理了。 但是不仅如此。如果真理只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那末天主教的教义也可以说是真理了。因为, 273 ==========第288页========== 天主教毫无疑问地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波格丹诺夫本人也感觉到了他的理论的这种惊人的谬误。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一12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1一122页。 人的思维在正确地反映客观真理的时侯才是“经济的”,而实践、实验、工业是衡量这个正确性的准绳。只有在否认客观实在,即否认马克思主义基础的情况下,才会一本正经地谈论认识论中的思维经济!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73页。 否定人的某些表象中的相对性因素,可以不否定客观真理;但是否定绝对真理,就不可能不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0页。 274 ==========第289页========== 观念是"真理”(第385页[320一321]第213节)。观念即真理,作 为过程一因为真理是过程—在自真理是过己的发展(Entwicklung)中通过三程。人从主个阶段:(1)生命;(2)认识过观的观念,程,其中包括人的实践和技术(见经过“实践”前),一(3)绝对观念(即完全真(和技术),理)的阶段。 走向客观真 生命产生脑。自然界反映在人脑理。中。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在技术中检验这些反映的正确性并运用它们,从而也就接近客观真理。 列宁:s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35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5页。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末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 275 ==========第290页========== 这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苴关系问题。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0页。 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相对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反映;这些反映日趋正确;每一个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性,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份,一这 一切论点,对于所有研究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的人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现代”认识论却是无法理解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1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26页。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 276 ==========第291页========== 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它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图画的轮廓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而这幅图画描绘客观地存在着的模特儿,这是无条件的。在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我们什么时候和在什么条件下进到发现煤焦油中的茜素或发现原子中的电子,这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然而,每一个这样的发现都意味着“绝对客观的认识”前进一步,这是无条件的。一句话,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5页。 哲学所应当认识的真理,在黑格尔看来,不再是 一堆现成的、一经发现就只要熟读死记的教条了;现在,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上升到较高阶段,愈升愈高,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 277 ==========第292页========== 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出神,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不仅在哲学认识的领域中是如此,就是在任何其他的认识领域中以及在实践行动的领域中也是如此…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 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诚然,它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对自己的时间和条件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这种看法的保守性是相对的,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一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2一21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07一308页。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 278 ==========第293页========== 似平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前进的发展,不管一切表面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暂时的倒退,终究会给自己开辟出道路, 一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特别是从黑格尔以来,已经如此深入一般人的意识,以致它在这种一般形式中未必会遭到反对了。但是,口头上承认这个思想是一回事,把这个思想具体地实际运用于每一个研究领域,又是一回事。如果人们在研究工作中始终从这个观点出发,那末关于最终解决和永恒真理的要求就永远不会提出了;人们就始终会意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必然具有的局限性,意识到他们在获得知识时所处的环境对这些知识的制约性;人们也不再敬重还在不断流行的旧形而上学所不能克服的对立,即真理和谬误、善和恶、同一和差别、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对立了;人们知道:这些对立只有相对的意义;今天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隐薇着的、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同样,今天已经被认为是错误的认识也有它合乎真理的方面,因而它从前才能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 279 ==========第294页========== 式,如此等等。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巢》第4卷,第239一24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37一338页。 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给这个绝对真理的总和增添新的一粟,可是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它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4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4页。 以最简单的归纳方法所得到的最简单的真理,总是不完全的,因为经验总是未完成的。由此可见:归纳和类比的联系一和推测(科学的预见)的联系,一切知识的相对性以及认识每前进一步所包含的绝对内容。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11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91页。 280 ==========第295页========== 从恩格斯的观点看来,不变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人的意识(在有人的意识的时侯)反映着离开它而存在和发展的外部世界。而空洞的教授哲学所描述的任何其他的“不变性”、任何其他的“实质”、任何“绝对的实体”,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都是不存在的。物的“实质”或“实体”也是相对的,它们只表现人对客体的认识的深化。既然这种深化昨天还没有超过原子,今天还没有超过电子和以太,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坚决认为,日益发展的人类科学在认识自然界上的这一切里程碑都具有暂时的、相对的、近似的性质。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自然界是无限的,而且它无限地存在着。正是绝对地无条件地承认自然界存在于人的意识和感觉之外这一点,才把辩证唯物主义同相对主义的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区别开来。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6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77页。 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 281 ==========第296页========== 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47一14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48页。 狄慈根在《漫游》①(前引书第214页)中重复说,物质这个概念也应当包括思想。这是糊涂思想。如果这样,狄慈根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物质和精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对立就会失去意义。这种对立不应当是“无限的”、夸大的、形而上学的,这是不容争辩的(强调这一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狄慈根的巨大的功绩)·这种相对对立的绝对必然性和绝对真理性的界限,正是确定认识论研究的派别的界限。如果在这些界限之外,把物质和精神即物理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的对立当作绝对的对立,那就是极大的错误。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5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58页。 ①即《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领域中的漫游》。一原编者注 292 ==========第297页==========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还没有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多少平稳地在向上发展,向还未被它占领的新的地域扩张,而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还不能充分有力地发生作用,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出结论:社会主义革命在单独某一个国家内不可能胜利,它只有在所有的或大多数的文明国家里进行共同的攻击才能胜利。这个结论后来便成了一切马克思主义者的指导原理。 可是在二十世纪初期,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谁都明白,垄断前的资本主义显然变成了垄断资本主义,上升的资本主义变成了垂死的资本主义,战争揭露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的不可挽救的弱点,而发展不平衡的规律预先就决定了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成熟的时间不同,这时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得出结论:在新的发展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完全可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切国家或大多数文明国家内同时胜利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些国家内革命的成熟是不平衡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旧公式已经不适合于新的历史条件了。 由此可见,关于社会主义胜利问题,这里有两个不同的结论,它们不仅是互相矛盾的,而且是互 283 ==========第298页========== 相排斥的。 某些书呆子和死啃书本的人不深入问题的本质,脱离历史条件而作形式上的引证,他们会说:这两个结论中有一个是绝对不正确的,应当抛弃,而另一个结论是绝对正确的,应当推广到一切发展时期。但是马克思主义者不能不知道,书呆子和死啃书本的人是错误的,他们不能不知道,这两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但不是绝对正确的,而是每一个结论对于自己的时代是正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结论对于垄断前的资本主义时期是正确的,而列宁的结论则对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是正确的。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第36 一37页。 许多事实、观察和实验都证明,物质是由分离的粒子或颗粒组成的。这些粒子、原子是不是和它们四周的“原初介质”、“基本介质”(以太)有区别,或者它们是处在特殊状态下的这种介质的一分,这一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解决,不过它没有损害原子存在的理论。违反经验的指示,先验地否定跟普通物质(原子和以太)不同的“准物质的实体” 284 ==========第299页========== 的存在,这是没有根据的。个别的错误在这里是不可避免的,但全部科学资料是不容许怀疑原子和分子的存在的。 列宁:《唯物求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82页。《列宁全巢》第14卷,第291页。 真理的阶级性 我们的基本任务就是用我们的真理来反对资产阶级的"真理”,使人们承认我们的真理。 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列宁选集》第4卷,第364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330页。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自然历史理论触犯了神学的陈腐偏见,引起了并且直到现在还在引起最激烈的斗争。马克思的学说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先进阶级服务,指出这一阶级的任务,并且证明当前的制度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 285 ==========第300页========== 一步都得经过战斗,这就不足为奇了。 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页。《列宁全巢》第15卷,第13页。 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于是就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第347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253 一254页。 马克思的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的科学(官方科学和自由派科学)的最大仇视和憎恨,这种科学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有害的宗派”之类的东西。也不能期望资产阶级科学会抱别的态度,因为在建筑在阶级斗争上的社会里是不会有“公正的”社会科学的。全部官方的和自由派的科学都这样或那样地为雇佣奴隶制辩护,而马克思主 286 ==========第301页========== 义则对这个奴隶制宣布了无情的战争。期望在雇佣奴隶制的社会里有公正的科学,正象期望在应不应该用减少资本利润来增加工人工资的问题上有公正的工厂主一样愚蠢可笑。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第441页。《列宁全集》第19卷,第1页。 资产阶级的科学和哲学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官方教授按官方规定讲授科学和哲学是为了愚弄那些出身于有产阶级的青年,为了“训练”他们去反对内外敌人。这种科学对马克思主义连听都不愿听,就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被驳倒,已经被消灭。无论是借驳斥社会主义来猎取名利的青年学者,或者是死抱住各种陈腐“体系”的遗教不放的龙钟老朽,都是同样尽心竭力地攻击马克思。 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页。《列宁全集》第15卷,第13页。 1789年的法国资产者也曾宣称资产阶级的解放就是全人类的解放;但是贵族和僧侣不肯同意,这 287 ==========第302页========== 一论断一虽然当时它对封建主义来说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抽象的历史真理一很快就变成了一句纯粹是自作多情的空话而在革命斗争的火焰中烟消云散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76一27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72一373页。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0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 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夺得了政权。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它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 288 ==========第303页========== 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页。 从1848年起,资本主义生产在德国迅速地发展起来,现在正是它的欺诈盛行的时期,但是我们的专家还是命运不好。当他们能够公正无私地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在德国的现实中没有现代的经济关系。而当这种关系出现时,他们所处的境况已经不再容许他们在资产阶级的视野之内进行公正无私的研究了。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侯,它还能够是科学。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1一21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5一16页。 289 ==========第304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在法英两国通过历史斗争而明显地暴露出来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在德国成熟起来,同时,德国无产阶级比德国资产阶级在理论上已经有了更明确的阶级意识。因此,·当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看来在德国有可能产生的时侯,它又成为不可能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3一21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页。 德国社会特殊的历史发展,排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德国取得任何独创的成就的可能性,但是没有排除对它进行批判的可能性。就这种批判代表 一个阶级而论,它能代表的只是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页。 290 ==========第305页========== 真理的发展规律 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一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9页。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和巩固,必然使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攻击更加频繁,更加剧烈,但是马克思主义每次被官方的科学“消灭”之后,反而愈加巩固,愈加坚强,愈加生气勃勃了。 就是在那些同工人阶级的斗争有联系而且主要是在无产阶级中间流传的学说中,马克思主义也远远不是一下子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在它存在的头半个世纪中(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一直在同那些与它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在四十年代前半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了站在哲学唯心主义立场上的激进青年黑格尔派。四十年代末,在经济理论方面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 五十年代完成了这个斗争:批判了在狂风暴雨的1848年显露过头角的党派和学说。在六十年代,斗 291 ==========第306页========== 争从一般的理论方面转移到更接近于直接工人运动的方面:在第一国际中清除了巴枯宁主义。在七十年代初,蒲鲁东主义者米尔柏格在德国出了一个短时期的风头;在七十年代末,实证论者杜林也暂时显露过头角。但是他们两人对无产阶级的影响都已经微不足道了。马克思主义已经无条件地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他一切思想体系。 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一2页。《列宁全集》第15卷,第13一14页。 大家知道,列宁主义是在对各色机会主义,其中包括对西方的中派主义(考茨基)以及对我国的中派主义(托洛茨基等等)进行无情的斗争中产生、成长和巩固起来的。 斯大林:《论布尔什维主义历史中的几个问题》,《斯大林全集》第13卷,第77页。 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怕一次又一次地改正这些错误,这样,我们就会登上山顶。 列宁:政论家的短评》,《列宁选集,第4卷,第601一602页。《列宁全集》第33卷,第182页。 292 ==========第307页========== 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只要我们在上面指出的狭窄的领域之外应用真理和谬误的对立,这种对立就变成相对的,因而对精确的科学的表达方式来说就是无用的:但是,如果我们企图在这一领域之外把这种对立当做绝对有效的东西来应用,那我们就会完全遭到失败;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99页。 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如老狄慈根所指出的那样),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所能应用的范围以外去,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第217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44页。 293 ==========第308页==========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列宁,《共产: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第257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85页。 批判相对主义,批判终极真理” 马赫、阿芬那留斯和彼得楚尔特宣称:我们是相对主义者。切尔诺夫先生和一些想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俄国马赫主义者也随声附和地说:我们是相对主义者。是的,切尔诺夫先生和马赫主义者同志们,你们的错误正在这里。因为,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就必然使自己不是陷入绝对怀疑论、不可知论和诡辩,就是陷入主观主义。作为认识论基础的相对主义,不仅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并且还否定任何为我们的相对认识所逐渐接近的、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观的准绳或模特儿。从赤裸裸的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证明任何诡辩都是正确的,可以认为拿破仑是否死于1821年5月5日这件事是“有条件的”,可以纯粹为了人或人类的“方便”,在承认科学思想体系(它在一方面是 204 ==========第309页========== “方便”的)的同时,又承认宗教思想体系(它在另一方面也是很“方便”的),等等。 辩证法,正如黑格尔早已说明的那样,包含着相对主义、否定、怀疑论的因素,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5一136页。 你们会说: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这种区分是不确定的。我告诉你们:这种区分正是这样“不确定”,以便阻止科学变为恶劣的教条,变为某种僵死的凝固不变的东西;但同时它又是这样“确定”,以便最坚决果断地同信仰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同哲学唯心主义以及休谟和康德的信徒们的诡辩划清界限。这里是有你们所没有看到的界限,而且由于你们没有看到这个界限,你们滚入了反动哲学 295 ==========第310页========== 的泥坑。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界限。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5--13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5页。 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说来,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2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8项。 新物理学陷入唯心主义,主要就是因为物理学家不懂得辩证法。他们反对形而上学(是恩格斯所说的形而上学,不是实证论者即休谟主义者所说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反对它的片面的“机械性”,可是同时把小孩子和水一起从浴盆里泼出去了。他们在否定迄今已知的元素和物质特性的不变性时,竞否定了物质,即否定了物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他们在否定一些最重要的和基本的规律的绝对 296 ==========第311页========== 性质时,竟否定了自然界中的一切客观规律性,竟宣称自然规律是单纯的约定、“对期待的限制”、逻辑的必然性”等等。他们在坚持我们知识的近似的、相对的性质时,竞否定了不依赖于认识并为这个认识所近似真实地、相对正确地反映的客体。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67一268贞。《列宁全集)第14卷,第276一277页。 这个论断,对于一切马赫主义者所强调的相对主义问题,即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原则的问题,是极端重要的。马赫主义者都坚决认为他们是相对主义者,但是,俄国马赫主义者在重复德国人的话的时候,却害怕或不能直截了当地明白地提出相对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在波格丹诺夫(以及一切马赫主义者)看来,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是根本不承认绝对真理。在恩格斯看来,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波格丹诺夫是相对主义者。恩格斯是辩证论者。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3页。 297 ==========第312页========== 这个相对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对于说明马赫主义在理论上的厄运,几乎是最重要的问题。 实际上,关于相对主义问题在理论上唯一正确的提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所指出的。不懂得唯物主义辩证法,就必然会从相对主义走到哲学唯心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1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25一326页。 恩格斯是为了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为了那陷入主观主义的相对主义而摈弃旧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例如,斯塔洛说:“机械论的理论以及一切形而上学的理论,把局部的、观念的、也许是纯粹假设的属性群或个别属性实体化,把它们说成是各种各样的客观实在。”(…)如果你们不拒绝承认客观实在并攻击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那末这是对的。斯塔洛并没有认识清楚这一点。他不了解唯物主义辩证法,因而常常经过相对主义滚入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1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27页。 298 ==========第313页========== 产生“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另一个原因,是相对主义的原理,即我们知识的相对性的原理。这个原理在旧理论急剧崩遗的时期以特殊力量强使物理学家接受;在不懂得辩证法的情况下,这个原理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14一31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325页。 在一般科学、特别是历史科学的最复杂的问题上,杜林到处滥用最后真理、终极真理、永恒真理这些字眼。恩格斯嘲笑他,并且回答说:当然,永恒真理是有的,但是在简单的事物上用大字眼(gewaltige Worte)是不聪明的。为了向前推进唯物主义,必须停止对“永恒真理”这个字眼的庸俗的玩弄,必须善于辩证地提出和解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三十年前杜林和恩格斯展开了斗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31一132页。 299 ==========第314页========== 杜林先生把本来意义的辩证法宣布为纯粹的无稽之谈,而已经写成的和现在还在写的关于逻辑的许多书籍充分证明,在这里所播种的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也远比有些人所想的要少得多。 此外,我们决不需要担心我们现在所处的认识阶段和先前的一切阶段一样地都不是最后的。这一阶段已经包括大量的认识材料,并且要求每一个想在任何专业内成为内行的人进行极深刻的专门研究.但是认识就其本性而言,或者对漫长的世代系列来说是相对的而且必然是逐步趋于完善的,或者就象在天体演化学、地质学和人类历史中一样,由于历史材料不足,甚至永远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而谁要以真正的、不变的、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的标准来衡量它,那末,他只是证明他自己的无知和荒谬,即使真正的动机并不象在这里那样是要求承认个人的没有错误。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巢》第3卷,第129一13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99页。 永恒真理的情况也是一样。如果人类在某个时候达到了只运用永恒真理,只运用具有至上意义和 300 ==========第315页========== 无条件真理权的思维成果的地步,那末人类或许就到达了这样的一点,在那里,知识世界的无限性就现实和可能而言都穷尽了,从而就实现了已经数出来的无限数这一著名的奇迹。 然而,不正是存在着如此确凿的、以致在我们看来给予任何怀疑都无异是发疯的那种真理吗?二乘二等于四,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于两个直角,巴黎在法国,人不吃饭就会饿死,等等,这些不都是这种真理吗?这不就是说,还是存在着永恒真理,最后的、终极的真理吗? 确实是这样。我们可以按照自古已知的方法把整个认识领域分成三大部分。第一个部分包括研究非生物界以及或多或少能用数学方法处理的一切科学,即数学、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如果有人喜欢对极简单的事物使用大字眼,那末也可以说,这些科学的某些成果是永恒真理,是最后的、终极的真理,所以这些科学也叫做精密科学。然而决不是一切成果都是如此。由于变数的应用以及它的变化被推广于无限小和无限大,以前曾经是如此严格地合乎道德的数学也犯了原罪;它吃了智慧果,这为它开僻了获得最大成就但也造成谬误的道路。数学上的一切东西的绝对适用性、不可争辩的确实性 301 ==========第316页========== 的童贞状态一去不复返了;争论的王国渐渐出现了,而且我们达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大多数人进行微分和积分,并不是由于他们懂得他们在做什么,而是出于单纯的相信,因为直到现在得出的结果总是正确的。天文学和力学方面的情况更糟,而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人们就象处在蜂群之中那样处在种种假说之中。情况也根本不能不是这样。我们在物理学中研究分子的运动,在化学中研究分子的原子构成,如果光波的互相干扰并不是一种虚构,那我们也绝对没有希望在某个时候亲眼看到这些有趣的东西。最后的、终极的真理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非常罕见了。 地质学的情况还要糟,地质学按其性质来说主要是研究那些不但我们没有经历过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过程。所以要挖掘出最后的、终极的真理就要费很大的力气,而所得是极少的。 第二类科学是包括研究生物机体的那些科学。在这一领域中,发展着如此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和因果联系,以致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此外,对各种相互联系作系统了解的 302 ==========第317页========== 需要,总是一再迫使我们在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的周围造起茂密的假说之林。为了正确地确定象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这样简单的事实,需要从盖仑到马尔比基之间多么长的一系列中间阶段,我们关于血球的形成知道得多么少,为了比如说确定某种疾病的现象和致病的原因之间的合理联系,我们今天还缺乏多少中间环节!此外还常常有象细胞的发现这样的发现,这种发现迫使我们不得不对以前生物学上已经确立了的一切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作全面的修正,而且还不得不把这些真理整堆整堆地永远抛弃掉。因此,谁想在这里确立确实是真正的不变的真理,那末他就必须满足于一些陈词滥调,如所有的人必定要死,所有的雌性哺乳动物都有乳腺等等;他甚至不能说,高等动物是靠胃和肠而不是靠头脑来进行消化的,因为集中于头脑的神经活动对于消化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在第三类科学中,即在按历史顺序和现在的结果来研究人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法律形式和国家形式以及它们的哲学、宗教、艺术等等这些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历史科学中,永恒真理的情况还更糟。在有机界中,我们至少是研究这样一些过程的连续系列,这些过程,就我们的直接观察所涉 303 ==========第318页========== 及的范围而言,正在非常广阔的范围内相当有规律地重复着。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有机体的种总的说来没有变化。相反地,在社会的历史上,自从我们脱离人类的原始状态即所谓石器时代以来,情况的重复是例外而不是通例;即使在某个地方发生这样的重复,也绝不是在完全同样的状况下发生的。在 一切文明民族那里,原始的土地公有制的出现和这种所有制崩溃的形式就是如此。因此,我们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科学比在生物学领域中的科学还要落后得多;不仅如此,如果一旦例外地能够认识到某 一时代的社会存在形式和政治存在形式的内在联系,那末这照例是发生在这些形式已经半衰退和濒于瓦解的时侯。因此,在这里认识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因为它只限于了解一定的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的联系和后果,这些形式只存在于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民族中,而且按其本性来说都是暂时的。因此,谁要是在这里猎取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猎取真正的、根本不变的真理,那末他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除非是一些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例如,人 一般地说不劳动就不能生活,人直到现在大都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拿破仑死于1821年5月5日,如此等等。 304 ==========第319页==========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这一领域,我们最常遇到所谓永恒真理,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等等。宣布二乘二等于四,鸟有喙,或诸如此类的东西为永恒真理的,只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企图从永恒真理的存在得出结论:在人类历史的领域内也存在着永恒真理、永恒道德、永恒正义等等,它们都要求同数学的认识和运用相似的适用性和有效范围。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6一12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95一98页。 (五)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在于说明世界,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页。 305 ==========第320页========== 马克思说:唯物主义的理论不能只限于解释世界,它还应当改变世界。可是,考茨基及其同伙却不管这一点,他们宁愿停留在马克思的公式的前半段上。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主义问题,第18页。《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82页。 …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48页。 我们的任务是要揭露旧世界,并为建立一个新世界而积极工作。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4页。 306 ==========第321页========== 这就是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49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9页。 “客观世界”“走着自己的道路”,人的实践面对着这个客观世界,因 注意 而目的的“实现”就会遇到“困难”,甚至会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 注意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51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1页。 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面向着客观世界,依赖于它,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2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0页。 307 ==========第322页========== 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 在革命活动中,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34页。 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0页。 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达到目的本身,都必须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6一7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78页。 308 ==========第323页==========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一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1一202页。 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一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7页。 革命教育着人们。革命强迫那些由于没有主意或者认识糊涂而经常走入歧途的人重新走上革命的 309 ==========第324页========== 轨道。 列宁:《第二届杜马和第二次革命浪潮》,《列宁全集》第12卷,第109页。 无产阶级不是没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缺点和弱点的。它为社会主义而斗争,同时也反对本身的缺点。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农村工作的报告》,《列宁全集》第29卷,第179页。 真正的群众教育永远是不能脱离群众本身的独立政治斗争,特别是不能脱离群众本身的革命斗争的。只有斗争才能教育被剥削的阶级,只有斗争才能使被剥削的阶级发现自己的力量,扩大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能力,清醒自己的头脑,锻炼自己的意志。 列宁,《关于一九O五年革命的报告》,《列 宁全集》第23卷,第247页。 我们对工人说:不仅为了改变现存条件,而且为了改变自己本身,使自己具有进行政治统治的能 310 ==========第325页========== 力,你们或许不得不再经历十五年、二十年、五十年的内战和国际冲突,… 马克思:《揭露科伦共产党人案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465页。 工人阶级并没有期望公社做出奇迹。他们并没有想靠人民的法令来实现现成的鸟托邦,他们知道,为了谋得自己的解放,同时达到现代社会由于本身经济发展而不可遏制地趋向着的更高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完全改变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362一363页。 无产者不能用神术,不能遵照圣母的意旨,不能遵照口号、决议、法令的意旨,一下子摆脱自己的小资产阶级偏见,而只有对广泛的小资产阶级影响,展开长期的艰苦的广泛的斗争,才能摆脱这种偏见。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第266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95页。 311 ==========第326页========== 有人说,在提高无产阶级的觉悟方面,十年宣传还不如几天起义的效果来得大。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阶级搏斗过程就是一所使人民的革命觉悟与时俱增的伟大学校。 斯大林:《两次神斗》,《斯人林全集)第1卷,第181页。 (六)批判唯心论先验论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杜林先生的相反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它把事情完全头足倒置了,从思想中,从世界形成之前就永恒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的模式、方案或范畴中,来构造现实世界,这完全象一个叫做黑格尔的人。 恩格斯:《反朴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页。 312 ==========第327页========== 杜林从“原则”出发,而不是从事实出发,因此他是个玄想家,而他所以能够掩饰他是玄想家,只是因为他把那些命题表达得如此一般而空洞,以致它们看起来是公理式的、平凡的,但从它们中不能作出任何结论,只能加进任意的解释。关于唯一的存在的原则也是如此。世界的统一性和彼岸世界的荒谬性是对世界的全部研究的结果,但是在这里必须是先验地、根据思维公理加以证明的。由此产生了荒谬。可是没有这样的颠倒,就不可能有独特的哲学。 恩格斯:《<反杜林论〉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62页。 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领教了杜林先生的方法。他的方法就是:把每一类认识对象分解成它们的所谓最简单的要素,把同样简单的所谓不言而喻的公理应用于这些要素,然后再进一步运用这样得出的结论。… 这样,数学方法在历史、道德和法方面的应用,应当在这些领域内使所获结果的真理也具有数学的确实性,使这些结果具有真正的不变的真理的性 313 ==========第328页========== 质。 这不过是过去爱用的玄想的或者也称为先验主义的方法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按照这一方法,某一对象的特性不是从对象本身去认识,而是从对象的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首先,从对象构成对象的概念;然后颠倒过来,用对象的映象即概念去衡量对象。这时,已经不是概念应当和对象相适应,而是对象应当和概念相适应了。在杜林先生那里,最简单的要素、他所能达到的终极的抽象,执行着概念的职能,可是这丝毫没有改变事情的实质;这种最简单的要素,最多只带有纯粹概念的性质。所以现实哲学在这里也是纯粹的玄想,它不是从现实本身推论出现实,而是从观念推论出现实。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05页。 杜林先生以为,他可以不加入任何经验的成分,从那些“按照纯粹逻辑的观点既不可能也不需要论证”的数学公理导出全部纯数学,然后再把它应用于世界,同样,他以为,他可以先从头脑中制造出存在的基本形式,一切知识的简单的成分,哲学的公 314 ==========第329页========== 理,再从它们导出全部哲学或世界模式论,然后以至尊无上的姿态把自己的这一宪法赐给自然界和人类世界。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2页。 经济关系反映为法原则,也同样必然使这种关系倒置过来。这种反映的发生过程,是活动者所意识不到的;法学家以为他是凭着先验的原理来活动,然而这只不过是经济的反映而已。这样一来,一切都倒置过来了。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88页。 …康德贬低知识,是为了给信仰开辟地盘,黑格尔推崇知识,硬说知识是关于神的知识。唯物主义者推崇关于物质、自然界的知识,把神和拥护神的哲学混蛋打发到阴沟里去。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01一102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一182页。 815 ==========第330页========== 在康德承认经验、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桌源时,他是在把自己的哲学引向感觉论,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感觉论而引向唯物主义。在康德承认空间、时间、因果性等等的先验性时,他就把自己的哲学引向唯心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0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03页。 “人把规律给予自然界”这个康德主义一马赫主义的公式是信仰主义的公式。 列宁,《唯物: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6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63页。 划分哲学派别的真正重要的认识论问题,并不是关于我们对因果联系的记述精确到什么程度,这些记述是否能用精确的数学公式来表达的问题,而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对这些联系的认识的泉源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还是我们心的特性即心所固有的认识某些先验真理等等的能力。正是这个问题把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同不可知 316 ==========第331页========== 论者(休谟主义者)阿芬那留斯、马赫断然分开了。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6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61页。 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曾用来学习计数,从而用来作第一次算术运算的十个指头,可以是任何别的东西,但是总不是悟性的自由创造物。为了计数,不仅要有可以计数的对象,而且还要有一种在考察对象时撇开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而仅仅顾到数目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长期的以经验为依据的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数的概念一样,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不是在头脑中由纯粹的思维产生出来的。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形的概念。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所以是非常现实的材料。这些材料以极度抽象的形式出现,这只能在表面上掩盖它起源于外部世界的事实。…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是从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从计算时间和制 317 ==========第332页========== 造器皿产生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一7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1一42页。 线、面、角、多角形、立方体、球体等等观念都是从现实中得来的,只有思想上极其幼稚的人,才会相信数学家的话:第一条线是由点在空间中的运动产生的,第一个面是由线的运动产生的,第一个体是由面的运动产生的,如此等等。甚至语言也反对这种看法。一个具有三度的数学图形叫做体,corpus solidum,就是说在拉丁文中这个词甚至是指可以触摸到的物体,所以这个名称绝不是从悟性的自由想象中得来的,而是从确凿的现实中得来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3页。 正如同在其他一切思维领域中一样,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就和现实世界脱离,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 318 ==========第333页========== 须适应的外来的规律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社会和国家方面的情形是这样,纯数学也正是这样,它在以后被应用于世界,虽然它是从这个世界得出来的,并且只表现世界的联系形式的一部分一正是仅仅因为这样,它才是可以应用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2页。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4页。 倍倍尔不是天生的,而是锻炼出来的。倍倍尔不是一出世就是现成的倍倍尔,不象密纳发①那样是从丘必特的脑袋里跳出来的,而是党和工人阶级培养出来的。 列宁:《歪曲布尔什维主义的讽刺画》,《列宁全集》第15卷,第365页。 ① 罗马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根据神话,雅典娜诞生时,戴盔披甲,直接从宙斯(相当于罗马的丘必特)被劈开的脑袋里跳出来。一译者注 319 ==========第334页========== 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科学 (一)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是一致的 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列宁:《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57页。 320 ==========第335页========== 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换句话说,逻辑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9 一1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89一90页。 “自然界这个直接的整体,扩展 注意: 为逻辑观念和精神。”逻辑学是关于 黑格尔 认识的学说,是认识的理论。认识是 “只是”把 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 这个“逻 辑观念”、 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 规律性、 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 普遍性神 等的构成、形成过程,这些概念和规 化了 律等等(思维、科学=“逻辑观念”)有条件地近似地把握着永恒运动着的和发展着的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性。在这里的确客观上是三项:(1)自然 321 ==========第336页========== 界;(2)人的认识=人脑(就是那同一个自然界的最高产物);(3)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人不能完全把握=反映一描绘全部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整体”,人在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画等等时,只能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1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94页。 从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最初是个体的)中的反映过程和以实践来检验这个意识(反映)的观点来看,把生命包括在逻辑中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一并且是天才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36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6页。 322 ==========第337页========== 总之,不仅是对思维形式的描述,不仅是对思维现 按照这种理 象的自然历史的描述(这跟 解,逻辑学是 对形式的描述有什么区别 和认识论一致 呢?),而且是和真理的符 的。 合,也就是?思想史的精华, 这就是极重要 或者简单些说,是思想史的 的问题。 结果和总结?在这里黑格尔表现了唯心主义的不明确和不全面。神秘主义。 不是心理学,不是精神现象学,而是逻辑学=关于真理的问题。 参看“哲学全书”,全集第 6卷第319页[I,267]:《但是 世界和思维的 事实上,它们》(逻辑形式) 运动的一般规 《反而是作为概念的形式而构 律 成现实的活生生的精神》…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06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6页。 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而两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 323 ==========第338页========== 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统治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它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由于它在本质上是形而上学的性质,只就这个前提的内容去研究这个前提。它只限于证明一切思维和知识的内容都应当起源于感性的经骏,而且又提出了下面这个命题:凡是感觉中未曾有过的东西,即不存在于理智中。只有现代唯心主义的而同时也是辩证的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还从形式方面去研究了这个前提。尽管我们在这里遇到无数的任意虚构和凭空臆造,尽管这种哲学的结果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采取了唯心主义的头足倒置的形式,却不能否认:这个哲学在许多情况下和在极不相同的领域中,证明了思维过程同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是类似的,反之亦然,而且同样的规律对所有这些过程都是适用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4页。《马克思恩格斯金巢>第20卷,第610页。 表现在黑格尔那里的是判断这一思维形式本身的发展,而在我们这里就成了对运动性质的立足于经验基础的理论认识的发展。由此可见,思维规律 324 ==========第339页========== 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 一致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68页。 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正是问题的这一“方面”(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本质)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至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更不用说了。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0页。 而辩证法,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同样也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其本身包括现时所谓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同样应当历史地观察自己的对象,研究并概括认识的起源和发展即从不知到知的转化。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84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36页。 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 325 ==========第340页========== 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这些对立,以其不断的斗争和最后的互相转变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变,来决定自然界的生活。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3页。 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巢》第8卷,第53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45页。 真理就是由现象、现实的一切方、黑格尔在面的总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构 概念的辩 成的。概念的关系(=转化=矛盾) 证法中天 =逻辑的主要内容,并且这些概念(及 才地猜测 其关系、转化、矛盾)是作为容观 到了事物 (现象、 世界的反映而被表现出来的。事物的 世界、自 辩证法创造观念的辩证法,而不是相 然界)的 反。 辩证法# 326 ==========第341页========== #应当更通俗地表达这一警言,不要用辩证法这个字眼,大致可以 正是猜测 这样说:黑格尔在一切概念的更换、 到了,再 相互依赖中,在它们的对立面的同一 没有别 中,在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转化 的。 中,在概念的永恒的更换、运动中,天才地猜测到了的正是事物、自然的这样的关系。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3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0页。 对于“发展原则”,在二十世纪 关于辩证 (以及十九世纪末叶)“大家都已经 法及其客 同意”。一是的,不过这种表面的、 观意义的 未经过深思熟虑的、偶然的、庸俗的 问题… “同意”,是一种窒息真理、使真理庸俗化的同意。一如果一切都发展着,那末一切就都相互转化,因为发展显然不是简单的、普遍的和永恒的生长、增多(或减少)等等。一既然 327 ==========第342页========== 如此,那就首先必须更确切地理解进化,把它看做一切事物的产生和消灭、互相转化。一其次,如果一切都发展着,那末这点是否也同思维的最 一般的概念和范畴有关?如果无关,那就是说,思维和存在不相联系。如果有关,那就是说,存在着具有客观意义的概念的辩证法和认识的辩证法。十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80页。 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15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95页。 形式逻辑一一在学校里只讲形式逻辑,在学校低年级里也只应当讲形式逻辑(但要加一些修改) 一根据最普通的或最常见的事物,作出形式上的 328 ==========第343页========== 定义,并以此为限。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拿两个或更多的不同的定义,把它们完全偶然地拼凑起来(既是玻璃圆简,又是饮具),那末我们所得到的就仅仅是一个指出事物的各个方面的折衷主义的定义。 辩证逻辑则要求我们更进一步。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这是第一。第二,辩证逻辑要求从事物的发展、“自己运动”(象黑格尔有时所说的)、变化中来观察事物。就玻璃杯来说,这不能一下子就很清楚地看出来,但是玻璃杯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玻璃杯的用途,它的用处,它同周围世界的联系,都是常常变化的。第三,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一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一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第四,辩证逻辑教导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列宁选集》第4卷,第453页。《列宁全集》第32卷,第83一84页。 329 ==========第344页========== 类比推理(关于类比的推理)向关于必然性的推理的转化,一归纳推理向类比推理的转化,一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向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的转化,一一关于联系和转化联系也就是转化的阐述,这就是黑格尔的任务。黑格尔确实证明了: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 警言。 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正确些说,不是证明了,而是天才地猜测到了。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12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92页。 辩证逻辑和旧的纯粹的形式逻辑相反,不象后者满足于把各种思维运动形式,即各种不同的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列举出来和毫无关联地排列起来。相反地,辩证逻辑由此及彼地推出这些形式,不把它们互相平列起来,而使它们互相隶属,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545一54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66页。 330 ==========第345页========== 正如人们可以把形式逻辑或初等数学狭隘地理解为单纯证明的工具一样,杜林先生把辩证法也看成这样的工具,这是对辩证法的本性根本不了解。甚至形式逻辑也首先是探寻新结果的方法,由已知进到未知的方法;辩证法也是这样,只不过是更高超得多罢了;而且,因为辩证法突破了形式逻辑的狭隘界限,所以它包含着更广的世界观的萌芽。在数学中也存在着同样的关系。初等数学,即常数的数学,是在形式逻辑的范围内活动的,至少总的说来是这样;而变数的数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微积分一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74一17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47页。 (二)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的 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一定是同样 331 ==========第346页========== 适用的。这样的规律可以在这三个领域的两个中,甚至在所有三个领域中被认识出来,只有形而上学的因袭者不明白他所看到的是同一个规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11页。 而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4页。 辩证法,即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儿个特点》,《列宁全集》第17卷,第22页。 辩证法,即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 332 ==========第347页========== 人类认识是相对的。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第442页。《列宁全集》第19卷,第2页。 《这些论式击中独断主义哲学, 说得好111 这种哲学有这样一个手法:把这个或那个原则作为某种特定的命题提出 辩证法= 来,从而把它说成规定性。这种原则总 “对自身 是有条件的;因而它具有辩证法、即 的破坏” 在自身中对自身的破坏。》(第577页)《这些论式是反对理智哲学的卓绝的武器。》(同上)[438]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36页。 现时,发展观念,进化观念,几乎完全深入社会的意识,但不是通过黑格尔哲学,而是通过另外的道路。可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黑格尔哲学所表述的这个观念,要比流行的进化观念全面得多,内容丰富得多。发展似乎是重复以往的阶段,但那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否定的 333 ==========第348页========== 否定”),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发展是飞跃式的、剧变的、革命的;“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到质的转化;对某一物体、或在某一现象范围内或在某个社会内部发生作用的各种力量和趋势的矛盾或冲突造成发展的内因;每种现象的一切方面(而历史不断揭示出新的方面),都是互相依存的,彼此有极其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形成统一的、有规律的世界运动过程,一这就是辩证法这一内容更丰富的(比通常的)发展学说的几个特点。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84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36页。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最新的科学进化论,它正是不容许对事物作孤立的即片面的、歪曲的考察。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第2卷,第642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212页。 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连结、它们的运动、334 ==========第349页========== 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而且我们必须说,现代自然科学为这种检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与日俱增的材料,并从而证明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5页。 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3一45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70页。 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 335 ==========第350页========== 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末,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末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 列宁:《统计学和社会学》,《列宁全集》第23卷,第279页。 为了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为了真正获得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被一大堆细节或各种争执意见所迷惑,为了用科学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 列宁:《论国家》,《列宁选集》第4卷,第43页。《列宁全集》第29卷,第430页。 科学史表明,辩证方法是真正科学的方法;从天文学直到社会学,到处都证实着这种思想: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发展。因而对于自然界的一切都应该从运动和发展 336 ==========第351页========== 的观点去观察。而这就是说,辩证法的精神贯穿着全部现代科学。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77页。 一、发展原则…十此外,还必 须把发展的普 遍原则和世 界、自然界、 注意 二、统一原则…运动、物质等 等的统一的普 遍原则联结、 联系、结合起 来。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80一281页。 337 ==========第352页========== 如果我没有弄错,那末黑格尔的这些推论中有许多神秘主义和空洞的 而“纯粹逻学究气,可是基本的思想是天才的:辑上的”研万物之间的世界性的、全面的、活生究呢?这是生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在人的概念相符合的。中的反映一唯物地颠倒过来的黑格这必须相尔;这些概念必须是经过琢磨的、整符合,就象理过的、灵活的、能动的、相对的、“资本论”相互联系的、在对立中是统一的,这中的归纳样才能把握世界。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和演绎一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样。 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 一条河和河中的水滴。每一水滴的位置、它同其他水滴的关系;它同 黑格尔常 其他水滴的联系;它运动的方向;速 用的“环度;运动的路线一直的、曲的、圆形节”一词, 的等等一一向上、向下。运动的总 是指联系和.概念是运动的各个方面、各个水滴的环节, (=“事物”)、各个“细流”等等 联结中的 的总计。按照黑格尔的逻辑学,世界 环节 的情景大概就是这样的,一当然要除去神和绝对。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73一7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53一154页。 338 ==========第353页========== 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能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3页。 有人说,社会生活处在不断运动和不断发展的状态中。这是正确的:决不能认为生活是一种不变的和凝固的东西,它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它是处在永恒的运动中,处在永恒的破坏和创造过程中。因此,生活中总是有新东西和旧东西,生长着的东西和死亡着的东西,革命的东西和反革命的东西。 辩证方法说:必须按生活的实在情形来考察生活。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74一275页。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 339 ==========第354页========== 地思考了,正象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讲话一样。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5页。 (三)唯物辩证法是现实发展的反映, 唯心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 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绝对概念不仅是从来就存在的(不知在那里?),而且是全部现存世界的真正的活的灵魂。它通过在《逻辑学》中详细探讨过并且完全包含在它自身中的一切预备阶段而向自身发展:然后它使自己“外化”,转化为自然界,它在自然界中并没有意识到它自己,而是采取自然必然性的形式,经过新的发展,最后在人身上重新达到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在历史中又从粗糙的形式中挣脱出来,直到绝对概念终于在黑格尔哲学中又完全地达到自身为止。因此,在自然界中和历史上所显露出来的辩证的发展,即经过一切迂回曲折和暂时退步而由低级到高级的前 340 ==========第355页========== 进运动的因果联系,在黑格尔那里,只是概念的自己运动的翻版,而这种概念的自己运动是从来就有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但无论如何是同任何能思维的人脑无关的。这种意识形态的颠倒是应该消除的。我们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做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做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的头脑可以自觉地应用这些规律,而在自然界中这些规律是不自觉地、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无穷无尽的表面的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而且到现在为止在人类历史上多半也是如此。这样,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或者宁可说,不是用头立地而是重新用脚立地了。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8一23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36一337页。 341 ==========第356页========== 和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一起并继它之后,近代德国哲学产生了,而且在黑格尔身上达到了顶峰。它的最大的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2页。 这种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一这是他的巨大功绩一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6页。 《逻辑的体系是阴影的王国》(第47页)[39],这个王国摆脱了“一切感性的具体性”… (第50页)[41]一…《不是抽 342 ==========第357页========== 象的、僵死的、不动的,而是具体的》… 典型的特色!辩证法的精神和实质!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8 一19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98一99页。 应该用什么方法对待科学?一方面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它具有完全抽象的“思辨的”形式,黑格尔就是在这种形式上把它留下来的;另一方面是平庸的、现在重新时兴的、实质上是沃尔弗式的形而上学的方法,这也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写他们那些缺乏联系的大部头著作时采用的方法。后一种方法,曾被康德特别是黑格尔在理论上摧毁,只是由于惰性和缺乏一种别的简单方法,才使它能够在实际上继续存在。另一方面,黑格尔的方法在它现有的形式上是完全不适用的。它实质上是唯心的,而这里要求发展一种比从前所有世界观都更加唯物的世界观。它是从纯粹思维出发的,而这里必须从最两强的事实出发。一种自已承认是“从无,经过无,到无”的方法,在这种形式上在这里是根本不适用的。 343 ==========第358页========== 虽然如此,它却是一切现有逻辑材料中至少可以加以利用的唯一材料。它没有受到过批判,没有被驳倒过;任何反对这位伟大的辩证法家的人都没有能够在这个方法的巍然大厦上打开缺口;它被遗忘,是因为黑格尔学派不知道可以用它干些什么。因此,首先应当对黑格尔的方法作一番透彻的批判。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0一12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530一531页。 运动和“自己运动”(这一点要注意!自生的(独立的)、天然的、内在必然的运动),“变化”,“运动和生命力”,“一切自己运动的原则”,“运动”和“活动”的“动机”(Trieb)一僵死存在”的对立面,一谁会相信这就是“黑格尔主义”的实质、抽象的和abstrusen(晦涩的、荒谬的?).黑格尔主义的实质呢??必须揭发、理解、拯救、解脱、清洗这种实质,马克思和恩格斯 344 ==========第359页========== 就做到了这一点。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67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47页。 他十分清楚地知道,我的阐述方法和黑格尔的不同,因为我是唯物主义者,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但是,只有在剥去它的神秘的形式之后才是这样,而这恰好就是我的方法的特点。 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8年4月6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6页。 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8页。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页。 345 ==========第360页========== 黑格尔的辩证法之所以是颠倒的,是因为辩证法在黑格尔看来应当是“思想的自我发展”,因而事物的辩证法只是它的反光。而实际上,我们头脑中的辩证法只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进行的、并服从于辩证形式的现实发展的反映。 即使把马克思的从商品到资本的发展同黑格尔的从存在到本质的发展作一比较,您也会看到一种绝妙的对照:一方面是具体的发展,正如现实中所发生的那样;而另一方面是抽象的结构,在其中非常天才的思想以及有些地方是极其重要的转化,如质和量的互相转化,被说成一种概念向另一种概念的表面上的自我发展。这类例子,还可以举出一打来…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1年11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9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203页。 346 ==========第361页========== (抽象的)概念的形注意成及其运用,已经包含着 注意: 关于世界客观联系的规律 必须回要倒转性的看法、信念、意识。过来研过来:把因果性从这个联系中分究黑格马克思出来,是荒谬的。否定概 念的客观性、否定个别和 尔,以把黑格特殊之中的一般性的客观便逐步尔辩证性,是不可能的。由于黑格关于 尔研究了客观世界的运动 黑 地分析法的合在概念的运动中的反映,格尔逻康德主理形式所以他比康德等人深刻得辑义者等运用于多。某种商品和其他商品 意 等的什政治经交换的个别行为,作为一义的么流行济学种简单的价值形式来说, 其中就已经包含着资本主 的逻辑 义的尚未展开的一切主要 和认识 矛盾,—即使是最简单 论 的概括,即使是概念(判断、推理等等)的最初的和最简单的形成,就已经意味着人对于世界的客观联系的认识是日益深刻的。在这里必须探求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的涵义、意义和作用。要注意这点。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09一11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9一190页。 347 ==========第362页========== (四)认识史上的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的对立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 根据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泉源、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 一移到神、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根据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第一种观点是死板的、贫乏的、枯竭的。第二种观点是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2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8页。 348 ==========第363页==========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侯,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但是,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为了认识这些细节,我们不得不把它们从自然的或历史的联系中抽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等方面来逐个地加以研究。这首先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研究的任务;而这些科学部门,由于十分明显的原因,在古典时代的希腊人那里只占有从属的地位,因为他们首先必须搜集材料。精确的自然研究只是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希腊人那里才开始,而后来在中世纪由阿拉伯人继续发展下去;可是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十五世纪下半叶才开始,从这时起它就获得了日益迅速的进展。把自然界分解 349 ==========第364页========== 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做运动的东西,而是看做静止的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做活的东西,而是看似死的东西。这种考察事物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一6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3一24页。 第一种是希腊哲学。在这里辩证的思维还以天然的纯朴的形式出现,还没有被这样一些迷人的障碍所困扰,这些障碍是十七和十八世纪的形而上学—英国的培根和洛克、德国的沃尔弗一自己给自己造成的,而形而上学就是以这些障碍堵塞了自己从了解部分到了解整体、到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350 ==========第365页========== 在希腊人那里一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一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自然现象的总联系还没有在细节方面得到证明,这种联系对希腊人来说是直接的直观的结果。这里就存在着希腊哲学的缺陷,由于这些缺陷,它在以后就必须屈服于另一种观点。但是在这里,也存在着它胜过它以后的一切形而上学敌手的优点。如果说,在细节上形而上学比希腊人要正确些,那末,总的说来希腊人就比形而上学要正确些。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5页。 同时,一些人把变化理解为具有一定质的微粒子的存在以及它们的增加(或减少)结合和分离。另一些人(赫拉克利特)则把它理解为一物向他物的变化(第403页)。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96一297页。 351 ==========第366页========== 往下是关于辩证法的非常有意思的、明白的、重要的概述: ·《辩证法除开通常被设想成 一种偶然的东西外,它具有那种更为详尽的形式,因而对于任何对象,如世界、运动、点等等,都能指明其固有的某种规定来,例如(按照以上所举出的诸对象的次序),空间或时间中的有限性、在这个地方的存在、对空间的绝对否定等等;但是,其次,它同样也必然具有相反的规定,例如空间和时间中的无限性、在这个地方的非存在、对空间的关系,因而具有的空间性。古代埃利亚学派主要是运用它 来自辩证 的辩证法来反对运动,柏拉图则常常 法的历史 运用自己的辩证法来反对当时的观念和见解,特别是反对诡辩学派,但是也反对纯粹的范畴和反思的规定;晚 怀疑论 期的流行的怀疑论不仅把辩证法推广 在辩证法 到直接的所谓意识的事实和日常生活 历史上的 的规则上,并且还把它推广到一切科 作用 学的概念上。但是从这种辩证法中所 352 ==========第367页========== 得出的结论,一般地是公认的论断的矛盾性和虚无性。但是这样的结果可以有双重含义:一种是客观的含义,即这样自相矛盾的对象自身,扬弃并消灭自己;例如埃利亚派的结论就是这样,按照这个结论,世界、运动、点等等的真理性便被否定了;另 一种是主观的含义,按照这个含义,认识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后一个结论或者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个辩证法 辩证法被 本身在玩某种虚假的外观的把戏。所 认为 谓人的常识的普通观点就是如此,这 是把戏 种常识坚持着感性的明显性以及通常的观念和言论》…(第337一338页)[304-305]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60一162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0ー242页。 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天生的自发的辩证论者,他们中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就已经研究了辩证 353 ==========第368页========== 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2页。 注意:“形而上学”这本书在开头的地方坚决反对赫拉克利特、反对存在和非存在同一的思想(希腊哲学家们接近这种思想,但他们没有掌握这种思想,没有掌握辩证法)。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处处、到处都显露出辩证法的活的萌芽和探索… 亚里士多德处处都把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混合起来,而且混合得处处都显出客观逻辑来。对于认识的客观性没有怀疑。对于理性的力量,对于认识的力量、能力和客观真理性抱着天真的信仰。并且在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即概念与感觉得到的个别对象、事物、现象的实在性的辩证法上陷入稚气的混乱状态,陷入毫无办法的困窘的混乱状态。 354 ==========第369页========== 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抓住了亚里士多德学说中僵死的东西,而不是活生生的东西:寻求、探索、迷宫,人迷了路。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是寻求、探索,它接近于黑格尔的逻辑学,但是,亚里士多德(他到处,在每一步上所提出的问题正是关于辩证法的问题)的逻辑学却被变成僵死的经院哲学,它的一切探索、动摇和提问题的方法都被抛弃。而这些提问题的方法就是希腊人所用的那一套试探方式,就是在亚里士多德学说中卓越地反映出来的质朴的意见分歧。 列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6一417页。 辩证法的第二个形态,恰好和德国自然科学家特别接近,这就是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这里已经开了一个头,因为除上述的新康德主义外,回到康德又成为时髦的事情。自从人们发现康 355 ==========第370页========== 德是两个天才假说的创造者以来(没有这两个假说 一以前归功于拉普拉斯的太阳系产生的理论和地球自转由于潮汐而受到阻碍的理论,今天的理论自然科学便不能前进一步),康德在自然科学家当中又获得了应有的荣誉。但是,要从康德那里学习辩证法,这是一个白费力气的和不值得做的工作,而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却有一个广博的辩证法纲要,虽然它是从完全错误的出发点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6页。 而近代哲学虽然也有辩证法的卓越代表(例如笛卡儿和斯宾诺莎),却日益陷入(特别是由于英国的影响)所谓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十八世纪的法国人也几乎全都为这种思维方式所支配,至少在他们的专门哲学的著作中是如此。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2一23页。 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因 356 ==========第371页========== 为那时在所有自然科学中达到了某种完善地步的只有力学,而且只有刚体(天空的和地上的)力学,简言之,即重量的力学。化学刚刚处于幼稚的燃素说的形态中。生物学尚在襁褓中;对植物和动物的机体只作过极粗浅的研究,并用纯粹机械的原因来加以解释;正如在笛卡儿看来动物是机器一样,在 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者看来,人是机器。仅仅运用力学的尺度来衡量化学过程和有机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力学定律虽然也起作用,但是被其他较高的定律排挤到次要地位),这是法国古典唯物主义的 一个特有的、但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20页。 这种唯物主义①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是同当时的自然科学状况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哲学 ①指十八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一一编者注 357 ==========第372页========== 思维方法相适应的。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20页。 旧唯物主义是非历史的、非辩证的(是反辩证法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它没有彻底而全面地遵循发展观,…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82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34页。 正当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它,因而只有辩证法能够帮助自然科学战胜理论困难的时侯,人们却把辩证法和黑格尔派一起抛到大海里去了,因而又无可奈何地沉溺于旧的形而上学。从此以后,在公众当中流行的 一方面是叔本华的、后来甚至是哈特曼的适合于庸人的浅薄思想,另一方面是福格特和半希纳之流的庸俗的巡回传教士的唯物主义。大学里有各式各样的折衷主义互相竞争,它们只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只是由已经过时的哲学的残渣杂凑而成, 358 ==========第373页========== 而且全都同样是形而上学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46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4页。 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而且我们必须说,现代自然科学为这种检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与日俱增的材料,并从而证明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自然界不是循着一个永远一样的不断重复的圆圈运动,而是经历着实在的历史。这里首先就应当指出达尔文,他极其有力地打击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因为他证明了今天的整个有机界,植物和动物,因而也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延续了几百万年的发展过程的产物。 恩格斯,《〈反杜林论)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700页。 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 359 ==========第374页========== 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西。正和负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原因和结果也同样是处于固定的相互对立中。初看起来,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来说似乎是极为可取的,因为它是合乎所谓常识的,然而,常识在它自己的日常活动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遇到最惊人的变故。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 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4页。 360 ==========第375页========== 旧形而上学意义下的同一律是旧世界观的基本原则,a=a。每一个事物和它自身同一。一切都是永久不变的,太阳系、星体、有机体都是如此。这个命题在每个场合下都被自然科学一点一点地驳倒了,但是在理论中它还继续存在着,而旧事物的拥护者仍旧用它来抵抗新事物: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它自身又是别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巢第8卷,第53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7页, 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黑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的”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做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它的残余还牢牢地盘踞在人们的头脑中,这种方法在当时是有重大的历史根据的。必须先研究事物,而后才能研究过程。必须先知道一个事物是什么,而后才能觉察这个事物中所发生的变化。自然科学中的情形正是这样。认为事物是既成的东西的旧形而上学,是从那种把非生物和生物当做既成事物来研究的自然科学中产生的。而当这种研究已经进展到可以向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即可以过渡到系统地研究这些事物在自然界本身中所发生 361 ==========第376页========== 的变化的时候,在哲学领域内也就响起了旧形而上学的丧钟。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 一24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38一339页。 辩证法来源于希腊文《dialego》一词,意思就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在古代,所谓辩证法,指的是以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来求得真理的艺术。古代有些哲学家认为,思维矛盾的揭露以及对立意见的冲突,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后来推广到自然界现象中去,就变成了认识自然界的辩证方法,这种方法把自然界现象看作是永恒地运动着、变化着的现象,把自然界的发展看作是自然界中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看作是自然界中对立力量互相影响的结果。 辩证法从根本上说来,是同形而上学截然相反的。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第630页。 362 ==========第377页========== 辩证法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世界上一切都是暂时的,变动的,自然界在变化,社会在变化,风俗习惯在改变,正义的概念在改变,真理本身也在改变,一正因为如此,辩证法对一切都采取批判的态度,正因为如此,它否认一成不变的真理,因而也否认抽象的“一经发现后就只须熟读死记的教条”(见恩格斯《费尔巴哈论》)。 形而上学向我们说的却完全是另外一套。在形而上学看来,世界是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见恩格斯《反杜林论》),它是由某个人或某种东西永远确定了的,所以形而上学者一开口就是“永恒的正义”和“不变的真理”。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79一280页。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的出发点是:自然界的对象、自然界的现象含有内在的矛盾,因为它们都有其反面和正面,都有其过去和将来,都有其衰颓着的东西和发展着的东西,而这种对立面的斗争、旧东西和新东西之间的斗争、衰亡着的东西和产生着的东西之间的斗争、衰颓着的东西和发展着的东 363 ==========第378页========== 西之间的斗争,就是发展过程的内在内容,就是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内在内容。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第633页。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不是把自然界看作彼此隔离、彼此孤立、彼此不依赖的各个对象或现象的偶然堆积,而是把它看作有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其中各个对象或现象互相有机地联系着,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 因此,辩证方法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一种现象,如果被孤立地、同周围现象没有联系地拿来看,那就无法理解,因为自然界的任何领域中的任何现象,如果把它看作是同周围条件没有联系、与它们隔离的现象,那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东西;反之,任何一种现象,如果把它看作是同周围现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受周围现象所制约的现象,那就可以理解、可以论证了。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第630一631页。 364 ==========第379页==========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不是把自然界看作静止不动、停滞不变的状态,而是看作不断运动和变化、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其中始终有某种东西在产生,在发展;有某种东西在破坏,在衰颓。因此,辩证方法要求我们观察现象时不仅要从各个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角度去观察,而且要从它们的运动、它们的变化、它们的发展、它们的产生和衰亡的角度去观察。 在辩证方法看来,最重要的不是现时似乎坚固,但已经开始衰亡的东西,而是正在产生、正在发展的东西,哪怕它现时似乎还不坚固,因为在辩证方法看来,只有正在产生、正在发展的东西,才是不可战胜的。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第631页。 最可笑的是米海洛夫斯基先生责备马克思,说他没有“重新审查〈原文如此!〉一切关于历史过程的著名理论”。这简直可笑极了。试问这些理论 十分之九都是些什么东西呢?都是一些关于什么是社会、什么是进步等等纯粹先验论的、独断的、抽象的议论(我有意举出这些与米海洛夫斯基先生心 365 ==========第380页========== 意相投的例子)。而且这些理论就其存在来说已是无用的,就其基本方法、就其彻头彻尾的暗淡无光的形而上学来说也是无用的。从什么是社会、什么是进步等问题开始,就等于从末尾开始。当你还没有专门研究过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甚至未能确定这个概念,甚至未能去认真研究事实和客观地分析任何一种社会关系的时候,你怎能得出关于一般社会和一般进步的概念呢?这就是任何科学所由以开始的那种形而上学的最明显的标志:还不善于着手研究事实时,总是先验地臆造一些毫无结果的一般理论。形而上学的化学家还不善于实际研究化学过程时,就臆造一种关于什么是化学亲合力的理论。形而上学的生物学家谈论着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命力。形而上学的心理学家议论着什么是灵魂。这种方法就是很荒谬的。不分别说明各种心理过程,就不能谈论灵魂:在这里要想有所进步,就必须摈弃那些关于什么是灵魂的一般理论和哲学议论,就必须有本事把对于说明这种或那种心理过程的事实的研究放在科学的基础上面。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选集,第1卷,第11一12页。《列宁全集》第1卷,第123一124页。 366 ==========第381页========== 正是那些过去被认为是不可调和的和不能解决的两极对立,正是那些强制规定的分界线和类的区别,使现代的理论自然科学带上狭隘的形而上学的性质。这些对立和区别,虽然存在于自然界中,可是只具有相对意义,相反地,它们那些被设想的固定性和绝对意义,则只不过是被我们人的反思带进自然界的一这样的一种认识,构成辩证自然观的核心。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5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6页。 辩证法是在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成熟的,它在这个斗争中博得了光荣,而无政府主义者认为辩证法就是形而上学!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79页。 367 ==========第382页========== 四、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 的实质和核心 (一)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 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不但现象是短暂的、运动的、流逝的、只是被假定的界限所划分的,而且事物的本质也是如此。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6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0页。 368 ==========第383页==========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看拉萨尔所著《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第3篇(《论认识》)开头所引用的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①),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主要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是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或特征)。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问题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经常在这周围兜圈子,并跟赫拉克利特即跟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作斗争)。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1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7页。 对立面的同一(它们的“统一”,也许这样说更正确些吧?虽然同一和统一这两个名词在这里并没有特别重大的差别。在一定的意义上两个名词都是正确的),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 ①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6页。一原编者注 369 ==========第384页========== 这些过程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巢,第2卷,第711一712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7一408页。 有一个爱好虚构的思辨体系,但思想极其深刻的研究人类发展基本原则的学者①一向认为,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就是他所说的对立统一〔Contact of extremes)规律。在他看来,"两极相逢”这个习俗用语是伟大而不可移易的适用于生活一切方面的真理,是哲学家不能漠视的定理,就象天文学家不能漠视刻卜勒的定律或牛顿的伟大发现一样。 “对立统一”是否就是这样一个万应的原则,这一点可以从中国革命②对文明世界很可能发生的影响中得到明显的例证。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109页。 ① 黑格尔。一一原编者注 ②指太平天国革命。一原编者注 370 ==========第385页========== 《从来造成困难的总是思维,因为思维把一个对象的实际上联结在一 对1 起的各个环节彼此分隔开来考察。》(第322页)[242] 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末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思维对运动的描述,总是粗糙化、僵化。不仅思维是这样,而且感觉也是这样;不仅对运动是这样,而且对任何概念也都是这样。 这里也有辩证法的本质。对立面的统一、同一这个公式正是表现着这个本质。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85页。 371 ==========第386页========== =00◆●0●00 =注意 概念的相互依赖 每一概念都处 一切概念的毫无例外的相互依赖 在和其余一切 辩证法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 概念的一定关 是什 转化 一切概念的毫无例外的转 系中、一定联 么? 化。 系中 概念之间对立的相对性 0000●n 概念之间对立面的同一。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3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0页。 批判矛盾融合论 蒲鲁东先生想调和矛盾,因而完全避开了一个问题:是不是必须把这些矛盾的基础本身推翻呢?他完全象一个政治上的空论家,想把国王、众议院、贵族院一并当做社会生活的构成部分,当做永恒的范畴。他只是寻求一个新公式,以便把这些力量平衡起来,而这些力量的平衡正是表现于其中各个 372 ==========第387页========== 力量时胜时败的现代运动。例如,在十八世纪,许多平庸的人物都曾努力发现一个真正的公式,以便把各个社会等级、贵族、国王、议会等等平衡起来,而第二天早晨就无论国王、议会、或贵族都没有了。这一对抗的真正平衡是推翻一切社会关系这些封建体制和这些封建体制的对抗的基础。 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86一487页。 蒲鲁东先生认为,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益处和害处加在一起就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1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45页。 我们暂且把蒲鲁东先生当做一个范畴看待,看 一看他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他的长处和短处。 如果说,与黑格尔比较,他的长处是提出任务并且保留为人类最大幸福而解决这些任务的权利, 373 ==========第388页========== 那末,他也有一个短处:当他想用辩证法引出一个新范畴时,却毫无所获。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任务,就是立即使辩证运动终结。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由于矛盾本性而自我安置和自相对置的范畴,而是在范畴的两个方面中间转动、·挣扎和冲撞的蒲鲁东先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1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46页。 在经济关系—一因而表示经济关系的范畴一包含着对立的地方,在它是矛盾,也就是矛盾统一的地方,他①就强调对立的统一因素,而否定对立。他把对立的统一变成了这些对立的直接等同。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第91页。 这还是同样的一套逻辑。如果某种关系包含着对立,那它就不仅是对立,而且是对立的统一。因 ①指穆勒。一编者注 374 ==========第389页========== 此,它就是没有对立的统一。这就是穆勒用来消除“矛盾”的逻辑。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第106页。 “关于存在的基本逻辑特性的第一个命题,而且是最重要的命题,就是矛盾的排除。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或者换句话说,真实地产生的矛盾甚至是背理的顶点…” “按照黑格尔的逻辑学,或确切些说,按照逻各斯学说,矛盾的东西央不是在按本性来说只能被看做主观的和自觉的思维中存在着,而是在事物和过程本身中客观地存在着,而且可以说是见诸形体的,这样,背理就不再是不可想象的思想组合,而是成为一种实际的力量…。” 上面所引两段话的思想内容可以归结为一个命题:矛盾=背理,因而它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对于在其他方面相当有常识的人来说,这个命题也许象直不能是曲、曲不能是直这一命题一样,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微分学不顾常识的一切抗议,竟 375 ==========第390页========== 使直线和曲线在一定条件下相等,并由此达到那坚持直线和曲线等同是背理的常识所永远不能达到的成果。由于所谓矛盾辩证法在从古代希腊人起直到目前为止的哲学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甚至比杜林先生更强的反对者,在反对矛盾辩证法时,也必须提出别的论据,而不能只凭单纯的断言和许多的谩骂。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158一15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31一132页。 无论如何,最令人吃惊的是杜林先生宣布:从马克思的观点看来,“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一个东西”;这样,对马克思来说,例如资本家和雇佣工人,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都是一个东西”,而最后连马克思和杜林先生也“都是一个东西”。要说明怎么能做出这样简单的蠢事,只能设想:仅仅“辩证法”这个字眼就已经使杜林先生陷入一种神经错乱而无能负责的状态,以致对他来说,由于某种错误的和混乱的观念,无论他说的和做的是什么,归根到底“都是一个东 376 ==========第391页========== 西”。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巢》第3卷,第16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36页。 关键在于考茨基把帝国主义的政策同它的经济割裂开了,把兼并解释为金融资本“情愿采取”的政策,并且拿同一金融资本基础上的另一种似乎可能有的资产阶级政策和它对立。照这样说来,经济上的垄断是可以同政治上的非垄断、非暴力、非掠夺的行动方式相容的。照这样说来,世界领土的分割(这种分割恰巧在金融资本时代进行完毕并成了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在互相竞争的特殊形式的基础)也是可以同非帝国主义的政策相容的。这样一来,就不是暴露资本主义最新阶段最根本的矛盾的深刻性,而是掩饰、缓和这些矛盾;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第811-一812页。《列宁全集》第22卷,第262页。 377 ==========第392页========== 《通常对事物所抱的温情态度,只关心如何使事物不自相矛盾,却常常忘记,这种办法是解决不了矛盾的,它只是把矛盾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即转移到主观的或外在的反思那里,并且也忘记,后者实际上是在自身中统一地包含着两个被扬弃的和相互关联的环节,而这两个环节由于这种迁徙和转移,就简单地被宣布为设定性.》(第47页)[498] (这种讽刺真妙1(庸俗之辈)对自然界和历史“抱温情态度”,就是企图从自然界和历史中清除矛盾和斗争)…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61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41页。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的关系之中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 378 ==========第393页========== 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 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 因此,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在事物和过程本身中客观地存在着,而且可以说是见诸形体的”矛盾。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巢》第3卷,第16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32页。 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对于辩证法的这一方面,通常(例如普列汉诺夫)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对立面的同一被当做实例的总和“例如种子”;“例如原始共产主义”。恩格斯也这样做过。但这是“为了通俗化”sesss而不是被当做认识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 在数学中,+和一,微分和积分。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379 ==========第394页==========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1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7页。 对立一如果一个事物具有对立,那末它就同自身处在矛盾中,而且它在思想中的表现也是如此。例如,一个事物是它自身,同时又在不断变化,它本身有“不变”和“变”的对立,一这就是矛盾。 恩格斯:《〈反杜林论>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72一673页。 这是机智而正确的。任何具体的东西、任何具体的某物,都是和其余的一切处于相异的并且常常是矛盾的关系中,因此,它往往既是自身又是他物。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6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44页。 380 ==========第395页==========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象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俄和过度的菠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纯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8一7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4页。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两面。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土地纲领》,《列宁全集》第6卷,第111页。 高等数学的主要基础之一是这样一个矛盾:在 一定条件下直线和曲线应当是一回事。高等数学还有另一个矛盾:在我们眼前相交的线,只要离开交 381 ==========第396页========== 点五六厘米,就应当认为是平行的、即使无限延长也不会相交的线。可是,高等数学利用这些和其他 一些更加尖锐的矛盾获得了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初等数学所完全不能达到的成果。 但是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例如,A的根 应当是A的幂,这就是矛盾,可是毕竟A÷=VA。 负数应当是某数的平方,这也是矛盾,因为任何 一个负数自乘就得出正的平方。因此,一1的平方根不仅是矛盾,而且甚至是荒谬的矛盾,是真正的 背理。可是V一1在许多情况下毕竟是正确的数学 运算的必然结果;不仅如此,如果不准用V一1来 运算,那末数学,无论是初等数学或高等数学,将怎么办呢?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6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33一134页。 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都是接近和分离、收缩和膨胀,一一句话,是吸引和排斥这一古老的两极对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49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10页。 382 ==========第397页========== 植物,动物,每一个细胞,在其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既和自己同一而又和自己相区别,这是由于吸收和排泄各种物质,由于呼吸,由于细胞的形成和死亡,由于循环过程的进行,一句话,由于无休止的分子变化的总和,这些分子变化形成生命,而其总的结果则一目了然地出现于各个生命阶段一胚胎生命,少年,性成熟,繁殖过程,老年,死亡。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6页。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 但是一切生物所共有的这些生命现象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在于蛋白体从自己周围摄取其他的适当的物质,把它们同化,而体内其他比较老的部分则分解并且被排泄掉。其他无生命物体在自然过程中也发生变化、分解或结合,可是这样一来它们就不再是以前那样的东西了。岩石经过风化就不再是岩石;金属氧化后就变成锈。可是,在无 383 ==========第398页========== 生命物体中成为破坏的原因的东西,在蛋白质中却是生存的基本条件。从蛋白体内各组成部分的这种不断转变,摄食和排泄的这种不断交替停止的一瞬间起,蛋白体本身就停止生存,趋于分解,即归于死亡。因此,生命,蛋白体的存在方式,首先是在于:蛋白体在每一瞬间既是它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这种情形和无生命物体所发生的不同,它不是由某种从外面造成的过程所引起的。相反地,生命,即通过摄食和排泄来实现的新陈代谢,是一种自我完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为它的体现者一蛋白质所固有的、生来就具备的,没有这种过程,蛋白质就不能存在。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0一12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88一90页。 既然简单的机械的位移本身已经包含着矛盾,那末物质的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我们在上面已经看到①,生命首先正是在于: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 ①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0卷,第89页。一编者注 384 ==========第399页========== 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矛盾一停止,生命也就停止,死亡就到来。同样,我们已经看到①,在思维的领域中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例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和这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身上的实际存在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的,是在无穷无尽的前进运动中解决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160一16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33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一商品交换。这 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 一切矛盾的胚芽)。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的发展,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总和 ①见《马克思恩格斯选巢》第3卷,第76、12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20卷,第40、95页。一编者注 385 ==========第400页========== 中的、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 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因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辩证法在马克思看来只是辩证法的局部情况)。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2一713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9页。 某种商品和其他商品交换的个别行为,作为一种简单的价值形式来说,其中就已经包含着资本主义的尚未展开的一切主要矛盾,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概括,即使是概念(判断、推理等等)的最初的和最简单的形成,就已经意味着人对于世界的客观联系的认识是日益深刻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1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90页。 交换过程造成了商品分为商品和货币这种二重化,即造成了商品得以表现自己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内在对立的一种外部对立。在这种外部对立 386 ==========第401页========== 中,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同作为交换价值的货币对立着。另一方面,对立的效方都是商品,也就是说,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这种差别的统 一按相反的方向表现在两极中的每一极上,并且由此同时表现出它们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3页。 杜林先生永远做不到没有矛盾地思考现实的无限性。无限性是一个矛盾,而且充满种种矛盾。无限纯粹是由有限组成的,这已经是矛盾,可是事情就是这样。物质世界的有限性所引起的矛盾,并不比它的无限性所引起的少,正象我们已经看到的,任何消除这些矛盾的尝试都会引起新的更坏的矛盾。正因为无限性是矛盾,所以它是无限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无止境地展开的过程。如果矛盾消灭了,那就是无限性的终结。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90一9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6页。 387 ==========第402页==========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 主义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列宁:《“共产主义”》,《列宁选集》第4卷,第290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144页。 正确地提出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有巨大的意义。任何问题都应当辩证地提出,就是说,我们任何时候也不应当忘记,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以时间和地点为转移,所以我们就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 斯大林:《论土地问题》,《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11一212页。 不详细考察某个运动在它的某一发展阶段的具体环境,要想对一定的斗争手段问题作肯定或否定 388 ==========第403页========== 的回答,就等于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立脚点。 列宁:《游击战争》,《列宁选集)第1卷,第673页。《列宁全集》第11卷,第197页。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列宁:《我们的纲领),《列宁选集》第1卷,第203页。《列宁全集》第4卷,第187一188页。 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不作任何妥协”!),那是很荒谬的。为了能够分析各个不同的情况,应该有自己的头脑。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第223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50页。 389 ==========第404页========== 马克思辩证法要求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至于阶级斗争是反对侵略的最好手段的说法,不论对推翻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或对推翻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来说,都是正确的。正因为这对任何阶级压迫来说都是正确的,这过于一般化,所以对这一特殊场合是不够的。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列宁选集第2卷,第857页。《列宁全集》第22卷,第310页。 只要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差别和国家差别还存在(这些差别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以后,也还要保持很久很久),各国共产主义工人运动国际策略的统一,就不是要求消除多样性,消灭民族差别(这在目前是荒唐的幻想),而是要求运用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苏维埃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时,把这些原则在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和运用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当每个国家采取具体的途径来解决统一的国际任务,战胜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和左倾学理主义,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时候,都必须考察、研究、 390 ==========第405页========== 探索、揣测和把握民族的特点和特征,这就是一切先进国家(而且不仅是先进国家)在目前历史阶段上的主要任务。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第246页。《列宁全巢》第31卷,第73一74页。 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例如,谈到这个国家的民族纲领),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 列宁:《论民族自决权》,《列宁选集》第2卷,第512页。《列宁全集》第20卷,第401页。 如果我们简单地按照死板格式来为俄国各地抄录法令,如果乌克兰和顿河区的布尔什维克党员、苏维埃工作人员不加分析地笼统地把这些法令推行到其他地区去,那就错了。我们一定会遇到不少的特殊情况,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死板格式来束缚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一成不变地认为 391 ==========第406页========== 我们的经验,俄国中部的经验,可以完全搬到一切边区。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列宁全集》第29卷,第133页。 每个阶段都有其根本不同的斗争情势和特殊的直接攻击目标,每个阶段都可以说是一个总的战役中的个别战斗。不研究每个战斗的具体情况,就丝毫不能了解我们的斗争。 列宁:《进一步,退两步》,《列宁选集》第1卷,第506页。《列宁全集》第7卷,第406页。 适用于一个有它本身特点的历史时期的战略计划,就不能适用于另一个有完全不同特点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历史转变都有它所必需的和适合于它的任务的战略计划 斯大林:《论俄国共产党人的战略和策略问题》,《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142一143页。 392 ==========第407页========== 科学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3页。 社会现象,除了这个共同点之外,还有自己专门的特点,这些专门的特点使社会现象互相区别,而这些专门特点对于科学最为重要。基础的专门特点就是:基础在经济上为社会服务。上层建筑的专门特点就是:上层建筑以政治、法律、美学等思想为社会服务,并且为社会创造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和其他的设施。语言和其他社会现象相区别的专门特点是什么呢?这就是:语言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作为社会中交流思想的工具为社会服务的,这个工具使人们能够相互了解并调整他们在人类活动的一切范围中(包括生产的领域,也包括经济关系的领域,包括政治的领域,也包括文化的领域,包括社会生活,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共同工作。这些特点仅仅是语言所特有的,正因为它们仅仅是语 393 ==========第408页========== 言所特有的,语言才是独立的科学一语言学一的研究对象。没有语言的这些特点,语言学就会丧失独立存在的权利。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第27 一28页。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要不研究个别的实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就根本不能认识物质和运动;而由于认识个别的实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我们也才认识物质和运动本身。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9页。 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因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辩证法在马克思看来只是辩证法的局部情况)。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等等东西开始;从任何一个命题开始,如树叶是绿的,伊万是人,哈巴狗是狗等等。在这里(正如黑格尔天才地指出过的)就已经有辩证法:个别就 394 ==========第409页========== 是一般(参看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施维格勒译,第2卷第40页,第3篇第4章第8一9节:“因为当然不能设想:在个别的房屋之外还存在着一般的房屋”)。这就是说,对立面(个别跟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转化而与另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如此等等。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3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9页。 运动是怎样在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中出现的呢?这最好是就运动本身的个别形态来研究。最后将看到事情的全貌。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11页。 395 ==========第410页========== 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别有不同规定的东西。其中有些属于一切时代,另一些是儿个时代共有的,〔有些〕规定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没有它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如果说最发达语言的有些规律和规定也是最不发达语言所有的,但是构成语言发展的恰恰是有别于这 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那末,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见到统一(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总是一样的,这里已经出现了统一)就忘记本质的差别。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35页。 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6页。 396 ==========第411页========== 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末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 恩格斯:《致保·恩斯特(1890年6月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10页。 任何一个一般的历史的理由,如果用在个别场合而不对该一场合的条件作特殊的分析,都会变成空话。 列宁:《错在哪里?》,《列宁全集》第27卷,第34页。 用抽象的概念来代替具体的东西,这是革命中 一个最主要最危险的错误。 列宁,《论口号》,《列宁选集》第3卷,第113页。《列宁全集)第25卷,第179页。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 397 ==========第412页========== 件。 恩格斯:《致维·伊·查苏利奇(1885年4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50页。 共产主义者的任务,象在任何时候一样,也是要善于把共产主义共同的和基本的原则应用到各阶级和各政党相互关系的特点上去,应用到向共产主义客观发展的特点上去,这种特点每个国家各不相同,我们应该善于研究、探求和揣测这种特点。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第243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71页。 在人类从今天的帝国主义走向明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同样表现出这种多样性。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列宁:《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列宁全集》第23卷,第64 一65页。 398 ==========第413页========== 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在它的经济发展中,不仅服从自己特有的经济规律,而且还服从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例如,在作为整体的社会生产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的规律,在一切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关系的规律.所以,各个社会形态不仅以自己特有的规律互相分开着,而且以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互相联系着。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56页。 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谁要想把火地岛的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英国的政治经济学置于同一规律之下,那末,除了最陈腐的老生常谈以外,他显然不能揭示出任何东西。因此,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以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最普遍的 399 ==========第414页========== 规律。同时,不言而喻,适用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的规律,对于具有这种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的一切历史时期也是适用的。例如,随着金属货币的采用,一系列的规律发生了作用,这些规律对于借金属货币进行交换的一切国家和历史时期都是适用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186一18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60一161页。 (三)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 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1892年2月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270页。 政治事变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 400 ==========第415页========== 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决不能你想抓哪个环节就故意挑哪个环节。 列宁:《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选集》第4卷,第649页。《列宁全集》第33卷,第267页。 仅仅一般地做一个革命家和社会主义拥护背或共产主义者是不够的。必须善于在每个时机找出链条上的一个特殊环节,必须全力抓住这个环节,以便抓住整个链条并稳稳地准备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同时,在历史事变发展的链条里,各个环节的次序,它们的形式,它们的关连,它们之间的区别,都不象铁匠所制成的普通链条那样简单,那样笨拙。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伍务》,《列宁选集》第8卷,第526页。《列宁全集¥第27卷,第252页。 要在每个一定的时机找出事变过程链条上的特殊环节,抓住了这个环节,就能掌握整个链条,为取得战略胜利准备条件。 问题是要从摆在党面前的许多任务中挑出一个当前任务,解决这个任务是中心,实现这个任务就 401 ==========第416页========== 能保证顺利地解决其他一切当前任务。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主义问题》,第69页。《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143页。 我们党的政治战略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它善于在每一个时机找出运动的基本环节,抓住了这个基本环节,然后就把整个链条拖向一个总的目标去解决任务。 斯大林:《胜利冲昏头脑》,《列宁主义问题》第369页。《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171页。 他们无所不谈,既谈哲学,又谈理论,但是对于决定当前我们党的方针和实际工作的那些阶级变动却一句话也没有提到。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怪事呢?也许是因为健忘?当然不是!政治家是不能忘记主要东西的。这是因为他们看不见和不了解目前我们国内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新的革命过程。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主要东西,忽略了政治家没有权利忽略的阶级变动。 402 ==========第417页========== 正因为如此,布哈林反对派在我们党的新任务面前就显得张皇失措和,束手无策。 斯大林:《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列宁主义问题》,第253一254页。《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12页。 但是要实现这种宏伟的计划,决不能茫无头绪,乱抓一把。要实现这种计划,首先必须找出计划的基本环节,因为只有找出并抓住基本环节,才能把计划的其他一切环节拉出来。 斯大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结(1933年1月7日在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上的报告)),《列宁主义问题,第447页。《斯大林全集》第13卷,第160页。 大飞跃时代的真正应当注意的地方,就在于旧事物的碎片极多,并且有时比新事物的幼芽(不是常常可以一眼看到的)的数量还积累得更快些,因此我们就要善于从发展路线或链条中抽出最重要的环节。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列宁选集》第3卷,第526页。《列宁全集)第27卷,第251一252页。 403 ==========第418页========== 任何问题都可以说是“在迷宫里兜圈子”,因为全部政治生活就是由一串无穷无尽的环节组成的 一条无穷无尽的链条。政治家的全部艺术就在于找到并且紧紧掌握住最不容易从手中被打掉、目前最重要而且最能保障掌握住它的人去掌握整个链条的那个环节。 列宁:怎么办?》,《列宁选集》第1卷,第371一372页。《列宁全集》第5卷,第473页。 国际方面的情况是非常严重、困难而危险的;必须随机应变和实行退却;这是等候西欧革命重新爆发的时期,这个革命的成熟过程是极其长久的;在国内,是缓慢建设和无情“整饬”的时期,是无产阶级严格的纪律性与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及无政府状态的险恶自发势力作长期的坚决斗争的时期;—简单说来,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中我们所经历的特殊阶段的特点。这就是历史事变链条中我们必须马上用全力抓住的一个环节,全力抓住这个环节便能顺利解决任务,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至于下一环节,它正闪着特别的光辉,即国际无产阶级革命 404 ==========第419页========== 胜利的光辉,令人向往。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列宁远集》第3卷,第527页。《列宁全集》第27卷,第253页。 在解决某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时侯候,起码的一条就要首先把握住最典型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最不受局外的、复杂的影响和环境的左右,在这个事情解决之后,再深入一步把这些局外的和复杂的环境一一加以考虑。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土地纲领,《列宁全集》第6卷,第108页。 我们应当牢牢记住,我们在军事上之所以取得了胜利,创造了奇迹,就是由于我们总是集中力量来解决主要的、基本的问题,我们使用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会使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列宁:《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闭幕词》,《列宁全集》第30卷,第446页。 405 ==========第420页========== 应该把握统一体的主要方面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英美工人运动的言论,同有关德国工人运动的言论比较一下,是大有益处的。如果注意到在德国和英美两国,资本主义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资产阶级在各该国全部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形式各不相同这一事实,那末这种比较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了。从科学观点来看,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唯物辩证法的典范,看到善于针对不同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具体特点,把问题的不同重点和不同方面提到首位并加以强调的本领。从工人政党的实际政策和策略观点来看,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针对不同国家的民族工人运动所处的不同阶段决定战斗的无产阶级的任务的典范。 列宁,《〈约·菲·贝克尔、约·狄慈根、弗 ·恩格斯、卡·马克思等致弗·阿·左尔格等书信集〉俄译本序言》,《列宁选集》第1卷,第693页。《列宁全集》第12卷,第345 一346页。 无产阶级和富有是两个对立面。它们本身构成 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二者都是由私有制世界产生 406 ==========第421页========== 的。问题在于这两个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在对立中究竞占有什么样的确定的地位。只宣布它们是统一整体的两个方面是不够的。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43页。 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 马克思:《科苏特、马志尼和路易一拿破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443页。 (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 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2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8页。 407 ==========第422页========== 辩证的东西= =“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7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97页。 黑格尔写道:这不能成为对赫拉克利特的反驳(第336页)[251],因为差别是谐和的本质: 非常正确 《这个谐和正是绝对的生成、变 而且重 化,—并非他物的生成,并非现在 要,“他 是一物,而后是他物。本质的东西就 )”是 是:每一个不同的、特殊的事物和他 自己的他 物有区别,但并非抽象地和某个他物 物,是向 有区别,而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区 自己的对 别。每一物存在着,只因为它的他物 立面的发 展 自身包含在它的概念中》…(第336页)[251]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88页。 对综合的自然科学来说,即使在任何一个部门中,抽象的同一性是根本不够的,而且,虽然总的 408 ==========第423页========== 说来已经在实践中被排除,但是在理论中,它仍然统治着人们的头脑,大多数自然科学家还以为同一和差异是不可调和的对立,而不是同一个东西的两极,这两极只是由于它们相互作用,由于差异性包合在同一性中,才具有真理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8一53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8页。 辩证法根据我们过去的自然科学实验的结果,证明了:所有的两极对立,总是决定于相互对立的两极的相互作用;这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11页。 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这一事实在每一个命题中都表现出来,在这里述语是必须和主语不同的。百合花是一种植物,玫瑰花是红的,这里不论 409 ==========第424页========== 是在主语中或是在述语中,总有点什么东西是述语或主语所包括不了的(黑格尔,第6卷第231页)。与自身的同一,从一开始起就必须有与一切别的东西的差异作为补充,这是不言而喻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7一53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7页。 真实的具体的同一性包含着差异和变化(…)。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7页。 “差别的内在的发生”,是差别、两极性的进展和斗争的内部客观逻辑。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6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96页。 就是在无机界中,抽象的同一性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每一个物体都不断地受到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作用,这些作用经常在改变它,在修改它的 410 ==========第425页========== 同一性。只是在数学一一种研究思想事物(虽然它们是现实的摹写)的抽象的科学一中,才有抽象的同一性及其与差异的对立,而且甚至在这里也在不断地被扬弃。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6页。 以为有了残酷的阶级斗争,社会似乎就分裂成了在一个社会中相互间再也没有任何经济联系的各个阶级,这当然是不正确的。相反地,只要有资本主义存在,资产者和无产者相互之间便有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他们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两个部分。资产者如果没有受他们支配的雇佣工人就不能生活和发财,无产者如果不受雇于资本家,也不能继续生存。中断他们之间的一切经济联系,就是中断一切生产,而中断一切生产就会使社会灭亡,阶级本身灭亡。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第14页。 411 ==========第426页========== 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一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同一的、是相互转化的,一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当做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当做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31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11页。 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一切界限都是有条件的和可变动的,没有任何一种现象不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民族战争可以转化为帝国主义战争,反之亦然。… 只有诡辩家才会根据一种战争可以转化为他种战争的理由,来抹杀帝国主义战争和民族战争之间的差别。辩证法曾不止一次地作过一在希腊哲学史上就有过这种情形一通向诡辩术的桥梁。但是,我们始终是辩证论者,我们同诡辩论作斗争时, 412 ==========第427页========== 所使用的手段不是根本否认任何转化的可能性,而是对某一事物及其环境和发展进行具体的分析。 列宁:《论尤尼鸟斯的小册子》,《列宁选巢第2卷,第850页。《列宁全集》第22卷,第302一303页。 看起来,对黑格尔来说,这里主要的也是把转化指出来。从一定观点看来,在一定条件之下,普遍是个别,个别是普遍。不仅是(1)一切概念和判断的联系、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是(2)一个东西向另一个东西的转化,并且不仅是转化,而且是(3)对立面的同一一这就是黑格尔的主要的东西。然而这是穿过迷雾般的极端“晦涩的”叙述才“透露出来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0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8页。 在生活中,在运动中,一切的一切总是“自在”的,在对他物的关系上又是“为他”的,它们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搁要》,第3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10页。 413 ==========第428页========== 一如果一切都发展着,那末一切就都相互转化,因为发展显然不是简单的、普遍的和永恒的生长、增多(或减少)等等。一既然如此,那就首先必须更确切地理解进化,把它看做一切事物的产生和消灭、互相转化。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80页。 而自然科学则向我们揭明(这又是要用任何极简单的实例来揭明)客观自然界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揭明个别向一般的转变,偶然向必然的转变,对立面的转化、转换、相互联系。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0页。 运动的转移当然只是在所有各种条件齐备的时候才会发生,这些条件常常是多种多样的和复杂的,特别是在机器中(蒸汽机,装有机钮、撞针、雷管和火药的枪支)。如果缺少一个条件,那末在这个条件产生以前,转移是不会发生的。我们可以这样去想象:力只有依靠这最后一个条件的帮助才被 414 ==========第429页========== 激发起来,力是潜在于某一物体即所谓力的承担者(火药,煤炭)之中。但是实际上,不仅要具备这个物体,而且还要具备其他的一切条件,才能引起这个特殊的转移。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27页。 当运动(所谓能)的量从动能(所谓机械力)转化为电、热、位能等等,以及发生相反转化时,它仍是不变的,这一点现在已无须再当作什么新的东西来宣扬了;这种认识,是今后对转化过程本身进行更为丰富多采的研究的既得的基础,而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一5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6页。 在气体的运动中,在蒸发过程中,物体的运动直接转化为分子运动。因此,在这里就要造成转化.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29页。 415 ==========第430页========== 吸引和重力。全部重力论是奠基在这个说法上:吸引是物质的本质。这当然是不对的。凡是有吸引的地方,它都必定被排斥所补充。所以黑格尔就说得很对:物质的本质是吸引和排斥。事实上我们愈来愈不得不承认:物质的分散有一个界限,在这个界限上,吸引转变成排斥;相反地,被排斥的物质的疑缩也有一个界限,在这个界限上,排斥转变成吸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挤斯全集》第20卷,第587页。 正和负。也可以反过来叫:在电学等等中;北和南也一样。如果把这颠倒过来,并且把其余的名称相应地加以改变,那末一切仍然是正确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称西为东,称东为西。太阳从西边出来,行星从东向西旋转等等,这只是名称上的变更而已。此外,地磁的北极所吸引的磁石的真正南极,我们在物理学中把它叫做北极,这是一点妨碍也没有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巢》第20卷,第558页。 416 ==========第431页========== 正和负可以看作彼此相等的东西一不管把哪方面当作正,把哪方面当作负,都是一样的,不仅在解析儿何中是如此,在物理学中更是如此(…)。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9页。 两极性。把一块磁石切断,中性的中央便两极化了,但这样做的结果,原先的两极仍旧不变。相反地,如果把一条蚯蚓切断,那末它在正极保持着 一个摄取食物的口,而在另一端形成新的负极,即排泄废物的肛门;但是原先的负极(肛门)这时变成了正极,即变成了口,而在带伤的一端形成了新的肛门或负极。这就是正的转变成负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9一54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9页。 理由和推断、原因和结果、同一和差异、外表和实质这些固定的对立是站不住脚的,由分析表明, 一极已经作为胚胎存在于另一极之中,一极到了一 417 ==========第432页========== 定点时就转化为另一极,整个逻辑都只是从前进着的各种对立中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45页。 同一和差异一必然性和偶然性一原因和结果一这是两个主要的对立,当它们被分开来考察时,都互相转化。 于是必须求助于“根据”。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8页。 数学问题。看来,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四则(一切数学的要素)的差别具有更牢固的基础。然而,乘法一开始就表现为一定数目的相同数量的缩简的加法,除法则为其缩简的减法,而且除法在一种情况下,即除数是一个分数时,是把分数颠倒过来相乘。代数的运算却进步了很多。…而这种从一个形式到另一·个相反的形式的转变,并不是一种无聊 418 ==========第433页========== 的游戏,它是数学科学的最有力的杠杆之一,如果没有它,今天就几乎无法去进行一个比较困难的计算。如果从数学中仅仅把负数幂和分数幂取消掉,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01一602页。 发展过程确实是按着辩证法的道路,矛盾的道路行进的:少数变成多数,多数变成少数;各方时而转守为攻,时而转攻为守;思想斗争的出发点(党章第一条)“被否定”,让位给充斥于一切的无谓争吵,但以后就开始“否定的否定”,我们既然在各占一个中央机关的情况下勉强“同房共居”,就又回到纯思想斗争的出发点上来了;但是这个“正题”已由“反题”的一切成果所充实,并变成了高一级的合题:这时对于党章第一条问题的单独的偶然的错误,已经发展成了对于组织问题的机会主义观点的所谓体系;这时这个现象同我们党的分成革命派和机会主义派的根本划分的联系,愈来愈清晰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总而言之,不仅燕麦是按黑格尔的规律生长的,就是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彼此 419 ==========第434页========== 之间的斗争也是按黑格尔的规律进行的。 列宁:《进一步,退两步》,《列宁选集》第1卷,第506一507页。《列宁全集》第7卷,第406一407页。 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 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712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8页。 真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对:矛盾推动生活前进,而活的矛盾要比人的理智对它的最初感觉更丰富、更多种多样、更富有内容。 列宁:《给阿·马·高尔基》,《列宁全集》第34卷,第414页。 辩证方法认为,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不是通过现象和谐的开展,而是通过对象、现象本身固有矛盾的揭露,通过在这些矛盾基础上活动的对立 420 ==========第435页========== 趋势的“斗争”进行的。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第633页。 没有斗争,就不可能把情况弄清楚,不把情况弄清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就不可能有巩固的统 列宁:《给阿·亚·雅波娃》,《列宁企集》第34卷,第40页。 我们是在斗争中、在各种矛盾的发展中、在克服这些矛盾中、在发现和消除这些矛盾中前进的。 斯大林:《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裘大会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斯大林全集》第10卷,第283页。 进化论证明了:从一个简单的细胞开始,怎样由于遗传和适应的不断斗争而一步一步地前进,一方面进化到最复杂的植物,另一方面进化到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冫第20卷,第553页。 421 ==========第436页========== 我们并没有许诺,从现在的农民起义的胜利会产生什么协调、什么均等、什么“社会化”;恰巧相反,我们“许诺”,新的斗争、新的不平等,以及我们所力求实现的新的革命。 列宁:《社会民主党对农民运动的态度》,《列宁选集》第1卷,第635页。《列宁全集>第9卷,第222页。 五)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 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到目前为止,生产力就是由于这种阶级对抗的规律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04页。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66页。 422 ==========第437页========== 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4页。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逃集》第2卷,第8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9页。 如果旧的东西足够理智,不加抵抗即行死亡,那就和平地代替;如果旧的东西抵抗这种必然性,那就通过暴力来代替。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07页。 423 ==========第438页========== 对抗和矛盾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 列宁:《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第13页。 (六)对诡辩论和折衷主义的批判 注意 …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灵活 在读黑格 性,达到了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 尔的著作 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这种灵 时,关于 活性,如果加以主观的应用=折衷主 辩证法的 义与诡辩。客观地应用的灵活性,即 思想 反映物质过程的全面性及其统一的灵活性,就是辩证法,就是世界的永恒发展的正确反映。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32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12页。 424 ==========第439页========== 《因为诡辩是依据未加批判和反复思考的毫无根据的假设而发的议论。而我们所说的辩证法是高级的理 诡辩 性运动,在这种运动中,那些看起来似 和 乎是完全分开的规定通过它们本身, 辩证法 自己相互转化,而假设则被扬弃。》(第108页)[96]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谪要》,第2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08页。 一切诡辩家的手法向来是:引用一些分明与当前实际情况根本不符的例子来作证。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第2卷,第627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196页。 在折衷主义者看来,一切都是“可以相容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92页。《列宁全巢》第14卷,第89页。 蒲鲁东是天生地倾向于辩证法的。但是他从来也不懂得真正科学的辩证法,所以他陷入了诡辩的 425 ==========第440页========== 泥坑。实际上这是和他的小资产阶级观点有联系的。小资产者象历史学家劳麦一样,是由“一方面”和“另一方面”构成的。他在自己的经济利益上是如此,因而在自己的政治上、在自己的宗教观点、科学观点和艺术观点上也是如此。他在自己的道德上是如此,在一切事情上都是如此。他是活生生的矛盾。如果他同时还象蒲鲁东一样是个有才智的人,那末他很快就会学会玩弄他本身的矛盾,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些矛盾变成出人意外的、大吹大擂的、时而丑恶、时而辉煌的怪论。科学上的招摇撞骗和政治上的投机,都是和这种观点分不开的。 马克思:《论蒲鲁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47一14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36页。 现在我给您举一个蒲鲁东先生的辩证法的例子。 自由和奴隶制形成一种对抗。我没有必要谈自由的好的方面或坏的方面。至于奴隶制,那末它的坏的方面就不必去说了。唯一需要说明的,是奴隶制的好的方面。这里所说的,不是间接奴隶制,不是对无产者的奴役。这里所说的,是直接奴隶制,即 426 ==========第441页========== 在苏里南、巴西和北美南部各州的奴制 真接奴隶制也象机器、信贷等等一样,是我们现代工业的基础。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就没有现代工业。奴隶制使殖民地具有了价值,殖民地造成了世界贸易,而世界贸易则是大机器工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买卖黑奴以前,殖民地给予旧大陆的产品很少,没有显著地改变世界的面貌。可见,奴隶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范畴。没有奴隶制,北美—最进步的国家—就会变成宗法式的国家。只要从世界地图上抹去北美,结果就会出现紊乱状态,就会出现贸易和现代文明的彻底衰落。但是,消灭奴隶制,那就等于从世界地图上把美国抹去。这样,正因为奴隶制是一个经济范畴,所以奴隶制从创世时起就在各国人民中存在。现代各民族善于仅仅在本国把奴隶制掩饰起来,而在新大陆则公开地实行它。这样考虑过奴隶制以后,这位善良的蒲鲁东先生又将怎么办呢?他会寻找自由和奴隶制的综合,寻求真正的中庸之道,即奴隶制和自由的平衡。 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6一32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83一484页。 427 ==========第442页========== 您在利润率问题上怎样走上了盆路,我认为,您的来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向我说明了。我在这里发现了同一种陷入枝节问题的偏向,我把它归咎于1848年以来在德国大学中流行的抽象推论的折衷主义方法,这种方法丢掉了事物的总的概貌,过于经常地陷入一种几乎是无休止、无结果的对枝节问题的玄想中。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5年3月12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14一515页。 在用诡辩术偷换辩证法这一崇高事业中,普列汉诺夫创了新纪录。诡辩家抓住“论据”之中的一个,而黑格尔早就正确地说过,人们完全可以替世上的一切找出“论据”。辩证法要求从发展中去全面研究某个社会现象,要求把外部的表面的东西归结于基本的动力,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第2卷,第624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194页。 要分析普列汉诺夫的一切诡辩,得写许多文章,同时还不知道,他的许多可笑的荒唐言论是否值 428 ==========第443页========== 得我们分析。我们只来谈谈他的一个所谓论据。恩格斯在1870年给马克思的信上写道,威·李卜克内西错误地把反俾斯麦主义当作唯一的指导原则。普列汉诺夫找到这条引文时兴高采烈地说:我们的反沙皇主义也是这栏!但是,得用辩证法(即研究事件及其发展的全部具体情况)代替诡辩术(即离开事变的内部联系而抓住事件的表面相似之处)才行。 列宁;《俄国的休特古姆派》,《列宁全集》第21卷,第98一99页。 不要忘记,考茨基是一个几乎能把马克思著作背得出来的人;从考茨基的一切著作来看,在他的书桌或脑袋里一定有许多木箱,把马克思所写的一切东西放得井井有条,引用起来极其方便… 读了很多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考茨基竟这样骇人听闻地歪曲马克思主义,这该怎样解释呢?从这一现象的哲学根源来看,这是用折衷主义和诡辩术来偷换辩证法。考茨基是耍这套偷换把戏的大师。从政治实践上来看,这是对机会主义者卑躬屈膝,归根到底就是对资产阶级卑躬屈膝。大战开始以后,考茨基更是突飞猛进,在口头上当马克思主义者、实际上当资产阶级奴才的艺术方面,达到了登峰造 429 ==========第444页========== 极的地步。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宁选集》第3卷,第620一621页。列宁全集》第28卷,第215一216页。 用折衷主义代替辩证法,这就是目前在正式的社会民主党书刊中对马克思主义采取的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这种做法,自然并不新奇,甚至在希腊古典哲学史上也是常见的。把马克思主义改为机会主义的时侯,用折衷主义冒充辩证法是最容易欺骗群众的。这样能使人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似乎考虑到了过程的一切方面,发展的一切趋势,一切相互矛盾的影响等等,但实际上并没有对社会发展过程做出任何完整的革命的解释。 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第188页。<列宁全集)第25卷,第387页。 谈到和机会主义作斗争的时候,决不应当忘记整个现代机会主义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不可捉摸。机会主义者按其本性来说总是回避明确地肯定地提出问题,企图找出 一种合力,在两种互相排斥的观点之间象游蛇一样 430 ==========第445页========== 回旋,力图既“同意”这一观点,又“同意”另一观点,把自己的不同恋见归结为小小的修正、怀疑、善良天真的愿望等等。 列宁;《进一步,退两步》,《列宁选集》第1卷,第499页。《列宁全集》第7卷,第399页。 而考茨基分子是假装承认自决,在我」俄国走这条道路的有托洛茨基和马尔托夫。他们两人也和考茨基一样,口头上拥护自决。实际上呢?如果拿托洛茨基在《我们的言论报》上发表的《民族和经济》一文来看,就可看到托洛茨基那套用惯了的折衷主义:一方面,经济使各民族融合,另一方面,民族压迫又使各民族分离。结论呢?结论是:占统治地位的伪善态度仍然没有被揭穿,宣传没有生气,没有触及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接近实际的问题,即对于受“我的”民族压迫的民族应持什么态度的问题。马尔托夫及其他国外书记宁愿干脆忘掉—多么有利的健忘!—他们的同事和伙伴谢姆柯夫斯基反对自决的斗争。马尔托夫在格沃兹迭夫分子的合法报刊(《我们的呼声报》)上写过拥护自决的文章,证明了要求民族自决还不一定要参 431 ==========第446页========== 加帝国主义战争等等这个无可争辩的真理,但是回避了主要的问题:俄国即使在和平时期,在更加野蛮的、中世纪的、经济落后的、军事官僚式的帝国主义基础上打破了民族压迫的世界纪录。他在秘密的自由刊物上也回避了这一点。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如果象普列汉诺夫、波特列索夫之流那样“承认”民族自决,而不去为受沙皇制度压迫的民族的分离自由而斗争,那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者和沙皇的走狗。 列宁:《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列宁全集》第22卷,第353-354页。 布哈林同志在这里所犯的错误的理论实质,就在于他用折衷主义偷换了政治和经济之间的辩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所教导我们的)。“又是这个,又是那个”,“一方面,另一方面”一这就是布哈林在理论上的立场。这就是折衷主义。辩证法要求从相互关系的具体的发展中来全面地估计这种关系,而不是东抽一点,西抽一点。在政治和经济的例子上我已经指出过这一点。 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列宁选集》第4卷,第449页。《列宁全集》第32卷,第80页。 432 ==========第447页========== 在布哈林及其“集团”或“派别”的提纲第六条里,也包含着同样的思想:“…一方面,它们(工会)是共产主义的学校…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一并且愈来愈是一经济机关和整个国家政权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 布哈林同志的基本理论错误正是在这里,正是用折衷主义来偷换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这种折衷主义在各种“时髦的”和反动的哲学体系的作家当中是特别流行的)。 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列宁选集多第4卷,第451页。《列宁全集》第32卷,第82页。 “一方面是学校,另一方面是机关”一布哈林这样说,并在他的提纲中这样写着。托洛茨基的错误,在于“他没有充分地为…学校这个方面辩护”,而季诺维也夫的错误,则在于没有充分估计到机关这个“方面”。 为什么布哈林这种议论是僵死而空洞的折衷主义呢?因为布哈林丝毫也不打算独立地即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目前这一争论的全部历史(马克思主义,就是说,辩证逻辑是绝对地要求这样做的),去 433 ==========第448页========== 分析在目前这个时候,在目前的具体条件之下对问题的整个看法,对问题的整个提法,一或者也可以说对问题的整个提法的方向。布哈林一点也没有这样做的打算!他对问题不作丝毫具体的研究,而纯粹搬弄一些抽象的概念,从季诺维也夫那里抽一点,从托洛茨基那里抽一点。这就是折衷主义。 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列宁选巢》第4卷,第454页。《列宁全集》第32卷,第84一85页。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来举一个例子。对于中国南部的起义者和革命者,我是一无所知的(我只是在好多年以前读过孙中山的两三篇论文,读过几本书和一些报纸论文)。既然那里发生了起义,那末在中国人中间想必也会有争论,某甲说起义是包括全民族的极端尖锐的阶级斗争的产物,某乙则说起义是一种艺术。用不着知道更多的东西,我就能写出象布哈林的提纲那样的提纲来:“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个没有充分估计到艺术这个方面”,另一个没有充分估计到“尖锐化这个方面”等等。这就是僵死而空洞的折衷主义,因为在这里没有具体地研究当前这场争论、这个问题和这 434 ==========第449页========== 种处理问题的态度等等。 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列宁选集》第4卷,第454页。《列宁全集》第32卷,第85页。 忘记了马克思主义,这表现在对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作了理论上错误的、折衷主义的规定。 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列宁选集》第4卷,第443页。《列宁全集》第32卷,第73页。 如果说(或者只是间接地表达了这种思想)从政治上看问题和“从经济上”看问题有同等的价值,“二者”都可以采用,这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 换句话说,从政治上看问题,意思就是说:如果对待工会的态度不正确,就会使苏维埃政权灭亡,使无产阶级专政灭亡(在俄国这样的农民国家里,如果由于党的错误而造成党和工会的分裂,那就会使苏维埃政权遭到灭亡)。可以(而且应当)从本质上来检查这种考虑,就是说,来分析、研究、判断这样看问题究竞对不对。而如果说:我“尊重” 435 ==========第450页========== 你从政治上看问题的态度,“但是”,这只是从政治上看问题,而我们“还”需要“从经济上”看问题,这就等于说:我“尊重”你所说的采取这种步骤就是自取灭亡这种见解,但是,也请你权衡一下,是否丰衣足食要比饥寒交迫好些。 布哈林宣传把从政治上看问题和从经济上看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就在理论上堕落到折衷主义立场上去了。 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列宁选集》第4卷,第441 一442页。《列宁全集》第32卷,第72页。 王德威尔得也同考茨基一样,是用折衷主义代替辩证法的大师。一方面,不能不意识到,另一方面,应该承认。一方面,国家可以理解为“一个民族的总和”(见李特列编的词典一不待说是渊博的著作!—参看王德威尔得的书第87页),另一方面,国家可以理解为“政府”(同上)。王德威尔得抄袭这个渊博的庸俗论调,称赞这种论调,把这种论调和马克思的言论列在一起。·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宁选集》第3卷,第706页。《列宁全集》第28卷,第303页。 436 ==========第451页========== 王德威尔得说,“国家”一词的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和通常的含义不同。因此可能产生“误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国家,并不是广义的国家,不是作为管理机关、作为社会共同利益(int色retsgeneraux de la societ色)的代表的国家,而是作为国家政权的国家,是作为权威机关的国家,是作为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的国家。”(王德威尔得的书第75一76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到消灭国家时,指的只是后 一种含义的国家…“过于绝对的论断,会冒不确切的危险。在以单独一个阶级的统治为基础的资本家国家和以消灭阶级为目的的无产阶级国家之间,有许多过渡阶段。”(第156页) 请看,这就是王德威尔得的“手法”,它同考茨基的手法只是稍微有点不同,实质上则完全一样。辩证法在阐明历史上对立物的更迭和危机的意义时,否认绝对真理。折衷主义者不要“过于绝对的”论断,为的是暗中贯彻市侩庸人的希望:用“过渡阶段”代替革命。 作为资本家阶级统治机关的国家和作为无产阶级统治机关的国家之间的过渡阶段,恰恰就是推翻资产阶级、摧毁、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革命, 437 ==========第452页========== 对于这一点,考茨基分子和王德威尔得分子都默不作声。 资产阶级专政应由一个阶级即无产阶级的专政来代替,革命的各个“过渡阶段”过去后,接着就是无产阶级国家逐浙消亡的各个“过渡阶段”,这 一点,考茨基分子和王德威尔得分子都一笔勾销了。 这也就是他们在政治上的叛徒行径。 这也就是在理论上哲学上用折衷主义和诡辩术偷换辩证法。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宁选集》第3卷,第706一707页。《列宁全集》第28卷,第303一304页。 在恩格斯的论述中,每一步骤,几乎每一句话、每一个论点,都完全是而且纯粹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上的,建立在正面打击马赫主义关于物体是感觉的复合、关于“要素”、关于“感性表象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一致”等等一切胡说的那些前提上的。马赫主义者对这些满不在乎,他们抛弃唯物主义,重复着(象别尔曼那样)关于辩证法的陈腐的混话,同时又热烈地欢迎辩证唯物主义 438 ==========第453页========== 的一次应用!他们从折衷主义残羹剩汁里获得自己的哲学,并且继续用这种东西款待读者。他们从马赫那里取出一点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再从马克思那里取出一点辩证唯物主义,把它们混合起来,于是含含糊糊地说这种杂烩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92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5页。 这种追求罗列所有的个别特征和个别“因素”的做法,这种时髦的、quasi(①现实主义的而实际上是折衷主义的做法,是多么典型啊。把个别现象的各个局部特征统统包括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或者相反地“避免同形形式式的现象接触”,这说明根本不懂什么叫作科学,这种毫无意义的企图当然只能使“理论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列宁:《土地问题和“马克思的批评家”》,<列宁全集》第5卷,第124页。 ①纳似。一原编者注 439 ==========第454页========== 五、唯物辩证法的要素、 规律和范畴 (一)辩证法的要素 辩证法的 (1)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 要素 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 X (2)这个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多种多样 的关系的全部总和。 (3)这个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它 自身的运动、它自身的生命。 (4)这个事物中的内在矛盾的倾向 (和方面)。 、# (5)事物(现象等等)是对立面的总 和与统一。 (6)这些对立面、矛盾的趋向等等的 斗争或展开。 (7)分析和综合的结合,一各个部 440 ==========第455页========== 分的分解和所有这些部分的总和、总计。 (8)每个事物(现象等等)的关系不×仅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是一般的、普遍的。每个事物(现象、过程等等)是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 (9)不仅是对立面的统一,而且是 每个规定、质、特征、方面、特性向每个他者向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 (10)揭露新的方面、关系等等的无限过程。 (11)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 (12)从并存到因果性以及从联系和相 互依存的一个形式到另一个更深刻更一般的形式。 (13)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 些特征、特性等等,并且 441 ==========第456页========== (14)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否定的) 否定 (15)内容和形式以及形式和内容的斗 争。抛弃形式、改造内容。(16)从量到质和从质到量的转化。 (15和16是9的实例)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58一16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8 一240页。 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好象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萌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巢》第2卷,第71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0页。 442 ==========第457页========== (二)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质 的必然联系 注意 表现出来的宇宙的运动(Bewegungdeserscheinenden Universums), 餐 中本质的 这一运动的本性中,就是规律。 东西的反 《规律的王国是现象的静止的内 (现象、整 容;现象也就是这个内容,但它是不 体、总体) 断变换的和作为向他物的反思的… (规律= 部分) 因此,同规律相比,现象是整体,因为它包含着规律,并且还包含着更多 (现象 的东西,即自己运动着的形式的环 比规律丰 节。》(第151页)[602一603] 富) 接着黑格尔在第154页[605],虽然不很明显,但似乎承认,规律能弥补这个缺陷,能把握住否定的方面,把握住现象的整体(特别是第154页末[606])回头再看!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8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0页。 443 ==========第458页========== …《因此,规律就是本质的关系。》(第160页)[612](着重号是黑格尔加的) 规律就是关系。对于马赫主义者、其他不可知论者以及康德主义者等等,在这点上是要注意的。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81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1页。 《实存转回到规律就象转回到自己的根据一样;现象包含着这二者,即单纯的根据和全宇宙现象的分解运动,而分解运动的本质就是根据。》《因此,规律是本质的现象。》(第 注意 150页)[602] 规律是本 质的现象 所以,规律和本质是表示人对现象、对世界等等的认识深化的同 一类的(同一序列的)概念,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79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59页。 444 ==========第459页========== 现象中的统一:《这种统一是现 (现象的) 象的规律。因此,规律是现象的中介 规律 中的肯定的东西。》(第148页)[600]这里都是极其晦涩难懂的。但是,看来也有活的思想:规律的概念是人对于世界过程的统一和联系、相互依赖和整体性的认识的一个阶段。黑格尔在这里热中于对词和概念的“加工琢磨”和“穿凿雕镂”,这是反对把规律的概念绝对化、简单化、偶象化。现代物理学应该注意这一点山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7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58页。 《规律是现象的与自身同一的反 (规律是 思。》(第149页)[601](规律是现 现象中 象中同一的东西:“现象与它自身同 同一的 一的反映。”) 东西)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79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59页。 445 ==========第460页========== 我们曾经指出,那些会使一般利润率倾向下降的原因,将会招致加速的资本积累,并从而招致资本所占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利润)绝对量或总量的增加。既然一切事情在竞争中,从而在竞争当事人的意识中都会颠倒地表现出来,所以,这个规律 一我的意思是说这两件外表上互相矛盾的事情之间的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一也是这样。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243页。 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7页。 注意 规律是 《在规律中,现象拥有这种保 现象中巩固持着的稳定性》…(第149页)的(保存着 [600] 的)东西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78页。《列宁全集》第33卷,第158页。 446 ==========第461页========== …《这种同一,即构成规律的现象基础,是现象本身的环节… 注意 (第150页)[602]因此,规律不是在现象的彼岸,而是为现象直接固有的; 规律=现 规律的王国是现存世界或现象世界的 象的平静 平静的(着重号是黑格尔加的)反 的反映 映》 注意 这是极其唯物主义的、极其确切的(从“平静的”这个词来看)规定。规律把握住平静的东西一一因此,规律、任何规律都是狭隘的、不完全的、近似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79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59页。 对我来说,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页。 447 ==========第462页========== 在自然界里,同样的辩证法的运动规律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正象在历史上这些规律支配着似乎是偶然的事变一样;这些规律也同样地贯串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中,它们逐渐被思维着的人所意识到,这些规律最初是由黑格尔全面地、可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而剥去它们的神秘形式,并从它们的全部的单纯性和普遍性上把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3一14页。 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实质上它们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 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第20卷,第401页。 448 ==========第463页==========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主要规律:量和质的转化一两极对立的相互渗透和它们达到极端时的相互转化一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或否定的否定一发展的螺旋形式。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57页。 科学在所有的知识领域内都向我们说明,在貌似紊乱的现象中有它基本的规律。 就拿改变形式的规律,即从低级形式中形成高级形式的规律来说吧。把自然科学的总结,把已经找到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大家公认的,尽管在形色纷繁的事物中有许多看来似乎是违背规律、不合规律的现象),把对这些规律的修正和补充,都说成是一种幻影,这是最轻而易举的事。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如果有人说自然世界的现象的规律是一种幻影,人们一定会把他送进疯人院,或者对他一笑置之。 列宁,《又一次消灭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0卷,第194一195页。 449 ==========第464页========== 数服从于一定的规律,同样,宇宙也是如此。于是宇宙的规律性第一次被说出来了。人们硬说毕达哥拉斯把音乐的和谐归结为数学的关系。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27页。 排除科学的规律,事实上只能是偷运宗教的规律。 列宁,《又一次消灭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0卷,第196页。 (三)范畴是帮助我们认识自 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90页。 450 ==========第465页========== 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观念”)的各个环节,就是逻辑的范畴。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32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2页。 逻辑的范畴是《外部存在和活动的》“无数”《局部性》的简化(在另一个地方是“抽象出来的东西”)(第15页)[10]。这些范畴反过来又在实践中(《在活生生的内容的精神创作中,在思想的创造和交换中》)为人们服务(第15页)[10]。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6 一7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86一87页。 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1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94页。 451 ==========第466页========== 如果黑格尔力求一有时甚至极力和竭尽全力—一把人的合目的性的活动归入逻辑的范畴,说这种活动是“推理” 注意 (Schlu),说主体(人)在 逻辑的范畴 逻辑“推理”的“格”中起着 和人的实践 某一“项”的作用等等,一那末这不全是牵强附会,不全是游戏。这里有非常深刻的、纯粹唯物主义的内容。要倒过来说:人的实践活动必须亿万次地使人的意识去重复各种不同的逻辑的格,以便这些格能 注意 够获得公理的意义。这点应注意。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23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3页。 452 ==========第467页========== 当逻辑的概念还是“抽象的”,还具有抽象形式的时侯,它们是主观的,但同时它们也反映着自在之物。自然界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现象又是本质,既是瞬间又是关系。人的概念就其抽象性、隔离性来说是主观的,可是就整体、过程、总和、趋势、泉源来说却是客观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43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3页。 范畴在他①看来是先存在的东西,而现实世界的辩证法是它的单纯的反光。实际上刚刚相反: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45页。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 ①指黑格尔。一编者注 453 ==========第468页========== 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44页。 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 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破坏、观念的产生都是不断变动的,只有运动的抽象即“不死的死”才是停带不动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44页。 劳动这个例子确切地表明,哪怕是最抽象的范畴,虽然正是由于它们的抽象而适用于一切时代,但是就这个抽象的规定性本身来说,同样是历史关系的产物,而且只有对于这些关系并在这些关系之内才具有充分的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7一10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5页。 454 ==========第469页========== 往下第281一282页[254一255] 注意 关于范畴的相互转化非常重要(并且是反对康德的,第282页[255])。 “逻辑学”,全集第5卷第282页 [VI,255](下半页)①. …《康德…从形式逻辑那里剽窃了规定的联系,即关系的概念和综合原则自身,把它们作为现存的东西拿过来;它们的演绎应当是对于自我意识的这个简单统一向它的这样一些规定和差别转化的描写;可是康德不愿费神去指出自己产生自己的概念的这种真正综合的前进运动.》(第282页)[255] 康德没有指出范畴的相互转化。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4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4页。 蒲鲁东先生主要是由于缺乏历史知识而没有看到: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 ①列宁的笔记由此转入新的笔记本。一原编者注 455 ==========第470页========== 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他没有看到:经济范畴只是这些现实关系的抽象,它们仅仅在这些关系存在的时侯才是真实的。这样他就陷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错误之中,这些经济学家把这些经济范畴看做永恒的规律,而不是看做历史性的规律一只是适于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规律。 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5页。 蒲鲁东先生不把政治经济学范畴看做实在的、暂时的、历史的社会关系的抽象,而神秘地颠倒黑白,把实在的关系只看做这些抽象的体现。这些抽象本身竟是从世界开始存在时起就存在于天父心怀中的公式。 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5页。 蒲鲁东先生更不了解,适应自己的物质生产水平而生产出社会关系的人,也生产出各种观念、范 456 ==========第471页========== 畴,即这些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观念的表现。所以,范畴也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这是历史的和暂时的产物。而在蒲鲁东先生看来却刚刚相反,抽象、范畴是原始的原因。根据他的意见,创造历史的,正是抽象、范畴,而不是人。抽象、范畴就本身来说,即把它们同人们及其物质活动分离开来,自然是不朽的、不变的、固定的。它不过是纯粹理性的产物,这千脆就是说,抽象就其本身来说是抽象的。多么美妙的同义反复! .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7一328页。 在他看来,人不过是观念或永恒理性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使用的工具。蒲鲁东先生所说的进化,是在绝对观念的神秘怀抱中发生的进化。如果揭去这种神秘辞句的帷幕,那就可以看到,蒲鲁东先生给我们提供的是经济范畴在他的头脑中的排列次序。我用不着花很多力量就可以向您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没有秩序的头脑中的秩序。· 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2页。 457 ==========第472页========== 自然科学家相信:他们只有忽视哲学或侮辱哲学,才能从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因为他们离开了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步,而且要思维就必须有逻辑范畴…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1页。 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的发展与运用的观点出发的思想史一这才是需要的东西!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0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8页。 (四)量和质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运动的不灭不能仅仅从数量上去把握,而且还必须从质量上去理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76页。 458 ==========第473页========== 量和质。数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纯粹的量的规定。但是它充满了质的差异。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02页。 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8页。 运动形式的变化总是至少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过程,这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失去一定量的一种质的运动(例如热),另一个就获得相当量的另一种质的运动(机械运动、电、化学分解)。因此,量和质在这里是双方互相适应的。直到现在还不能够在一个单独的孤立的物体内部使运动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5一48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2一403页。 说到作为决定价值量的基础的东西,即这种耗 459 ==========第474页========== 费的持续时间或劳动量,那末,劳动的量可以十分明显地同劳动的质区别开来。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8页。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0页。 不管我们向哪里看,自然界中任何地方都没有这种被认为是不可理解的“在质上不同的或绝对不同的领域”。全部混乱都发生于质和量的混乱。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3一55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6页。 存在的不是质,而只是具有质并且具有无限多的质的物体。两种不同的物体总有某些质(至少在物体性这个属性上)是它们所共有的,一些质是在程度上不同的,还有一些质可能是这两种物体之一 460 ==========第475页========== 所完全没有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55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5页。 纯粹的量的分割是有一个极限的,到了这个极限它就转化为质的差别:物体纯粹是由分子构成的,但它是本质上不同于分子的东西,正如分子又不同于原子一样。正是由于这种差别,作为关于天体和地上物体的科学的力学,才同作为分子力学的物理学、同作为原子物理学的化学区分开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3一404页。 玻璃杯既是一个玻璃圆筒,又是一个饮具,这是无可争辩的。可是一个玻璃杯不仅具有这两种属性、特质或方面,而且具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属性、特质、方面以及同整个外界的相互关系和“中介”。玻璃杯是一个沉重的东西,它可以作为投掷的工具。玻璃杯可以用来压纸,可以用来装捉到的蝴蝶。玻璃杯可以作为带有雕刻或图画的艺术品。这些同杯 461 ==========第476页========== 子是不是适于喝东西,是不是用玻璃制成的,它的形状是不是圆筒形,或不完全是圆筒形等等,都是完全无关的。 其次,如果现在我需要把玻璃杯作为饮具使用,那末,我完全没有必要知道它的形状是否完全是圆筒形,它是不是真正用玻璃制成的,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底上不要有洞,在使用这个玻璃杯时不要伤了嘴唇,等等。如果我需要一个玻璃杯不是为了喝东西,而是为了一种使用任何玻璃圆筒都可以的用途,那末,就是杯子底上有洞,甚至根本没有底等等,我也是可以用的。 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列宁选集》第4卷,第452 一453页。《列宁全集》第32卷,第83页。 每一种质都有无限多的量的等级,例如颜色深浅、硬和软、生命的长短等等,而且它们虽然在质上各不相同,却都是可以衡量和可以认识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2一55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5页。 462 ==========第477页========== 我们现在知道,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原子量的周期函数”…因此,它们的质是由它们的原子量的数量所决定。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6页。 这里我们看到了由于元素的单纯的数量增加 一而且总是按同一比例一而形成的一系列在质上不同的物体。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67一16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40页。 达尔文学说就要求这样的原始哺乳动物,即海克尔的Promammale①,但是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如果它在胚胎状态中就包含了一切将来的和现在的哺乳动物,那末它在现实中就比现在的一切哺乳动物都要低级而且非常粗陋,所以比它们都要消失 ①海克尔《自然创造史)1873年柏林第4版第538、543、588页, 《人类起源学)1874年莱比锡版第460、465、492页。一原编者注 463 ==========第478页========== 得快些。如黑格尔已经证明的(《全书》第1部第199页),这种见解,这种“片面的数学观点”,这种认为物质只在量上可以规定而在质上则自古以来都相同的观点,“无非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观点①。它甚至倒退到毕达哥拉斯那里去了,他就曾经把数,即量的规定性,理解为事物的本质。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9页。 量和质的互相转化 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为了我们的目的,我们可以把这个规律表示如下:在自然界中,质的变化一以对于每一个别场合都是严格地确定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物质或运动(所谓能)的量的增加或减少才能发生。 自然界中一切质的差别,或是基于不同的化学成分,或是基于运动(能)的不同的量或不同的形式,或是一差不多总是这样一同时基于这两者。所以,没有物质或运动的增加或减少,即没有有 ①黑格尔《哲学全书》第99节附释。一原编者注 464 ==========第479页========== 关的物体的量的变化,是不可能改变这个物体的质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2页。 我们还可以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举出几百个这样的事实来证明这一规律。例如,马克思《资本论》的整个第四篇一《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在协作、分工和工场手工业、机器和大工业的领域内,谈到无数关于量变改变事物的质和质变同样也改变事物的量的情况,因此,这些情况,用杜林先生非常痛恨的话来说,就是量转化为质,质转化为量。例如这样的事实: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溶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6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39页。 465 ==========第480页========== 不是任何一个货币额或价值额都可以转化为资本。相反地,这种转化的前提是单个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手中有一定的最低限额的货币或交换价值。…货币或商品的所有者,只有当他在生产上预付的最低限额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最高限额时,才真正变为资本家。在这里,也象在自然科学上一样,证明了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所发现的下列规律的正确性,即单纯的量的变化到一定点时就转化为质的区别。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41一342页。 马克思从前面关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及关于剩余价值的研究中得出结论:“不是任何一个货币额或价值额都可以转化为资本,相反地,这种转化的前提是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手中有一定的最低限额的货币或交换价值。”他举例说,假定在某个劳动部门里,工人为自己,就是说为生产自己的工资的价值,每天工作八小时,而其余的四小时则为资本家,为生产直接流入资本家腰包的剩余价值而劳动。这样,一个人要使每天装入腰包的剩余价值足以使他象他的一个工人一样地生活,他就 466 ==========第481页========== 必须拥有使他能够供应两个工人以原料、劳动资料和工资的那种价值额。而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单纯维持生活,而是增殖财富,所以我们那位有两个工人的人始终还不是资本家。因此,他要使自己的生活比普通工人好一倍,并把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半再转成为资本,他就必须有雇佣八个工人的能力,就是说,拥有四倍于上述价值额的价值额。只是在作了这些说明以后,马克思才指出:“在这里,也象在自然科学上一样,证明了①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所发现的下列规律的正确性,即单纯的量的变化到一定点时就会转化为质的差别。”而且还进一步阐明和论证了下述事实:不是任何一个微小的价值额都足以转化为资本,而是每一发展时期和每一工业部门为实现这一转化都有自己的一定的最低限额。 …马克思说:只有当价值额达到虽然因条件不同而各异但在每一个别场合都是一定的最低限量时,它才能转化为资本一这一事实是黑格尔规律的正确性的证明。杜林先生却硬要马克思这样说:因为根据黑格尔的规律,量转变为质,“所以预付 ①着重号是恩格斯加的。一原编者注 467 ==========第482页========== 款项达到一定的界限时就…变为资本”。可见这恰好相反。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64一16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37一138页。 此外,你从我描述手工业师傅变成一由于单纯的量变一资本家的第三章结尾部分可以看出,我在那里,在正文中引证了黑格尔所发现的单纯量变转为质变的规律,并把它看做在历史上和自然科学上都是同样有效的规律。 马克思:《致恩格斯(1867年6月2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312页。 我们还想为量转变为质找一个证人,这就是拿破仑。拿破仑描写过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当时无疑地最善于单个格斗但没有纪律的骑兵 一马木留克兵之间的战斗,他写道: “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多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 五百个马木留克兵。”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要使交换价值额能转变为 468 ==========第483页========== 资本,就必须有虽然是变化着的、然而是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交换价值额,同样,在拿破仑看来,要使存在于密集队形和有计划行动中的纪律的力量显示出来,而且要使这种力量甚至胜过马匹较好、骑术和剑法较精、勇敢至少相等而人数较多的非正规骑兵,就必须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骑兵的数量。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68一16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41页。 至于运动的形式,至于依据辩证法所说的小的变化、量的变化归根到底要引起大的变化、质的变化,那末这个规律在自然发展史中也是同样有效的。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77页。 必须有一定的最低强度的电流才能使电灯泡中的白金丝发光,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白热点和融解点,每种液体在一定的压力下都有其特定的冰点和沸点,一只要我们有办法造成相应的温度;最后,例如,每种气体都有其临界点,在这一点上相当的压力和冷却能使气体变成液体。一句话,物理学的所谓常数,大部分不外是这样一些关节点的名称, 469 ==========第484页========== 在这些关节点上,运动的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该物体的状态的质的变化,所以在这些关节点上,量转化为质。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48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4页。 聚集状态一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关节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29页。 不管一切渐进性,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变到另一种运动形式,总是一种飞跃,一种决定性的转折。从天体的力学转变到个别天体上较小的物体的力学是如此,从物体的力学转变到分子的力学一包括本来意义上的物理学所研究的热、光、电、磁这些运动一也是如此。从分子的物理学转变到原子的物理学一化学,同样也是通过决定性的飞跃完成的;从普通的化学作用转变到我们称之为生命的蛋白质的化学反应历程,更是如此。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72页。 470 ==========第485页========== 这完全是黑格尔的度量关系的关节线,在这里纯粹量的增多或减少,在一定的关节点上就引起质的飞跃,例如在把水加热或冷却的时候,沸点和冰点就是这种关节点,在这种关节点上一在标准压力下一完成了进入新的聚集状态的飞跃,因此,在这里量就转变为质。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8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9页。 水在标准压力下,在摄氏零度时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在摄氏一百度时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可见,在这两个转折点上,仅仅是温度的单纯的量变就可以引起水的状态的质变。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6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39页。 而实际生活和实际历史本身却包含有这些各不相同的趋向,正好象自然界的生命和发展过程既包含有缓慢的进化,也包含有迅速的飞跃,即渐进过 471 ==========第486页========== 程的中断一样。 列宁,《欧洲工人运动中的分歧》,《列宁选集》第2卷,第394页。《列宁全集》第16卷,第348页。 “度量关系交错线”(Knotenlinievon Maβ-verhaltnissen)一是量到质的转化…渐进性和飞跃。 又,第448页[432],渐 注意 进性没有飞跃是什么也说明不注意了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47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27页。 渐进过程 Abbrechen der A1 lmahligkeit(第450 的中断 页)[434]。 《据说自然界中是没有飞跃的; 飞跃1 普通的观念如果想要理解产生和消灭,就会象前面讲过的那样,以为只要把它们设想为逐渐的发生或消失,那 472 ==========第487页========== 就是理解它们了。但是上面已经说 飞跃! 过:存在的变化从来都不仅是从一个量转化为另一个量,而且是从质转化为量和从量转化为质的,是他物的生成,即渐进过程的中断以及与先前的存在有质的不同的他物。水经过冷却并不是逐渐地变成坚硬的,并不是先成为胶状,然后再逐渐地坚硬到冰的硬度,而是一下子就变成坚硬的。在水已经达到了冰点以后,如果仍旧在静止中,它还能保持液体状态,但是,只要稍微振动一下,就会使它变成固体状态。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4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28页。 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4页。 473 ==========第488页========== 量到质的转化:最简单的例子是氧和臭氧,在这里2:3引起了二者甚至在气味方面的一些完全相异的属性。化学也只用分子中原子数目的不同去说明其他的同素异性体。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38页。 在物理学中,尤其是在化学中,不仅有量变所引起的连续的质变,即量到质的转化,而且要考察那许许多多的质变,这些质变怎样为量变所制约还完全没有证实。…一切运动都包含着物质的较大或较小部分的机械运动,即位置移动,而认识这些机械运动,是科学的第一个任务,然而也只是它的第一个任务。但是这些机械运动并没有把所有的运动包括无遗。运动不仅仅是位置移动,在高于力学的领域中它也是质变。发现热是一种分子运动,这是划时代的。但是,如果我除了说热是分子的某种位置移动之外再也不知道说些别的什么,那末我还不如闭口不谈为妙。化学似乎已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途径,从原子体积和原子量的关系去说明元素的一系列的化学属性和物理属性。但是没有一个化学家敢断言:某个元素的一切属性可以用它在洛塔尔· 474 ==========第489页========== 迈耶尔曲线上的位置完全表示出来,单凭这个位置就能说明,例如,碳借以成为有机生命的主要承担者的那些特殊属性或磷在脑髓中的必要性。然而“机械”观正是这样做的。它用位置移动来说明一切变化,用量的差异来说明一切质的差异,同时忽视了质和量的关系是相互的,忽视了量可以转变为质,质也可以转变为量,忽视了这里所发生的恰好是相互作用。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6页。 在矛盾中实现和通过矛盾而实现的社会发展的辩证性质,也是经常引起分歧的一种根源。资本主义是进步的,因为它消灭了旧的生产方式,发展了生产力,但它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又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一方面启发着工人,把他们组织起来,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另一方面又压制和压迫工人,使他们退化堕落,受穷受苦等等。资本主义自己替自己造成了掘墓人,自己造成了新制度的因素,但是,如果没有“飞跃”,这些单个的因素便丝毫不能改变事物的总的状况,不能触动资本的 475 ==========第490页========== 统治。 列宁,《欧洲工人运动中的分歧》,《列宁选集》第2卷,第393页。《列宁全集》第16卷,第347页。 由此可见,公社用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的,似乎“仅仅”是更完全的民主:废除常备军,对 一切公职人员实行全面的选举制和撤换制。但是这个“仅仅”,事实上意味着一次大更替,即用一些根本不同的机构来代替另一些机构。在这里恰巧看到了一个“量转化为质”的实际例子:实行得象一般所能想象的那样极其完全极其彻底的民主由资产阶级民主变成了无产阶级民主,即由国家(=对一定阶级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变成了一种已经不是原来的国家的东西。 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第206页。《列宁全集》第25卷,第406页。 有些先生们在此以前曾经诽谤量到质的转化是神秘主义和不可理解的先验主义,大穊就是这些先生们现在却宣称这种转化是不言而喻的、浅薄的和平凡的东西,他们早已应用过了,而且他们从中学 476 ==========第491页========== 不到任何新东西。但是,第一次把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普遍适用的形式表述出来,这始终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勋业。如果这些先生们多年来曾经使质和量互相转化,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末他们倒可以和莫里哀的茹尔丹先生互相安慰了。这位茹尔丹先生一生中说的都是散文,但一点也不知道散文是什么东西。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7页。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另一方面,“大事业”成功之后,推翻资本家私有制并把政权交给无产阶级的政治变革实现之后,要在新基础上建设经济生活,又只能从一点一滴做起。 列宁:《从破坏历来的旧制度到创造新制度》,《列宁选集》第4卷,第176页。《列宁全集)第30卷,第475页。 批判“庸俗进化论”和“激变论” 教授们蔑视黑格尔,把黑格尔当作一条“死狗”来对付,耸肩蔑视辩证法,而自己却又宣扬一种比黑 477 ==========第492页========== 格尔唯心主义还要浅薄和庸俗一千倍的唯心主义:修正主义者就跟着他们爬到从哲学上把科学庸俗化的泥潭里面去,用“简单的”(和平静的)“进化论”去代替“狡猾的”(和革命的)辩证法。 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页。《列宁全集》第15卷,第15页。 观察运动时又不仅要着眼于过去,而且要着眼于将来,并且不是按照只看到缓慢变化的"进化论者”的庸俗见解进行观察,而是要辩证地进行观察…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602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55页。 辩证的转化和非辩证的转化的区别在哪里呢?在于飞跃,在于矛盾性,在于渐进过程的中断,在于存在和非存在的统一(同一)。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14页。 478 ==========第493页========== 在许多愿意自称为社会主义者的人看来,目前情况的全部特点就是人们已经习惯于抽象地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而在两者之间安上一个意味深长的名词:“飞跃”(有些记得恩格斯著作的片断的人,还补上更加意味深长的一句:“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大多数的所谓社会主义者,他们只“在书本上读过”社会主义,从来没有认真钻研过问题,都不善于思考:社会主义的这位导师所说的“飞跃”,是指全世界历史的转变关头,并且这种飞跃往往包括十年或更多的年代。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列宁选集》第3卷,第525页。《列宁全集>第27卷,第251页。 修正主义者认为,所有一切说明“飞跃”、说明工人运动与整个旧社会根本对立的议论,都是空话。他们认为改良就是局部实现社会主义。 列宁,《欧洲工人运动中的分歧》,《列宁全集》第16卷,第348页。 辩证方法说:运动有两种形式,即进化的形式和革命的形式。 479 ==========第494页========== 当进步分子自发地继续进行自己的日常工作,使旧制度发生一些小的变化、量的变化的时侯,运动就是进化的。 当这些进步分子联合起来,抱着一个共同思想向敌人的营垒冲去,以期根本消灭旧制度,使生活发生质的变化即建立新制度的时侯,运动就是革命的。 进化为革命作准备,为革命打下基础,而革命则完成进化,促进进化的进一步发展。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77页。 既然从缓慢的量变进到迅速的、突然的质变是发展的规律,那就很明显,被压迫阶级进行的革命变革,是完全自然的和必不可免的现象。 这就是说,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工人阶级摆脱资本主义压迫,不可能通过缓慢的变化,通过改良来实现,而只能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质变,通过革命来实现。 这就是说,要在政治上不犯错误,就要做革命者,而不要做改良主义者。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第635页。 480 ==========第495页========== 达尔文主义不仅摈斥居维叶的激变,而且摈斥包括革命在内的、按辩证法来了解的发展,但从辩证方法观点看来,进化和革命、量变和质变乃是同 一运动的两个必要形式。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85页。 居维叶关于地球经历多次革命的理论在词句上是革命的,而在实质上是反动的。它以一系列重复的创造行动代替了单一的上帝的创造行动,使神迹成为自然界的根本的杠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67页。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见,革命并不是由居维叶所说的“不知道的原因”产生的,而是由那些叫做“生产力的发展”的完全确定的和极端重大的社会原因产生的。 由此可见,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见,革命只有在生产力足够成熟的时候才会发生,而并不是 481 ==========第496页========== 象居维叶所想的那样突如其来的。 很明显,居维叶的激变和马克思的辩证方法之间是没有丝毫共同点的。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84一285页。 (五)肯定和否定 肯定事物中包含着自己的否定因素,否定中继承了事物的积极因素 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页。 482 ==========第497页========== 一般说来,辩证法就在于否定第 一个论点,用第二个论点去代替它(就在于前者转化为后者,在于指出前者和后者之间的联系等等)。后者可以成为前者的宾词一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6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4页。 (对于简单的和最初的“第一个”肯定的论断、论点等等,“辩证的环节”,即科学的考察,要求指出差别、联系、转化。否则,简单的、肯定的论断就是不完全的、无生命的、僵死的。对于“第二个”否定的论点,“辩证的环节”要求指出“统一”,也就是指出否定的东西和肯定的东西的联系,指出这个肯定的东西存在于否定的东西之中。从肯定到否定一从否定到与肯定的东西的“统一”, 一否则,辩证法就要成为空洞的否定,成为游戏或怀疑论。)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64 一165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4一245页。 483 ==========第498页========== 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对自然观的这种发展阶段来说,旧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就不再够了。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自然,对于日常应用,对于科学的小买卖,形而上学的范畴仍然是有效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5一53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4一555页。 在发展的进程中,以前的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 一如果旧的东西足够理智,不加抵抗即行死亡,那就和平地代替;如果旧的东西抵抗这种必然性,那就通过暴力来代替。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 484 ==========第499页========== 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的,因而按其本性来说已经是不合理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理的,都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管它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么矛盾。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07页。 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把人类的某种完美的理想状态看做尽善尽美的;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反之,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每 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所由发生的时代和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同样是要走向衰落 485 ==========第500页========== 和灭亡的。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2一21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08页。 私有制,作为私有制来说,作为富有来说,不能不保持自身的存在,因而也就不能不保持自己的对立面一无产阶级的存在。这是对立的肯定方面,是得到自我满足的私有制。 相反地,无产阶级,作为无产阶级来说,不能不消灭自身,因而也不能不消灭制约着它而使它成为无产阶级的那个对立面一私有制。这是对立的否定方面,是对立内部的不安,是已被消灭的并且正在消灭自身的私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43一44页。 由此可见,在整个对立的范围内,私有者是保守的方面,无产者是破坏的方面。从前者产生保持对立的行动,从后者则产生消灭对立的行动。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44页。 486 ==========第501页==========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在每一瞬间,它同化着外界供给的物质,并排泄出其他物质;在每一瞬间,它的机体中都有细胞在死亡,也有新的细胞在形成;经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这个机体的物质便完全更新了,由其他物质的原子代替了,所以每个有机体永远是它本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一6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5页。 生和死。今天,不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注:黑格尔《全书》第1部第.152一153页)①、不了解生命的否定实质上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的生理学,已经不被认为是科学的了,因此,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但是,无论什么人一旦懂得了这一点,便会摈弃关于灵魂不死的任何说法。死亡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除了组成有机体实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什么东 ①黑格尔《哲学全书》第81节附释1:“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 一原编者注 487 ==========第502页========== 西也没有留下,或者还留下某种生命的本原,即某种或多或少地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因此,在这里只要借助于辩证法简单地说明生和死的性质,就足以破除自古以来的迷信。生就意味着死。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39页。 我们的困难是这样一些困难,它们本身就包含着克服它们的可能性。这就是说,我们的困难的特点在于它们本身就给我们造成克服它们的基础。 斯大林:《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斯大林全巢》第12卷,第266页。 这里指的是我们的困难不是衰落中的困难或停滞中的困难,而是增长中的困难,高涨中的困难,前进中的因难。 斯大林:《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266页。 488 ==========第503页========== 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比方说,人民在自己的发展中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就是否定自己从前的政治存在。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29页。 辩证法的特征的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并不是怀疑的否定、动摇、疑惑(当然,辩证法自身包含着否定的因素,并且这是它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这些,而是作为联系环节、作为发展环节的否定,是保持肯定的东西的、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衷的否定。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6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4页。 489 ==========第504页========== 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斯宾诺莎早已说过:Omnis determinatio est negatio,即任何的限制或规定同时就是否定。再说,否定的方式在这里首先取决于过程的一般性质,其次取决于过程的特殊性质。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181一18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4一155页。 《否定的东西同样也是肯定的东西》(第41页)[33]—否定是某种规定的东西,具有规定的内容,内部的矛盾使旧的内容为新的更高级的内容所代替。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5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95页。 社会生活处在不断运动和不断发展的状态中。这是正确的:决不能认为生活是一种不变的和凝固的东西,它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它是处在 490 ==========第505页========== 永恒的运动中,处在永恒的破坏和创造过程中。因此,生活中总是有新东西和旧东西,生长着的东西和死亡着的东西,革命的东西和反革命的东西。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74一275页。 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6页。 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列宁:《论无产阶级文化》,《列宁选集》第4卷,第362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283页。 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 491 ==========第506页========== 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认为是这样,那完全是胡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254页。 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或否定的否定一发展的螺旋形式。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52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57页。 发展似乎是重复以往的阶段,但那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84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36页。 492 ==========第507页========== 否定的否定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在动物界和植物界中,在地质学、数学、历史和哲学中起着作用;就是杜林先生自己,虽然他百般反对和抗拒,也总是不知不觉地按照自己的方式遵循着这一规律。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4页。 否定的否定这个规律在自然界和历史中起着作用,而在它被认识以前,它也在我们头脑中不自觉地起着作用;这个规律只是被黑格尔第一次明确地表述出来而已。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5页。 否定的否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每日每地都在发生的过程,…我们以大麦粒为例。亿万颗大麦粒被磨碎、煮熟、酿制,然后被消费。但是,如果这样的一颗大麦粒得到它所需要的正常的条 493 ==========第508页========== 件,落到适宜的土壤里,那末它在热和水分的影响下就发生特有的变化:发芽;而麦粒本身就消失了,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从它生长起来的植物,即麦粒的否定。而这种植物的生命的正常进程是怎样的呢?它生长,开花,结实,最后又产生大麦粒,大麦粒一成熟,植株就浙渐死去,它本身被否定了。作为这一否定的否定的结果,我们又有了原来的大麦粒,但是不是一粒,而是加了十倍、二十倍或三 十倍。谷类的种变化得极其缓慢,所以今天的大麦差不多和一百年以前的一样。如果我们以一种可塑性的观赏植物为例,如大丽花或兰花,我们只要按照园艺家的技艺去处理种子和从种子长出的植物,那末我们得到的这个否定的否定的结果,不仅是更多的种子,而且是品质改良了的、能开出更美丽的花朵的种子,这个过程的每一次重复,每一次新的否定的否定都提高了这种完善化。一象在大麦粒那里一样,这种过程也在大多数昆虫中,例如在蝴蝶中发生。蝴瑚蝶通过卵的否定从卵中产生出来,经过各种变化而达到性的成熟,交尾并且又被否定,就是说,一旦繁殖过程完成而且雌蝴蝶产了很多卵,它们就死亡了。至于其他植物和动物,这个过程的完成并不是这样简单,它们在死亡以前,不只 494 ==========第509页========== 是一次而且是多次地结子、产卵或生育后代,但是在这里,这对我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在这里,我们只是要说明,否定的否定真实地发生于有机界的两大界中。其次,全部地质学是一个被否定了的否定的系列,是旧岩层不断毁坏和新岩层不断形成的系列。起初,由于液态物质冷却而产生的原始地壳,经过海洋、气象和大气化学的作用而碎裂,这些碎块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海底的局部隆出海面,又使这种最初的地层的一部分再次经受雨水、四季变化的温度、大气中的氧和碳酸的作用;从地心冲破地层爆发出来的、然后再冷却的熔岩也经受同样的作用。这样,在几万万年间,新的地层不断地形成,而大部分又重新毁坏,又变为构成新地层的材料。但是结果是十分积极的:造成了由各种各样的化学元素混合而成的、机研粉末状的土壤,这就使得极其丰富的和各式各样的植物可能生长起来。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75一17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48一149页。 恩格斯在驳斥攻击马克思辩证法的杜林时说:马克思从未想到用黑格尔的三段式来“证明”任何 495 ==========第510页========== 东西,马克思只是研究和探讨现实过程,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假使说,有时某种社会现象的发展符合于“肯定一否定 一否定的否定”的黑格尔公式,那是毫不奇怪的,因为这在自然界中全不是稀有的现象。于是恩格斯就引证自然历史方面(麦粒的发展)和社会方面的例子,例如起初是原始共产主义,接着是私有制度,然后是资本主义的劳动社会化;又如起初是原始唯物主义,然后是唯心主义,最后是科学唯物主义等等。谁都明白,恩格斯立论的重心在于断定唯物主义者的任务是正确地和准确地描绘真实的历史过程;而坚持辩证法,挑选一些例子来证明三段式的正确,不过是科学社会主义由以长成的那个黑格尔主义的遗迹,是黑格尔主义表达方式的遗迹而已。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选集》第1卷,第30一31页。《列宁全集》第1卷,第143一144页。 我们在卢梭那里不仅已经可以看到那种和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遵循的完全相同的思想进程,而 496 ==========第511页========== 且还在他的详细叙述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每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3页。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不是把发展过程看作简单的增长过程,看作量变不引起质变的过程,而是看作从不显著的、潜在的量的变化到显露的变化,到根本的变化,到质的变化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过程中,质变不是逐渐地发生,而是迅速地、突然地发生的,表现为从一种状态飞跃式地进到另一种状态,并且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规律地发生的,是由许多不明显的逐渐的量变积累而成的。 因此,辩证方法认为,不应该把发展过程了解为循环式的运动,了解为过去事物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把它了解为前进的运动、上升的运动,了解为从旧质态到新质态的转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第631一632页。 497 ==========第512页========== 《刚才考察过的否定性,形成概念运动中的转折点。这个否定性是自身的否定关系的一个单纯之点,是一 辩证法 切活动的内在泉源,是生命的和精神 的精华 的自己运动的内在泉源,是辩证法的灵魂,而所有真理的东西本身都含有这种辩证法的灵魂,并且只有通过它 真理的标准才是真理,因为概念和实在之间的对概念和实、 在的统一 立的扬弃,以及作为真理的那个统一,完全是以这个主观性为基础的。一第二个否定,即我们达到了的否定的否定,是上述的矛盾的扬弃,可是这种扬弃,和矛盾一样,不是某种外在反思的作用;而是生命和精神的最隐蔽的最客观的环节,由于它,才有主体、自由的人格.》(第342一343页)[309-310]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66 一167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6一247页。 498 ==========第513页==========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2页。 马克思只是在作了自己的历史的和经济的证明之后才继续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否定,是它自己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而造成的。这是否定的否定”等等(如上面引证过的)。 因此,当马克思把这一过程称为否定的否定时,他并没有想到要以此来证明这一过程是历史地必然的。相反地,在他历史地证明了这一过程部分确已实现,部分还一定会实现以后,他才指出,这还 499 ==========第514页========== 是一个按一定的辩证规律完成的过程。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7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46一147页。 一切文明民族都是从土地公有制开始的。在已经经历了一定的原始阶段的一切民族那里,这种公有制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变成生产的桎楷。它被废除,被否定,经过了或短或长的中间阶段之后转变为私有制。但是在土地私有制本身所导致的较高的农业发展阶段上,私有制又反过来成为生产的桎楷 一目前小土地占有制和大土地占有制方面的情况就是这样。因此就必然地产生出把私有制同样地加以否定并把它重新变为公有制的要求。但是,这一要求并不是要恢复原始的公有制,而是要建立高级得多、发达得多的公共占有形式,它远不会成为生产的障碍,相反地将第一次使生产摆脱桎楷,并且将使现代化学上的发现和力学上的发明在生产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7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1页。 500 ==========第515页========== 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经常注意产生和消失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2一6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6页。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在辩证方法看来,最重要的不是现时似乎坚固,但已经开始衰亡的东西,而是正在产生、正在发展的东西,哪怕它现时似乎还不坚固,因为在辩证方法看来,只有正在产生、正在发展的东西,才是不可战胜的。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第631页。 生活中新产生的、一天天成长的东西是不可克服的,要阻止它的前进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例如无产阶级,既然它作为一个阶级已在生活中产生并且一天天成长起来,那末不管它今天怎样弱,怎样小,归根到底是会胜利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在 501 ==========第516页========== 成长、壮大、前进。反之,生活中衰老的、走向坟墓的东西是必遭失败的,哪怕它今天还显得是一个强壮的力量。这就是说,例如资产阶级,既然它在逐渐失去立足的基地,日益向后倒退,那末不管它今天还怎样强,怎样大,归根到底是必遭失败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作为一个阶级已在腐朽、削弱、衰老而成为生活中的累赘。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著名的辩证原理:凡是真正存在的东西,即日益成长的东西,都是合理的:凡是日益腐朽的东西,都是不合理的,因而是必遭失败的。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75页。 当新事物刚刚诞生时,旧事物在某些时候总是比新事物强些,这在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都是常见的现象,讥笑新事物的幼芽微弱,抱着知识分子的轻浮的怀疑态度等等,一这一切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手段,是保护资本主义而反对社会主义。我们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纱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其中有一些是不免会死亡的。不能 502 ==========第517页========== 担保说,"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就会起特别重要的作用。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支持各种各样新事物的幼芽,生活本身会从中选出最富有生命力的幼芽。 列宁:《伟大的创举》,《列宁选集》第4卷,第14一15页。《列宁全集)第29卷,第387页。 少来一些政治喧嚷。少发一些知识分子议论。多接近生活。多注意工农群众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地建设新事物。多检查这种新事物含有多少共产主义成分。 列宁,《论我们报纸的性质》,《列宁选集》第3卷,第602页。《列宁全集)第28卷,第83页。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 503 ==========第518页========== 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78一479页。 巴黎公社可能倒下,但是它所创始的社会革命必将胜利。它的策源地遍于全球。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二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650页。 几百年来,国家都是按照资产阶级类型建立的,现在第一次找到了非资产阶级的国家形式。也许我们的机关还不好,但是据说,最先发明的那架蒸汽机也是不好的,甚至不知道它是否开动过。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已经有了这种发明。纵然头一架蒸汽机从外形来看是不适用的,可是现在却有了火车头。纵然我们的国家机关非常不好,但它还是建立起来了,已经有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无产阶级类型的国家已经创立;全欧洲,千万家资产阶级报纸都说我们这里乱七八糟,贫困不堪,劳动人民只有苦吃,就让它们宣传去吧,世界上所有的工人还是向往苏维埃国家的。这就是我们所获得 504 ==========第519页========== 的不可剥夺的伟大成果。 列宁:《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1922年3月27日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列宁选集》第4卷,第648一649页。《列宁全集》第33卷,第266一267页。 (六)现象和本质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3页。 在竞争中一切都颠倒地表现出来。经济关系的完成形态,那种在表面上、在这种关系的现实存在中,从而在这种关系的承担者和代理人试图说明这种关系时所持有的观念中出现的完成形态,是和这种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但是隐蔽着的基本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概念大不相同的,并且事实上是颠倒的和相反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32一233页。 505 ==========第520页========== 现象是本质的显现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0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4页。 就是说,非本质的东西,假象的东西,表面的东西常常消失,不象“本质”那样“扎实”,那样“稳固”。例如: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54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34页。 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本质具有某种假象。假象是本质自身在自身中的表现(Scheinen)。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57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37页。 506 ==========第521页========== 假象(假象的东西)是本质在自身中的反映。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5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38页。 假象=本质的否定的本性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57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37页。 …假象也是客观的,因为在假象中有客观世界的一个方面?不仅本质是客观的,而且假象也是客观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7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97页。 507 ==========第522页========== 形式是本质的。本质是有形式的。不论怎样形式都还是以本质为转移的…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71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51页。 不但现象是短暂的、运动的、流逝的、只是被假定的界限所划分的,而且事物的本质也是如此。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 “本质”的各个规定的真实性质,黑格尔自己已经表明了(《全书》第1部第111节,附释):“在本质中一切都是相对的”①(例如,正和负,它们只是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才有意义,而每一个对自己说来是没有意义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53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5页。 ①着重导是恩格斯加的。一原编者注 508 ==========第523页========== 一方面,应该从认识物质深入到认识(理解)实体,以便探求现象的原因。另一方面,真正地认识原因,就是使我们的认识从现象的外在性深入到实体。可以用两种例子来说明这 一点:(1)自然科学史中的例子,(2)哲学史中的例子。更确切些说:这里不应该只谈“例子”一比较并不就是论证—一而是自然科学史和哲学史十技术发展史的精华。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87 一8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7一168页。 概念(认识)在存在中(在直接的现象中)揭露本质(因果律、同一、差别等等)一整个人类认识(全部科学)的真正的一般进程就是如此。…所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思想史的概括。从各门科学的历史上更具体地更详尽地研究这点,会是一个极有裨益的任务。总的说来,在逻辑中思想史应当和思维规律相吻合。 列宁:《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55页。 509 ==========第524页========== …马克思主义者可能犯的最大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把空谈当做事实,把虚假的外表当做实质,或者一般地当做某种重要的东西。 列宁:《拿破仑主义的开始》,《列宁全集》第25卷,第211页。 当庸俗经济学家不去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却傲慢地断言事物从现象上看不是这样的时候,他们自以为这是做出了伟大的发现。实际上,他们夸耀的是他们紧紧抓住了现象,并且把它当做最终的东西。这样,科学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8年7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9页。 鸟鸦用孔雀的羽毛来装饰自己…可是,无论乌鸦怎样用孔雀的羽毛来装饰自己,鸟鸦毕竞是鸟鸦。 斯大林:《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斯大林文选》(上),第277页。 510 ==========第525页========== 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托洛茨基的词句虽然灿烂夺目,娓娓动听,可是没有丝毫内容。 列宁:《论高喊统一而实则破坏统一的行为》,《列宁选集》第2卷,第490页。《列宁全集》第20卷,第330页。 (七)原因和结果 因果性问题对于确定任何一种最新"主义”的哲学路线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54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55页。 因果性问题上的主观主义路线,即不从外部客观世界中而从意识、理性、逻辑等等中引出自然界的秩序和必然性的主观主义路线,不仅把人类理性和自然界分隔开来,不仅把前者和后者对立起来,并且把自然界作为理性的一部分,而不是把理性看作自然界的一小部分。因果性问题上的主观主义路线就是哲学唯心主义(休谟和康德的因果性理论是它的变种),也就是或多或少减弱了的、冲淡了的 511 ==========第526页========== 信仰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5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56一157页。 在因果性问题上,在我们面前有两个哲学派别。 一个“妄想以有形的原因来说明物”,显然它是和贝克莱主教所驳倒的“荒谬的”“物质学说”有关的。另一个把“原因概念”归结为(神)用来“使我们通晓事物”的“记号或符号”概念。在分析马赫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时,我们就会遇到这两个穿上了二十世纪时装的派别。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5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页。 因果性。我们在观察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就是单个物体的单个运动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制约。但是,我们不仅发现某一个运动后面跟随着另一个运动,而且我们也发现:只要我们造成某个运动在自然界中发生的条件,我们就能引起这个运动;甚至我们还能引起自然界中根本不发生的 512 ==========第527页========== 运动(工业),至少不是以这种方式发生的运动;我们能给这些运动以预先规定的方向和规模。因此,由于人的活动,就建立了因果观念的基础,这个观念是:一个运动是另一个运动的原因。的确,单是某些自然现象的有规则的依次更替,就能产生因果观念:随太阳而来的热和光;但是在这里并没有任何证明,而且在这个范围内休谟的怀疑论说得很对:有规则地重复出现的post hoc〔在这以后)决不能确立propter hoc〔由于这),但是人类的活动对因果性作出验证。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2一573页。 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post hoc〔在这以后〕,但不是propter hoc〔由于这〕(《全书》第1部第84页)。这是如此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而且事实上我们今天已经知道,总会有太阳在早晨不升起的一天。但是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如果我能够造 513 ==========第528页========== 成post hoc,那末它便和proter hoc等同了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549一55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2页。 因此,原因和结果只是各种事件的世界性的相互依存、(普遍)联系和相互联结的环节,只是物质发展这一链条上的一环。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8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8页。 因果性只是片面地、断续 注意 地、不完全地表现世界联系注意的全面性和包罗万象的性质。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88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8页。 力以它的表现来量度,原因以结果来量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24页。 ①即如果我能造成现象之间的一定的顺序,那末这就等于证明了它们 的必然的因果联系。一原编者注 514 ==========第529页==========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因果性,只是世界性联系的一个极小部分,然而 一唯物主义补充说一这不是主观联系的一小部分,而是客观实在联系的一小部分。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9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70页。 人的因果概念总是把自然现象的客观联系稍许简单化了,只是近似地反映这种联系,人为地把一个统一的世界过程的某些方面孤立起来。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5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57一158页。 如果我们用一面凹镜把太阳光正好集中在焦点上,造成象普通的火一样的效果,那末我们因此就证明了热是从太阳来的。如果我们把引信、炸药和弹丸放进枪膛里面,然后发射,那末我们可以期待事先从经验已经知道的效果,因为我们能够详详细 515 ==========第530页========== 细地研究全部过程:发火、燃烧、由于突然变为气体而产生的爆炸,以及气体对弹丸的压挤。在这里怀疑论者也不能说,从已往的经验不能推论出下一次将恰恰是同样的情形。确实有时侯并不发生正好同样的情形,引信或火药失效,枪筒破裂等等。但是这正好证明了因果性,而不是推翻了因果性,因为我们对每件这样不合常规的事情加以适当的研究之后,都可以找出它的原因:引信的化学分解,火药的潮湿等等,枪筒的损坏等等,因此在这里可以说是对因果性作了双重的验证。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0一55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3页。 相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一系列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热、光、电、磁、化学的化合和分解、聚集状态的转变、有机的生命,这 一切,如果我们现在还把有机的生命除外,都是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在这里是原因,在那里就是结果,运动尽管有各种不断变换的形式,但总和始终是不变的(斯宾诺莎:实体是自身原因一把相 516 ==========第531页========== 互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来了)。机械运动转化为热、电、磁、光等等,反之亦然。因此,自然科学证实了黑格尔曾经说过的话(在什么地方?):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而且在这里不断更替的运动就显现出来,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551一55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4一575页。 在进行较精确的考察时,我们也发现,某种对立的两极,例如正和负,是彼此不可分离的,正如它们是彼此对立的一样,而且不管它们如何对立,它们总是互相渗透的;同样,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观念,只有在应用于个别场合时才有其本来的意义;可是只要我们把这种个别场合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考察,这两个观念就汇合在一起,融化在普遍相互作用的观念中,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在 517 ==========第532页========== 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5页。 “因果关系的运动”实际上=在不同的广度或深度上被抓住、被把握住内部联系的物质运动以及历史运动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90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70页。 摩擦和碰撞使有关的物体产生内在的运动,即按照情况分化为热、电等等的分子运动。然而这种运动只是暂时的:无因便无果。在一定阶段上,这 一切都转变为永恒的分子变化,即化学变化。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36页。 在一切否认因果性的人看来,任何自然规律都是假说,连用三棱镜的光谱得到的天体的化学分析 518 ==========第533页========== 也同样是假说。那些停留在这里的人的思维是何等浅薄呵1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552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5页。 唯物主义者责备康德的唯心主义,驳斥他的体系的唯心主义特征,证明自在之物是可知的、此岸的,证明自在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原则的差别,证明不应当从先骏的思维规律中而应当从客观现实中引出因果性等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00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03页。 还有思想家们的一个荒谬观念,这就是:因为我们否认在历史上起作用的各种思想领域有独立的历史发展,所以我们也否认它们对历史有任何影响。这是由于把原因和结果刻板地、非辩证地看做永恒对立的两极,完全忽略了相互作用。这些先生常常故意忘却,当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原因造成的时候,它也影响周围的环境, 519 ==========第534页========== 甚至能够对产生它的原因发生反作用。 恩格斯:致弗·梅林(1893年7月14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2页。 所有这些先生们所缺少的东西就是辩证法。他们总是只在这里看到原因,在那里看到结果。他们从来看不到:这是一种空洞的抽象,这种形而上学的两极对立在现实世界中只是在危机时期才有,整个伟大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虽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均衡:其中经济运动是更有力得多的、最原始的、最有决定性的),这里没有任何绝对的东西,一切都是相对的。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6一48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普,第491页。 历史上常有人搜集了许多奇闻轶 历史上的 事当做大事件的小“原因”,一而 “大事件 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导因,只是一种外 的小原因” 部刺激,《事件的内在精神完全可以不需要它》·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89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9页。 520 ==========第535页========== 这种“内在精神”(参看普列汉诺夫的著作)是唯心主义的和神秘主义的东西,但却非常深刻地指出各种事件的历史原因。黑格尔充分地用因果性把历史归纳起来,而且他对因果性的理解要比现在的许许多多“学者们”深刻和丰富千百倍。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89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9页。 (八)形式和内容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2页。 内容和形式以及形式和内容的斗争。抛弃形式、改造内容。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59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9页。 521 ==========第536页========== 黑格尔则要求这样的逻辑:其中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9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89页。 如果我们把物质方面、外部条件、存在以及诸如此类的现象叫做内容,那末我们就可以把观念方面、意识以及诸如此类的现象叫做形式,由此就产生了一个著名的唯物主义原理:在发展过程中,内容先于形式,形式落后于内容。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91页。 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但是问题在于这种或那种形式因落后于自己的内容,始终不能完全适合于这个内容,于是新的内容“不得不”暂时包藏在旧的形式中,因而引起它们之间的冲突。例如现在具有私人性的产品占有形式不适合于生产的社 522 ==========第537页========== 会内容,而现代的社会“冲突”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91一292页。 陈旧的东西总是力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 马克思:《致弗·波尔特(1871年10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94页。 整个有机界在不断地证明形式和内容的同一或不可分离。形态学的现象和生理学的现象、形态和机能是互相制约的。形态(细胞)的分化决定物质分化为肌肉、皮肤、骨骼、表皮等等,而物质的分化又决定分化了的形态。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50页。 旧形式破裂了,因为旧形式里面的新内容,反无产阶级的反动的内容有了过度的发展。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看来,我们现有的工作内容(争 523 ==========第538页========== 取苏维埃政权、争取无产阶级专政)是这样持久,这样有力,这样强大,它能够而且应该在任何形式中,不论新的或旧的形式中表现出来,能够而且应该改造、战胜和征服一切形式,不仅是新的,而且是旧的形式,一这并不是为了同旧形式调和,而是为了能够把一切新旧形式都变成使共产主义获得完全的和最终的、决定的和彻底的胜利的武器。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第256页。《列宁全集》第31卷,第84一85页。 我们党内没有哪一个实际工作者(不带引号的)不了解:我们活动的形式(即组织)老早就落在内容的后面了,并且落后得太远了;只有党内不识时务的人才会向落在后面的人们戚什么齐步走!不要赶到前面去!不妨拿我们党和崩得比较一下。毫元疑义,我们党的工作内容要比崩得的工作内容丰富多样,广泛得多,深入得多。理论规模更巨大,纲领更进步,对工人群众(不仅对有组织的手工业者)的影响更广泛更深刻,宣传鼓动工作更多样,先进分子和普通分子的政治工作的脉搏更活跃,在示威和总罢工时进行的人民运动更壮阔,在非无产 524 ==========第539页========== 者阶层中进行的活动更有力。可是“形式”怎样呢?我们工作的“形式”和崩得工作的形式比起来竟落后到不能容忍的地步,落后得使每一个对自己党内事务不“袖手旁观”的人都触目惊心,无限惭愧。工作组织比工作内容落后,是我们的一个弱点,并且远在召集代表大会以前,远在组委会成立以前,就已经是我们的一个弱点了。由于形式不成熟、不牢固,我们无法采取继续前进的重大步骤来发展内容,因而造成了可耻的停滞,力量的浪费,言行的不一。 列宁:《进一步,退两步》,《列宁选集》第1卷,第485页。《列宁全集》第7卷,第384页。 布尔什维克…在全会上不能同调和派分道扬镳。所以不能分道扬镳,就因为在基本思想上是一致的;分歧的只是实现这个思想的形式;形式是服从内容的,一布尔什维克这样看,而且这种看法是正确的,虽然由于调和派的错误,这个“形式适应内容”使党差不多“虚度了”两年的光阴。 列宁:《党内危机的结局》,《列宁全集》第17卷,第325页。 525 ==========第540页========== 政治事实同政治作品的关系怎样?政治事件同政治口号的关系怎样?政治现实同政治思想的关系怎样?这个问题在目前对于了解国际的全部危机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因为任何危机,以至事物发展中的任何转变,都必然会使旧形式和新内容不相符合。 列宁:《用国际主义词句掩饰社会沙文主义政策》,《列宁全集》第21卷,第409页。 内容是无产阶级的,形式是民族的,…无产阶级文化并不取消民族文化,而是赋予它内容。相反,民族文化也不取消无产阶级文化,而是赋予它形式。 斯大林:《论东方民族大学的政治任务》,《斯大林全集》第7卷,第117页。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8页。 斗争的形式,由于各种比较局部的和暂时的原 526 ==========第541页========== 因,可能发生变化,而且经常在发生变化,但是,斗争的实质、斗争的阶级内容在阶级存在的时候是终始不会改变的。很明显,掩饰现代经济斗争的内容(分割世界),时而强调这种斗争形式,时而强调那种斗争形式,这是符合譬如说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考茨基在理论见解方面实质上已经转到德国资产阶级那边去了,这点我们以后还要说到)。…拿资本家同盟互相进行斗争和达成协议的形式(今天是和平的,明天是非和平的,后天又是非和平的)问题来偷换斗争与协议的内容问题,就等于堕落成诡辩家。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第795一796页。《列宁全集》第22卷,第245一246页。 (九)偶然性和必然性 形而上学所陷入的另一种对立,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对立。还有什么能比这两个逻辑范畴更尖锐地相互矛盾呢?这两者是同一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而必然的东西又是偶然的一这怎么可能呢?常识和具有常识的大多数自然科学家,都把必 527 ==========第542页========== 然性和偶然性看作永远互相排斥的两个范畴。一个事物、一个关系、一个过程不是偶然的,就是必然的,但不能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所以二者是并列地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然界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对象和过程,其中有些是偶然的,另一些是必然的,而整个问题,就只在于不要把这两类互相混淆起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0一54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60页。 黑格尔提出了前所未闻的命题: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根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根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自然科学把这些命题当作奇异的文字游戏、当作自相矛盾的胡说抛在一旁,它自己在理论中一方面保持沃尔弗形而上学的思想空虚,认为一件东西不是偶然的,就是必然的,但是不能同时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又坚持同样思想空虚的机械的决定论,一般地在口头上否认偶然性,以便在每一个特殊情况 528 ==========第543页========== 下实际上承认偶然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3页。《马克思恩洛斯全集》第20卷,第562一563页。 在历史的发展中,偶然性起着自己的作用,而它在辩证的思维中,就象在胚胎的发展中一样包括在必然性中。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65页。 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擞开不谈)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在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中,无论在外表上看得出的无数表面的偶然性中,或者在可以证实这些偶然性内部的规律性的最终结果中,都没有任何事情是作为预期的自觉的目的发生的。反之,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 529 ==========第544页========== 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个别时代和个别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即使在这一领域内,尽管各个人都有自觉期望的目的,在表面上,总的说来好象也是偶然性在支配着。人们所期望的东西很少如愿以偿,许多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彼此冲突,互相矛盾,或者是这些目的本身一开始就是实现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实现的手段的。这样,无数的个别愿望和个别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41页。 530 ==========第545页========== 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如此等等。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占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38页。 但是,偶然性只是相互依存性的一极,它的另 一极叫做必然性。在似乎也是受偶然性支配的自然界中,我们早就证实,在每一个领域内,都有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99页。 前进的发展,不管一切表面的偶然性,也不管 一切暂时的倒退,终究会给自己开辟出道路,…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38页。, 531 ==========第546页========== 必然性和普遍性是不可分割的 列宁,《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434页。 必然性="存在的一般性”(存在中的普遍性)(联系、"绝对的中介”)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91页。 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并从其中引出思维的必然性,这是唯物主义。从思维中引出必然性、因果性、规律性等等,这是唯心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6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69页。 “现实的各个环节的整体、总和,现实在展开中表现为必然性。” 现实的各个环节的全部总和的展开(注意)=辩证认识的本质。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86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6页。 532 ==========第547页==========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 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71年4月1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93页。 在第二卷中,我们对于这个流通领域当然只能就它所产生的各种形式规定进行说明,论证资本的形态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发展。但是事实上,这个领域是一个竞争的领域,就每一个别情况来看,这个领域是偶然性占统治地位的。因此,在这个领域中,通过这些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调节着这些偶然性的内部规律,只有在对这些偶然性进行大量概括的基础上才能看到。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36页。 达尔文学说是黑格尔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内在联系的论述在实践上的证明。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50页。 533 ==========第548页========== 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某个特定的局限的社会内来创造这个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着的,因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透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一或好或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一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 一个人来扮演的。 恩格斯:《致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6一507页。 534 ==========第549页========== 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即这样一些事物,它们的内部联系是如此疏远或者是如此难于确定,以致我们可以忘掉这种联系,认为这种联系并不存在)向前发展。否则把理论应用于任何历史时期,就会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了。 恩格斯:《致约·布治赫(1890年9月2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7页。 (十)必然和自由 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必然只是在它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才是盲目的①。”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界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在现 ①着重号是恩格斯加的。一原编者注 535 ==========第550页========== 实中把它们互相分开。因此,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因此,人对 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而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它看来好象是在许多不同的和相互矛盾的可能的决定中任意进行选择,但恰好由此证明它的不自由,证明它被正好应该由它支配的对象所支配。因此,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53一15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25-126页。 特别应当指出马克思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的观点。“必然在它没有被认识的时候是盲目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恩格斯《反杜林论》),这也就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承认必然向自由的辩证转化(也同尚未认识但可以认识的“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转化或“物的本质”向“现象”转化一样)。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82页。《列宁全集》第21卷,第34页。 536 ==========第551页========== …必然性所以转为自由不是由 必然性 于必然性的消失,而只是由于它的内 变成自由 在同一表现出来了。(第241一242页) 时并没有 [692一693] 消失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第91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71页。 有人引证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引证他的这样一个公式:随着资本主义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人们将获得支配自己生产资料的权力;他们将摆脱社会经济关系的压迫而获得自由,成为自己社会生活的“主人”。恩格斯把这种自由叫作“被认识了的必然性”。究竟“被认识了的必然性”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人们认识了客观的规律(“必然性”)之后,就会完全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以利于社会。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一4页。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 537 ==========第552页========== 替。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直到现在都如同异已的、统治着人们的自然规律一样而与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因而将服从他们的统治。人们自己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07一308页。 538 ==========第553页========== 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牧畜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也把瘰疬症和多粉的块根一起传播过来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一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 539 ==========第554页========== 规律。 事实上,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特别从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就愈来愈能够认识到,因而也学会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7一51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9页。 把黑格尔庸俗化了的诺埃尔在侈谈道德、自由等等的时侯,一点也没有谈到自由是对必然性的理解。 列宁;《诺埃尔〈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札记》,《列宁全集》第38卷,第366页。 恩格斯一方面考察人的认识和意志,另一方面也考察自然界的必然性;他没有提出任何定义,只是说,自然界的必然性是第一性的,而人的意志和意识是第二性的。后者不可避免地、必然地要适应540 ==========第555页========== 前者。恩格斯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他无须多费唇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只有俄国的马赫主义者才会不满意恩格斯给唯物主义所下的一般定义(自然界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请回想波格丹诺夫在这一点上的“困惑莫解”!),同时又认为恩格斯对这个一般的基本的定义的一次个别应用是“惊人的”,是“异常确切的”! 恩格斯并不怀疑有“盲目的必然性”。他承认有尚未被人认识的必然性。这从上面所引的那段话里可以看得再清楚不过了。但是从马赫主义者的观点看来,人怎么能够知道他所不知道的东西是存在的呢?怎么能够知道尚未被认识的必然性是存在的呢?这难道不是“神秘主义”,不是“形而上学”,不是承认“物神”和“偶像”,不是“康德主义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吗?如果马赫主义者细想一下,他们就不会看不出,恩格斯关于物的客观性质的可知性和关于“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的论点,同他关于盲目的、尚未被认识的必然性的论点是完全一致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90一191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3一194页。 541 ==========第556页========== (十一)可能性和现实性 如果您以为承认可能性便可以改变策略,我看,您是把可能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混淆起来了。不合逻辑到了极点。 我认为社会民主党人转化为资产者是可能的,反过来也是可能的。 这是无可争辩的真理。能否由此得出结论说,我现在就认为目前的资产者普列汉诺夫是社会民主党人呢?不,不能。那末有没有可能呢?这要等可能变为现实时再说。 仅仅是如此而已。就是说,应当在“方法论”(您来信谈到它)上分清可能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 任何的转化都是可能的,甚至傻瓜也可能转变为聪明人,但是这种转化很少成为现实。所以,我不能仅仅根据一种转变的“可能性”就认为这样的傻瓜不再是傻瓜了。 列宁,《给恩·德·基克纳泽》,《列宁全集第35卷,第230一231页。 马克思主义者在分析时局时,不应当从可能出 542 ==========第557页========== 发,而应当从现实出发。 列宁:《论策略书》,《列宁选集》第3卷,第27页。《列宁全集》第24卷,第26页。 您写道:“德国割据的‘可能性’就是在1914 一1917年的战争中也是也依然存在。”您这样说正是因为您离开了对事实的估计而去追求可能的东西。 这不符合历史观点。这不是政策。 现在的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双方的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点我们说过一千次了。这是问题的关键。 而“可能的东西”11?“可能的东西”可真不少! 否认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民族战争(虽然鸟西也维奇害怕这一点!)的“可能性”,是可笑的。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但是目前它还没有转变。马克思主义的政策是以现实的东西,而不是以可能的东西为依据的。一种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现象是可能的,所以我们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 Parlez moi de la realite et non pas des possibilites!① 列宁,《给印涅萨·阿尔曼德》,《列宁全集第35卷,第255一256页。 ①您要对我说现实的东西,而不要说可能的东西!一原编者注 543 ==========第558页========== 列宁的这一句话①和他的另一句话即“新经济政策充分保证我们有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是不是矛盾呢?不,不矛盾。恰恰相反,这两句话是完全相符的。列宁决不是说新经济政策给予我们现成的社会主义。列宁只是说新经济政策保证我们有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义可能建成和社会主义实际建成是大有差别的。决不可以把可能性和现实混为一谈。正是为了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列宁才主张实现国家电气化,主张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建立起现代化大工业的技术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在我国最后胜利的条件。 斯大林:《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危险》,《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198页。 假如还有百分之一的机会,那还是值得来试一试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的。 列宁:《论妥协》,《列宁全集》第25卷,第301页。 ①指列宁所说的“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全国经济转到新的技术基础上 去,转到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去。”一编者注 544 ==========第559页==========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私人劳动同时必须表现为直接社会劳动的对立,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同时只是当作抽象的一般的劳动的对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对立,一这种内在的矛盾在商品形态变化的对立中取得了发展的运动形式。因此,这些形式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但仅仅是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 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33页。 工人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分裂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也决不是一定要发生的,因为在我国制度内存在着防止这种分裂和巩固工人阶级和农民联盟的可能性。为了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需要做些什么呢?为了把防止分裂的可能性变成现实,首先必须埋葬机会主义的自流论,必须挖掉资本主义的根,建立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并由限制富农剥削趋向的政策过渡到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 由此可见,必须把我国制度所具有的可能性和 545 ==========第560页========== 利用这些可能性即把这些可能性变成现实严格区别开来。 斯大林:《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296页。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使我们的计划机关有可能去正确地计划社会生产。但是,不能把可能同现实混为一谈。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就必须研究这个经济规律,必须掌握它,必须学会熟练地应用它,必须制定出能完全反映这个规律的要求的计划。 斯大林,《苏联杜会主义经济问题,第6页。 (十二)局部和全局 作为工人阶级意向的自觉的表达者的社会民主党,在这个斗争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和各种环境下领导着无产阶级的斗争,因而它必须经常注意这整个斗争的总的和基本的利益。社会民主党教导大家不要因工人阶级的局部利益而忘记整体利益,不要因 546 ==========第561页========== 个别斗争阶段的特殊性而忘记整个斗争的根本任务。 列宁:《为政权而斗争和为小恩小惠而“斗争”》,《列宁全集》第11卷,第13页。 社会主义者应该善于区分部分和整体,应该按整体提口号,而不应该按部分提口号,应该提出真正变革的根本条件,而反对往往使战士们脱离真正革命道路的缝补部分破绽的行为。 列宁:《“火星派”策略的最新发明:滑稽的选举是推动起义的新因素,,《列宁全集》第9卷,第357页。 我的看法是:不要忽略主要的东西(社会主义革命);要把它提到首位(尤尼乌斯没有这样做): 一方面要提出一切民主要求,同时要使它们服从于社会主义革命,加以配合,使这些要求共同隶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拉狄克十布哈林不恰当地排除其中的一个);并且要记住,争取主要东西的斗争也可能从争取局部东西的斗争开始。我认为,只有这样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列宁:《给印涅萨·阿尔曼德》,《列宁全集第35卷,第255页。 547 ==========第562页========== 革命者从不放弃为争取各项改革而斗争,从不放弃夺取敌人的、即使是无关紧要的和个别的阵地,只要这一阵地能增强他们的攻击力量和有助于取得完全的胜利。然而,他们从来也没有忘记,有时敌人主动退出某一个阵地,正是为了分割和更容易地击溃进攻者。他们从来没有忘记,只有永远记住“最终目的”,只有从总的革命斗争的观点来评价每一个“前进”步骤和每一项各别的改革,才能够保证在前进的路上不致失足和不犯可耻的错误。 列宁:《地方自治局的迫害者和自由主义的汉尼拔》,《列宁全集》第5卷,第57页。 民主运动的个别要求,包括自决在内,并不是什么绝对的东西,而是世界一般民主主义(现在是 一般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小部分。在个别的具体情况下,部分可能和总体相矛盾,那时就必须抛弃这一部分。 列宁,《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列宁选集》第2卷,第863页。《列宁全集》第22卷,第335一336页。 548 ==========第563页========== 我们看见,第一个脱离出来的国家,第一个获得了胜利的国家,已经取得其他国家的工人和劳动群众的援助。没有这种援助,它就不能支持住。毫无疑问,这种援助将会增强和发展起来。同样毫无疑问,第一个获得胜利的国家内的社会主义巩固得愈彻底,这个国家变成进一步扩展世界革命的基地,变成进一步瓦解帝国主义的杠杆愈迅速,世界革命的发展,许多新国家脱离帝国主义体系的过程就进行得愈迅速,愈彻底。 没有几国无产者的共同努力,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国家内的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就不可能,这个论点是对的;同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给予其余各国工人和劳动群众的帮助愈切实,世界革命的发展就愈迅速愈彻底,这个论点也是对的。 斯大林:《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列宁主义问题》,第117一118页。 战略的目的,比如说,是要取得反对沙皇制度的战争或反对资产阶级的战争的胜利,把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或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行到底,而策略的目的却没有这样重大,因为策略并不是要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而是要取得某些战役、某些战斗 549 ==========第564页========== 的胜利,有成效地实行某些适合于革命某一高涨或低落时期的具体情况的运动和发动。策略是战略的 一部分,是服从于战略的,是服务于战略的。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主义问题》,第62页。 在历史上任何一次胜利的战役中,胜利者未必没有犯过个别的错误,未必没有遭受过局部的失败,未必没有在某一方面、在某一地方暂时退却过。而我们进攻资本主义的“战役”,比最困难的战役还要困难百万倍,如果因为部分和局部的退却就垂头丧气,那是愚蠹而可耻的。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列宁选集》第3卷,第503页。《列宁全集)第27卷,第228页。 每个阶段都有其根本不同的斗争情势和特殊的直接攻击目标,每个阶段都可以说是一个总的战役中的个别战斗。不研究每个战斗的具体情况,就丝毫不能了解我们的斗争。 列宁:《进一步,退两步》,《列宁全巢》第7卷,第406页。 550 ==========第565页========== 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一部统一的、伟大的、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社会民主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列宁全集》第10卷,第25页。 社会民主党中的机会主义者无论在社会主义变革的前夕,还是在民主变革的前夕,都有一种老是把伟大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当作至宝的恶习,他们把这个部分当作整体,使整体从属于这个部分,用部分歪曲了整体,因而堕落为不彻底的、懦弱的改良主义者的奴仆。 列宁:《“火星派”策略的最新发明:滑稽的选举是推动起义的新因素》,《列宁全集)第9卷,第358页。 我们一向认为,孟什维克是社会民主党的右翼,他们有机会主义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似是而非的“迁就”暂时的情绪、状况和关系的可能性,而忘记了无产阶级的长远的、 551 ==========第566页========== 主要的、根本的利益。 列宁:《普列汉诺夫同志是怎样论述社会民主党的策略的?》,《列宁全集》第10卷,第437页。 552 ==========第567页==========